第四百五十章;又是一年

第一天的成功,让王家人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接下来从第二天开始,农场开始按部就班的接待游客。

得益于游客们的口口相传,说说推荐。

接下来的每一天,游客都一天比一天多。

毕竟。

这个时候的小县城和农村,人们都太无聊了。

除了打孩子,造孩子,实在是找不到可以玩的了。

现在好了。

有了农场这种集景色,娱乐为一体的地方,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别说县城了。

甚至不少市里的人都开着车开到了农场玩。

人多了。

赚钱的机会就多了。

不少做小商小贩的村民都闻声而来。

对此,王振并没有禁止,反而给他们在路边划分了一处地方,供他们使用。

胡辣汤,烧饼,羊肉汤,牛肉汤,牛杂汤,猪杂汤……

玩累了,玩冷了,来一碗热汤,让人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无广告网am~w~w.

快乐一瞬间。

瞬间是一天。

一天转眼过,

眼过寻快乐。

就这样,转眼就是半个月。

期间,也有出太阳的时候。

可是,有王振的异能在,整个农场并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反而,随着年关将近。

在农场外面摆摊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从原本的五六家,变成了三四十家,把农场大门两边的老公路堆的满满的。

有卖年画的,有卖猪肉的,有卖牛肉的,有卖羊肉的,有卖莲藕的,有卖莲菜的,有卖白菜的,有卖大葱的,有卖甘蔗的,有卖鱼的,有卖鸡的,有卖鸭的,有卖鹅的……

可以说,农场的热闹,硬生生把罗家湾的门口的公路变成了一个小集市。

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毕竟,那怕出来玩的,也并不是每一家都非常有钱。

再加上农场的鸡鸭鹅牛羊猪等等家畜,要么太贵,要么多数都已经被有钱的客人预定。

那些抢不到的游客,肯定不介意买一些又便宜又好的。

因此,附近以前过年的时候,都会跑街上的村民卖一些家里养的家畜的村民,今年几乎都选择跑到了农场门口。

原因就是容易卖,价格又合适。

……

二十三,祭灶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家家户户忙碌的时刻。

此时,街边的摊位更加多了,老公路从街头摆到街尾。

村里面,蒸馒头的香气,到处可闻。

吆喝声,招呼声络绎不绝。

有来的,有往的。

几乎人人都是大包小包了。

北方不同于南方。

过年的时间,因为太冷,要走亲戚的原因,不管是卖什么的,都几乎不开门。

因此,年前买菜,蒸馒头,都不是按斤的,而是按照口袋的。

白菜,来一袋。

猪肉,来几十斤。

萝卜,来半袋。

粉条来十几斤。

馒头,来几十个。

讨价还价的声音到处都是。

买家几乎都是城里人。

至于农村人。

多数要么都已经买好了,要么就是家里种的有。

那怕是馒头,都是自己蒸的。

而城里人不同了。

那怕有房子,地方也不大。

再加上用的基本都是煤炉,蒸馒头也不是那么方便,当然只能选择在外面买了。

二十四,扫房子;

一大早,王振就带领着王亮开始用绑好的扫把,开始扫房顶。

农村不比城里。

楼房多,树木少。

因此,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非常少见,更不要说蜘蛛网了,

可是农村不同。谷</spanstyle>

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面都种有树。

夏有蝉鸣,秋有蛾。

蜘蛛墙角网上坐。

这一点,那怕是新房也避免不了。

因此,每年的二十四,今天形成了扫房子的传统。

这个时候,遭殃的就是那些蜘蛛了。

家没了不说,命也可能没了。

扫房子是一个体力活。

一番忙碌,别墅顿时恍然一新。

考虑到一年就这么一次,王家人开始大扫除。

一些不要的东西清理出来,一些脏的东西,也擦干净。

忙完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天,打打牌。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是夜,

王家人把准备好的豆腐泡好,为第二天的磨豆腐做准备。

二十五,磨豆腐;

吃完早饭,在王爹的带领下,王振和王亮提着泡了一夜的豆子朝着老四鸭的家里走去。

还未到地方,远远的三人就看到了烟囱的黑烟,以及豆子的香味,以及一群正在忙碌的人。

农村人都喜欢吃豆腐。

这是一件大事。

因此,那怕老四鸭已经成为了农场的员工,王振也提前给他放了假,好让村民能够吃上豆腐。

得益于在农场的工作的工资比较高。

今年的老四鸭的豆腐作坊,也鸟枪换炮。

一台崭新的磨豆子机器耸立在他家的门口,正在嗡嗡做响着帮村民磨着豆子。

“王振,你们也来了!”

“双勤,你们也来磨豆腐了!”

“王亮,来来,过来吸烟!”

“王振,来来,嬢家刚做好的豆腐脑,来喝一碗!”

看到王振他们,一时间那些正在排队磨豆腐的村民,纷纷热情的给他们打起了招呼。

对此,王爹,王振,王亮纷纷回应。

都是一个村的,

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

有些还沾亲带故。

如果不回应。

估计明天村里面就会传出,王家人有点忘了亲的说法。

农村的闲聊,基本都是客套话。

在外面打工的,无非就是问在那里打工,赚了多少钱。

没出去的,就问今年收了多少粮食,买了多少钱,家里的猪养的怎么样等等。

也有问啥时候结婚的。

谈没有谈朋友。

早上吃的啥,

反正就是没话找话。

实在没话,就说一些道听图说的事情。

至于会不会尴尬?

开玩笑。

尴尬是什么东西?

在农村,根本就没有这个词。

前一秒吵架,打的要死要活。

后一秒勾肩搭背,那可是非常常见。

没办法!

太熟啊!

都是一个村的。

基本都是天天见。

就算有仇。

时间长了,也该消失了。

说说笑笑,聊天吸烟吹牛。

豆腐脑出来了,大家相互照顾着请喝豆腐脑。

在农村,并没有插队的说法。

因为大家都非常自觉。

谁先来,就谁先。

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