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弃守锦州上

第二十章 弃守锦州(上)

锦州位于沈阳西南二百多公里,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锦州地属燕辽,公元九一一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这个由奴隶用夯土筑成的的锦州城是座军城,它并不大,周长还不足三公里。据说因小凌河绕城西南向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城以河得名。

辽西地区即辽河西部地区,东起辽河、西至山海关,西北连接热河省,西南临辽东湾。它地形是从西北的山区向东南的渤海倾斜,从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努鲁虎山、七老图山逐渐下降至三、四百米的丘陵,从丘陵到渤海沿岸地势平缓,形成了从锦州到山海关之间长约一百八十公里、宽约八公里至十五公里的河西走廊。北宁铁路(即京奉铁路)就是沿着这条走廊修筑的,而锦州就在走廊的东端。

因为锦州扼“辽西走廊”东端,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失去锦州,要想出关入关,只能走海路或绕道北上走陡峭的山路。因此,锦州在军事上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末年,明清之间决定性的一场战争,就是发生在这里。zuqi.org 葡萄小说网

一六四一年三月,锦州外城全部被清军攻占,锦州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填壕毁堑,声援断绝”。为解救被长期围困的锦州,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率步骑兵十三万出关会兵于宁远。八月,明军在锦州南二十里的卫城松山一带与清军激战。结果明军惨败,十余万兵丁土崩瓦解,五万余人被斩杀。久困的松山城“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副将夏承德降清为内应,一六四二年二月,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投降。前无去路,后无援兵,粮草皆尽,锦州总兵祖大寿率部献城投降。松锦之战,清军摧毁了明军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奠定了入关问鼎的基础。

沈阳被日军占领后,张学良在锦州重设军政机关,并在锦州及其附近布置了约五个旅的兵力,配有一个重炮团、一个野炮团和一个装甲车团,摆开了一副要与日军在锦州决战的架式。还命令黄显声的公安警察部队,在附近对土匪进行清剿和收编。

关东军出动飞机轰炸锦州后,引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美、英、法、德、意等国纷纷向日本抗议。最后军部中央下令不能向锦州用兵,关东军这才作罢,把目标转向齐齐哈尔。在锦州一线,日军只有少数部队与中国军队相互对峙。尽管嫩江桥两军拼得你死我活,但在锦州一线却相安无事,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

根据《辛丑条约》第九款,签约的十一个国家在中国有了驻兵权,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城镇驻扎军队。日本这支军队最初称日本清国驻屯军,清王朝被推翻后,改称中国驻屯军。因为它的司令部在天津海光寺,因而习惯称之为天津军。

提起海光寺,天津老一辈的人,先是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我小时候……。”说着说着,眼光一暗,连声叹道:“可惜呀,可惜呀!”

海光寺原名普陀寺是供奉观音菩萨遥庙宇,一七○五年由天津镇守总兵蓝理建造。因为周围地势宏阔,普陀寺显得格外轩昂,以致香火极盛,名噪一时。一七一九年,康熙南巡经天津,工于诗画的主持成衡迎于西淀。不知是成衡口齿不清呢,还是年过花甲的康熙没有听清楚,或有意为之。赐写匾额时,把普陀寺写成了海光寺。顺便还写了两副对联: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水月应从空法相,天花散落映星龛。皇帝是金口玉牙,落墨为宝,普陀寺因此不得不更名为海光寺。

“楚王好细腰,宫蛾多饿死”。皇帝老爷都称赞的地方,那还不好吗?海光寺因此声名鹊起,官商纷纷捐金。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比上市场买菜的人还多。日进斗金,海光寺进行了大规模地修缮和扩建。一时间庙宇金碧辉煌,规模钜丽,天下皆知。得道的高僧在此驻锡,过往的达官贵人必到。后来康熙的孙子乾隆,以及乾隆的儿子嘉庆,也跑到海光寺赐写匾额,额联和诗文。

