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取名字

“老四,你甭搁里头打岔儿!俺也没有非要埋怨啥的意思,就是说以后再有这种事,能不能事先通个气儿?别老是给俺撂地下!爹,您老看成不?”

俞一海没好气儿的瞅着俞大虎说。

见大儿子总算是住嘴了,俞大虎赶紧点点头。成!那咋不成呢?只要你住嘴,以后你当爹都成!

俞三海看看那个瞅瞅这个,疑惑的挠了下脑袋。

不是,他咋没看明白呢?自个儿不就是问了句,老四啥时候有的未婚妻吗?

这咋给老大搓起火来了?

他爹咋一副理亏的样子?他娘搁旁边的这脸色又是啥意思?还有老四说的那话,啥叫他自己相中的?

他是越听越绕,但是他又不敢问,害怕自己个儿帮老头子吸引了大哥的怒火。

俞二海眯了眯眼睛,他倒是相信老四说的话,这事儿八成就是这小犊子干出来的,老头子是给他背了锅了。

但是可惜老大他不信啊!

明明老四打小儿就蔫坏蔫坏的,可大哥就是觉得他哪哪儿都好,又听话又孝顺又乖巧又聪明。

这小子长大后更不得了,中了秀才之后,大哥都恨不能天天把老四顶脑袋上。

俞老二都怀疑,哪天老四要是搁家说,自个儿想上天,他家老大估计都得半夜爬起来,给幺弟架梯子。

即使他明明看出来了,里面这么个情况,但是他爹跟老四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他也不想让大哥,跟里头生这个闲气,于是俞二海赶紧换了个话题。

“老四,给俺儿子取个名儿呗!这小子是前儿夜里头生的,虽然说有点早产了,但是壮实的很,六斤三两呢。”

提起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他高兴的是见牙不见眼。

几个成了婚的兄弟姊妹,就他俞老二自己连着来了仨闺女。虽说女娃他也喜欢,可到底是在村子的爷们堆儿里,有点抬不起头。

这回他也有儿子了,看那些个王八犊子,还有谁敢在背地里笑话他绝户头。

给家中男丁取名儿,这是个正经事,俞一海也把眼神,从老爹身上挪到了幺弟这边。

俞家老两口子,对视了一眼,悄悄松了口气。没办法,他们已经老了,这个家其实更多的是长子在担着。

所以老大要是真发起火来,其实他们这当爹娘的,多少还是有一点儿怵着的。

俞墨想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夜半出生,又是早产。既然如此,给小侄儿取个葳字如何?

蕴生机勃勃之貌,含欣欣向荣之意。寓意茂盛繁荣,作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美好祝愿之解。

葳,音又通威,希望他日后能长成个威风凛凛的男子汉。

二哥,你觉得可好?”

“葳?俞汉葳,汉葳?”

俞二海搁嘴里念叨着,越念叨眼神越亮。其实他没听懂,老四说的那些个寓意是啥意思,总归肯定都是些很好的话。

他就是单纯觉得这个名字听着好听,俞汉葳,你听听,多么威风霸气!

于是他咧着张嘴,哈哈大笑着说道。

“哈哈哈,这个好!这个名儿特别好!

打今儿起,俺儿子就叫俞汉葳了!”

“嗯,老四给起的这名儿好听。”

俞一海也跟着笑呵呵的附和着。

俞三海偷偷翻了个白眼。搁老大嘴里,老四那就绝对没有不好的。

今儿老四就是给二哥家的小子取个猫儿狗儿的,怕是大哥都能夸一句,老四他文采接地气儿!

兄弟几个又说笑了一会儿,听着屋里头气氛缓了下来,杨氏和林氏才又领着孩子们走了进来。

等大伙儿吃好饭,女眷们搁家里活忙家务。俞一海就领着家里的老少年们,下地挖渠放水去。

俞墨也回屋看了看他的小妖精,仍然还在熟睡之中。轻轻的捏了捏她的小脸,触手生温,滑腻绵软。

将袍袖内装着的两个鸡蛋掏出来,放置在她的枕边。

然后小心翼翼的从箱子里翻出一套粗布短衫,又扭头看了看床上安睡的女孩儿,这才轻手轻脚的打开门,走了出去。

快步走到爹娘的屋里,正好没人。他手脚利索的换上短衫,将棉布衣袍叠好,放置在床头。

就赶紧出屋走到院子里放农具的棚子里,寻了一把趁手的耙子,大步流星的去追赶其他人了。

没一会儿,正搁自家地方挖渠的俞一海,就看见了他家老幺扛着个耙子,跟过来了。

他停下手里的活计,不赞同的拧着眉头看着俞墨说。

“你来干啥?赶紧回去。”

俞墨一边脱鞋卷着裤腿儿,一边笑着回道。

“大哥,这不是要挖渠放水吗?我来搭把手。”

“俺和老二老三都在,要你搭啥手啊?这地里的埋汰活儿,是你一个读书人该干的吗?赶紧给俺回去。”

这要不是自个儿身上手上的都是泥水,他都恨不得上手把老四扯回家去。

他家幺弟,那是秀才老爷,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怎么能跟他们这些个泥腿子似的,搁这地里干粗活儿呢?

这要传出去了,不得惹的其他读书人笑话?那老四的名声不得受影响?

俞老二和俞老三,虽然不像他们大哥那样,对老四宠的没边儿。

可是在对维护幺弟这件事儿上,绝对是跟俞老大一个想法。

所以也是十分不赞同的,看着俞墨。

有他们三个当哥哥的在呢,要老四来凑什么热闹?他们家金贵的幺弟,就不该干这种粗活儿!

俞三海向来嘴里搁不住话,率先嚷嚷道。

“你搁家里看书呗,跑来凑啥热闹啊?”

“就是,那就用得着你上手了?俺们要是忙不过来,这不还有你几个侄儿呢吗?”

俞二海还跟着念叨他。

俞墨仍就是好脾气的笑着,他知道,这是兄长们心疼他。以往干农活的时候他没在家,或者是在家的时候没碰上干农活,那就算了。

现在既然地里有活儿,家中侄儿们都下地来了,他一个当叔叔的搁家躲着享清闲,这像个什么话?

“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儿,天天看书,看的脑子都木了。正好下地里来,也算透透气。”

说着他已经一脚踩进了泥里,抡起手里的耙子,勾着浮在水面上挡住水流外泄的那些杂草。

这都已经踩泥里上手了,俞一海也不好再说啥,只是难得的瞪了不听话的老幺一眼,又赶紧弯腰挖渠去了。

老二老三对看了一眼,也重新投入了活计中。兄弟几个一边干活,一边时不时的搭腔闲聊,倒也不觉得多劳累。

俞墨更是分出心神来,考教了几个侄儿的功课,几个小子都回的还不错。

特别是俞汉昌,居然完整的背出了一篇,他上次回来时给留下的文章。

这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苦功夫,俞墨欣慰的点头予以肯定。

给几个俞家小辈兴奋的不行,俞家兄弟三人,也是高兴的呵呵直笑。

路过的村里人,听着俞汉昌小兄弟几个,干活的时候还不忘记背那些个之乎者也,都羡慕的看着他们。

家里有个读书人,可真好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