海光寺风光了百余年,但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遭惨败后,一八五八年六月,与俄美英法四国在海光寺签订《天津条约》。一八六○年,海光寺成了英法联军的兵营。一八六七年,海光寺周围成了生产枪炮的“机器铸炮局”。一**八年,《天津日本租界条款》签订,海光寺被划入日租界内。一九○○年,八国联军入侵,日军占领了海光寺。致使庙宇尽毁,杂草丛生。连一口德国铸造、刻有《金钢经》经文、重达六千五百公斤的大钟也被搬走。更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日本人干脆就在海光寺建设兵营和司令部。一九○二年,天津军司令部和直属部队入驻海光寺。原本风景绝佳的佛门胜地,成了杀人夺命的屠场。

诸列强根据《辛丑条约》有了驻兵权,但驻兵的数量并无明文规定。天津军的兵力不多,山海关二百六十四名、秦皇岛四十名、塘沽三十名、北平一百三十名,天津五百八十三名,一共只有一千零四十七人。诺大的地区,只有这支相当于一个日军完整大队的部队,在于它的政治意义。在军事上,并没有多少意义。

天津军司令官香椎浩平,一八八一年生于福冈县。一九○○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与杉山元、二宫治重、秦真次等人是同期同学,参加过日俄战争。一九○九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二十一期,与建川美次、多门二郎、秦真次等人是同期同学。他担任过步兵第四十六联队长、步兵第十旅团长、陆军户山学校校长。香椎调任天津军司令官不足一年,而且今年八月才刚刚晋升陆军中将。

看到关东军发动事变后,势如破竹,一路顺风,香椎不由心旌摇动。不想建功立业的军人,那一定不是一个好军人,而香椎是个优秀的军人。关东军轰炸锦州几天后,香椎便打电报给本庄说:“对张学良的败退,不可掉以轻心。为使满蒙问题的的解决更加容易,不仅要在满蒙消灭原有的旧东北军阀,而且要尽快摧毁张学良在河北的势力。”

根据《辛丑条约》,天津没有中国军队,只有警察。按香惟的如意算盘,如果天津发生混乱,日军则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出兵占领天津。天津是北平的屏障,张学良自然不会甘心,必然会派军队夺回天津。而日军在天津的兵力少得可怜,与中国军队不成比例,军部中央不会见死不救,自然会增兵。到那时,就会演变成中日两军大战。

既然香椎有心,关东军更是有意。如果天津发生混乱,自然会波及北平,那么张学良就自顾不暇,夺取锦州,占领东北全境就容易得多了。而且要建立一个由前清废帝溥仪为首的“满洲国”,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所决定采取的第二个方案。但溥仪居住在天津日本租界的静园,现在首要的事情就是把他弄到东北来。把溥仪从天津弄到东北,没有天津军的帮忙是不行的。基于这两点的考虑,于是土肥原便到了天津,和香椎商谈如何在天津制造动乱的问题。

因为天津有外国租界和出海口,生活舒适,交通便利。距刚退位京城的北平咫尺之遥,可进可退,既安全且又消息灵通。因此大批下野与失势军阀政客,跑到天津作起了“寓公”。然而,习惯了有权有势的生活,一下闲了下来,会有很强的失落感。野心不死的人,更觉得这样的生活单调枯燥,他们在窥伺再起之机。

为了知己知彼,“废物”利用,日本早就有一批特工,专门以下野失势的寓公为工作对象。在日租界石山街宏济里的三野公馆,就是其中的一个工作场所。

三野公馆的负责人叫三野友吉,他原是天津军情报课的少佐参谋,后来调回日本任大队长。一次他从战马上坠落,脚受了伤,不得不退伍。因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交游广,结识了不少的军阀政客。这样的人材不能不用,情报部让他再次进入中国重操旧业。

三野公馆有美酒、有烟土、有女人,是个消魂窝。而且“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整日为生计奔走的市井平民,不会到这里来混日子,因而它成了寓公们的聚集之地。并不费什么神,三野很容易就网罗了一批甘心卖身投靠者,其中就有李际春和张壁。

李张两人是河北老乡,都年过半百,也都是行伍出身。他俩的资历还都不浅:李际春十六、七岁就入伍,官至协统(旅长)。一九一九年任讨逆军西路军司令,镇压外****时,他率部首先攻进库伦,因功受封际威将军。后来在张宗昌手下,任第九军军长;张壁则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中华民国军征清满洲第一军”参谋长。后在冯玉祥手下,任过京师警察总监。

他们在军中混了几十年,失势离开军队后,在天津过起了寓公生活,成了三野公馆的常客。做寓公虽然有吃有喝有女人,生活不成问题。但他们曾是有权有势,且有一定名望的人,不甘心如此“堕落”。总想东山再起,能呼风唤雨,一展平生“才智”。

土肥原长期在北京做特务工作,又担任过天津特务机关长,不仅熟悉“业务”,而且与平津的各种人物也有交往,对他们熟知了解。投其所好,许之以利,土肥原对李张两人封官许愿:事成之后,李际春为河北省主席,张璧为天津市长兼公安局长。

当然,空口无凭,不见兔子不撒鹰,李际春、张璧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过在沈阳兵工厂缴获的东西多得很,一时还用不完,土肥原给了他们一批枪支弹药,还拨了五万元。

有了钱和枪支弹药,背后又有日本人的支持,他俩胆气也就壮了起来。于是,便在社会上搜罗散兵游勇、地痞流氓、青红帮分子、吸毒者和俗称混混儿的游民无赖。兵荒马乱之时,有枪就是草头王。再说这年头混口饭吃不容易,所以来者众多。这么七拼八凑,竟然也有了两千多人。这支队伍是非法的、见不得阳光的,日本人也不敢公开支持。因此,它既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番号,当然也没法穿军装,所以自称为“便衣队”。

这个便衣队人数虽不算多,可却仿照军队编制,五脏俱全。司令部设在日租界蓬莱街太平里的万国公寓楼上,下面还设参谋、副官、军需、秘书、军医五个处。李际春和张壁分任便衣队正、副指挥,下面编组成五个支队,每一个支队下辖四个分队,每个分队下辖八棚或十棚,每棚有一个头目和十名士兵。便衣队从司令部到分队,都有日本顾问担任“指导”。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要求收回被占领的天津。经过多次会谈,一九○二年五月,收回天津的要求得到列强各国获准。在清政府与各国的《交还天津来往照会》之中规定:在天津租界十公里内中国军队不准进入或驻扎;在铁路沿线的秦皇岛、山海关等处不得设防;天津城内直隶总督可置卫兵一队,人数不得超过三百人。但是外国军队不受限制,仍应持续照旧在原驻屯各处驻扎。

没有军队,怎么维持治安、管理市政?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仿照西方开始建立警察队伍。他要用警察代替军队,解决既要遵守条约,又维持天津社会治安的两难之题。他创设了保定巡警局,任命直隶保甲局总办赵秉钧担任总办。从保定新军中选出三千名士兵,进行警察训练。一九○二年八月十五日,赵秉钧带着一千五百名身穿黑色制服的“警察”,进入天津。另外一千五百名警察,分别进入塘沽、唐山、秦皇岛、山海关等处。他们与在天津的千余名华人巡捕一起组成了天津巡警总局。

保安队就是武装警察,天津保安队是民国初年,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将清末巡防营改编而成。与维护秩序、预防和制止治安案件、处理民事纠纷的巡警不同,保安队担负着特定目标的警卫和守护,以及负责处置叛乱、骚乱,暴乱和群体性械斗等事件。

过去天津保安队纪律废弛,作风腐败,欺压鱼肉百姓,是一群无恶不作的乌合之众,为民众所憎恨。警察局长虽几经更换,未见好转。一直到了张学良的大弟张学铭任天津市长兼公安局长后,请王一民保安队总队长。对保安队加强军事训练、整顿军风军纪,还引进了一批新人。经过大力整顿和新力量充实,保安队有了本质的好转。

总队长王一民是满族人,三十三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等职。他与张学良是东北讲武堂第一期同学,在日本留学时,与张学铭是同学,交情深厚。有了这层关系,王一民能够放开手脚作事。整顿后的保安队拥有三个大队,两千余人,有步手枪近两千枝,重机枪四挺,迫击炮四门。军官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或东北讲武堂毕业,实力还是较强的。

便衣队一成立,王一民就派人打入了便衣队,随时掌握李际春、张壁等人的行动。得知他们有异动,王一民将情况报告了张学铭、河北省主席王树常和张学良。王树常不仅管河北省,还是东北军第二集团军军长,负责副司令行营的日常事务。对于这个便衣队,他并不太在意,但担心日军出面为他们撑腰。于是紧急调了一个团的军队便装进入天津,并将其中一个营换上保安队服装,严阵以待。

张学曾在张作霖的八个儿子中排老三,刚满二十岁,定于十一月八日举行婚礼。张学曾本人没有任何官职,但因为他是张学良和张学铭的弟弟,娶的又是前清天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督办蔡绍基的女儿,所以场面甚大。天津的名流富商,军政大员,包括保安队的头头都要去参加婚礼。以此为借口,下午五时,公安局宣布戒严,断绝交通。

趁群龙无首之时,晚十时三十分,以海光寺日本兵营的钟声为号,埋伏在日租界各路口的便衣队,夹杂着日本浪人“义勇军”,兵分三路开始行动:一路由闸口沿海河两岸从南向北进攻,目标是金汤桥西头的公安局;一路由南马路、东马路抢夺金钢桥,目标是省政府;一路由海光寺日本兵营向城里推进,目标是各公安分局和警察派出所。

靠着突然和行动快速,最初便衣队气势凶凶,一度占领了几个警察所,并冲向闸口电话局和金汤桥公安局。但是保安队和警察早有了准备,立即调集力量,有针对地进行反击。

在清朝后期,天津的混混儿曾经声震全国,名头远远盖过北京的“马王会”上海的“十姊妹党”和“拆梢党”。混混儿的最大本事,不是他们敢打能打,也不是他们不怕死敢拼命。之所以“赫赫有名”,是他们不畏皮肉痛苦的“卖打”。混混儿依仗着对方不敢伤其性命,遇事死命与人纠缠,不惜头破血流,肢体伤残。一般平民百姓,如果没有血海深仇,谁会跟你这样玩命!怕惹上官司,大多数人都情愿花钱消灾。因此,这帮撒泼无赖竟成了人见人怕的市井豺虎,居然在天津地面上逞了上百年的威风。

后来的八国联军,直隶总督袁世凯,直隶警察厅厅长杨以德,都曾经下大力整治混混儿。在高压下,这些混混儿收敛了许多,但仍没有办法根治。民国之后,他们以青帮的面目混杂出现。

野狗碰上了猎夫,再狂也是挨刀找死。以混混儿为主体的便衣队,今天碰到了保安队、正规军,真刀真枪的实干,那是死了白死,没有官司可打。看着遍地死的死,伤的伤,这批乌合之众顿时魂飞胆裂。由于戒严,事先潜入市区内的人员也没法进行里应外合,便衣队很快便溃不成军。天亮之前,剩下的便衣队全都逃回了日本租界,尾随追击的保安队立即封锁了日租界的各路口。

便衣队的死活香椎并不关心,但没有达到占领重要目标、引起全市大混乱的目的,这使他非常恼火。凌晨四时,他打电话向王树常提出口头警告,说天津保安队打便衣队,流弹打死打伤了日本兵,并危及日租界侨民的生命安全。要求天津保安队必须在早上六时以前后撤三百米,否则日军将采取自由行动。

一直注视着事态发展的王树常,一夜未眠。接到香椎的电话,见便衣队并没有什么作战能力,日军也未直接出面,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给日军出兵的借口,王树常通知张学铭,命令保安队从封锁日租界的各路口后撤三百米。

但六时刚过,日军的炮声轰鸣,向保安队打了三十多发炮弹。香椎随后发表声明,声称:“此次天津华界突然发生叛变,其扰乱之性质如何,现虽尚未明悉。但因日租界与华界肇事地点,甚为密迩。日本之权利与日人生命财产,将因此而受危险,势属可能。故日本军队业已采取种种方法,以保护日本权利之安全。目下之暴动,系属中国内争,日军无庸干予中国之内部问题。为此声明,日军对中国军民之任何方面,严守中立态度,凡不企图损伤日本国家与军队之尊严与危及日人之生命财产者,日本皆当力予保卫。此次天津附近之骚乱,不特外侨之不幸,亦中国人民之不幸也。余深望治安早日恢复,使中外人民同享和平快乐之生活。”

公开庇护便衣队,暗中出兵支持,反而倒打一耙,这未免太霸道了吧!年轻气盛的张学铭也寸土不让,针锋相对,向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提出抗议:“

为照会事:倾接公安局呈称:本月八日晚十时三十分,约有便衣队二千余人,由日本租界进攻中国地之各警察署所,所有临日本租界一带,同时均发现便衣队。至九日晨五时,便衣队稍形退却。日军忽在闸口停放铁甲车两辆,向我方示威。六时有大炮自日本租界方面,向公安局、电话局射击,弹落公安局面前。并据捕获之便衣队供称,系由日本人送至华界开始活动等情。查是项便衣队之组织,系在日本租界,本市长早有所闻,迭经派员面商贵领事馆设法拘捕引渡,不幸迄今未发生效力,于昨晚竟致发生事故,是此种扰乱天津治安之行为,系由贵租界当局放任所至,本市长深为遗憾!将来或因此而损及各国外侨生命财产,以及敝国方面因此事件所受之损失,贵国租界当局应负相当之责任。兹特提出抗议,务希贵领事对于该乱徒等在日租界之阴谋,严加取缔,并予引渡。

再今晨六时,据河北省王主席电称:准日本司令官要求,将原驻中国地之警察后退三百米突之等因。查中国警察本为维持地方治安而设,则在华界执行任务,不论任何方面,均无要求后撤退之权,惟本市长为顾全睦谊及避免误会起见,特令后退三百米突。但贵国切勿因此而有所前进。最好亦后退相当米突,以昭公允,是所至盼。”(*米突即英文meter的音译)

便衣队溃败得太快了,并没有引起天津大规模的混乱,日军没有理由出兵,香椎很不满意。土肥原更想事情闹大,以便于他挟持溥仪到东北。他对李际春和张壁冷嘲热讽地说:“便衣队很不错嘛,行动迅速。从哪里出去,又回到哪里,进退如风!”

李际春涨红着脸说:“毕竟训练时间太短,又没有经过实战……”

“你们都是带过兵,上过战场的将军。应当明白,如果你的手下就这点本事,你们凭什么掌管天津?我看你们还是继续当寓公吧,没有风险。”

“土肥原大佐,你用不着使激将法,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李际春转头对张壁说,“玉衡兄,你在这掌握全局,我亲自率队伍打出去。我就不信,这些警察有多大的能耐!”

李际春也真是卖力,他提着大肚匣子枪,亲自率二百名敢死队员为前锋。在日本铁甲车、炮火支援下,利用保安队后撤三百米之际,一举冲出租界,沿海河西岸由闸口向北进攻。防守在闸口的保安队只有两个中队,顶不住便衣队的攻击,便边打边退。

总队长王一民并不紧张,胸有成竹。他一面调兵进行阻击,一面命令保安二大队主力从东南角和东马路向东打。准备切断便衣队向海河边的退路,来一个包吃。李际春毕竟当过将军,带兵打过仗,见势不妙,怕切断后路,马上下令后撤。

按理说,保安队本身的力量不弱,又有一个营的正规军参战,消灭便衣队这帮乌合之众应该不是大问题。但便衣队不仅有日侨“义勇队”的参战,日军官兵的“指导”,还有日军的炮火支援。而且便衣队形势有利时猛攻,形势不利时就退入日本租界。因为担心日军直接干与,所以,要想消灭他们也并不容易。因此,在日本租界的周围三百米的地带,双方短兵相接,缠斗不休。

香椎则借口流弹飞入租界,叫嚷要惩罚保安队。他从塘沽紧急调兵进入天津,并动员日租界内的日侨参加“义勇队”,摆出一副要介入姿态。同时以事态恶化,兵力不足为由,向东京陆军中央请求增援。 三

天津军请求增援的电报到达东京,参谋本部立即召开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到会的部长们对天津的局势和天津军的处境都深表担忧,议论纷纷。

“增援?”列席会议的今村却摇头说,“要增加多少?在几十万中国军队之中,要增加多少兵力呢?天津军本来就不是作为一支作战部队布置的,增兵有多少意义呢?”

“现在还仅仅是冲突,增兵意义确实不大,”建川支持他的部下,说,“依我看,为了解决中国问题,这样零敲碎打,反而引起纠纷麻烦,不如先由中国方面肆意活动,我们付出若干牺牲,再以此作为大量出兵的借口更好。”

“嗯,有道理。”大家一想,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至少目前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那么就让天津军勉为其难吧。”二宫也赞同这个方案。

这样,香椎得到的参谋总长的回电是:“贵长官在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以寡兵担当重任,其苦衷甚为了解。一旦陷入最坏处境时应采取的对策,本职已有充分地考虑。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基于对全局的判断,不能马上给你军增加兵力。因此,贵长官应鼓舞部下的斗志,与有关方面密切联系,要有依然以现有兵力应付各种情况的充分思想准备。”

以现有兵力应付各种情况!显然军部中央有意要把天津军作为诱耳牺牲。香椎为此愤愤不平,也十分不甘心。但他也知道,天津军的兵力太少,他不能象关东军一样独断行动。一旦真的与中国军队开战,天津军只是中国军队餐前点心,连正菜都算不上。因此,必须和关东军联手,否则难以成事。于是再把土肥原请来,细细地密谋了一番。

从八日开始的骚乱一直没有停止过,经过十来天的战斗,死的死,伤的伤,加上被俘虏的,逃跑的,便衣队损失了一半,只剩下千余人。于是,土肥原指挥特务,另外雇请了一批流氓地无赖专门负责捣乱。他们游行示威,伪装袭击海光寺兵营,在街上扔炸弹,放火烧日侨的房子等等。总之,尽量把天津搞乱,造成恐慌。

二十六日晚上八时,土肥原命令便衣队再次从日租界出击,由日侨组成的千人“义勇队”也随之出动。日军也以大炮助战,向电话局、公安局、省政府等要害部门轰击。与此同时,香椎向关东军发出求援电报,想借此把关东军引来,两军合作大干一场。

在是否从齐齐哈尔撤兵的问题上,关东军正在和军部中央闹矛盾。此时天津军的求援,对处于两难的本庄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既有了进兵锦州的借口和良机,又能体面地解决和军部中央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接到天津军的电报,本庄立即下令第二师团向锦州方面转移。并向参谋本部报告:“我军为解救天津军的危机,除将两个大队步兵为基干的部队留在齐齐哈尔附近之外,要尽快集结全部兵力向山海关进发。”同时还向朝鲜军发出请求增援的电报。

接到关东军的电报,朝鲜军马上回电:“我军根据贵电,正在同中央部交涉中,要求由第十九师团派遣一个混成旅团。请予以声援。”

到了二十七日清晨,在沈阳附近的第二铁路守备大队,以及六天前刚从朝鲜过江而来,暂停沈阳周围的第四混成旅团已开始出发。刚刚撤回沈阳的混成第三十九旅团,也奉命尾追着第四混成旅团前进。

第二次天津事变的消息,是午夜零时以后到达参谋本部的。因二宫已到沈阳,代理参谋次长的建川迅速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很快,在清晨时接到了关东军集结兵力向锦州、山海关进兵的电报。

“这怎么行呢?”正在开会的部长们十分不满,“北满之事未了,他们又要出兵山海关。”

今村板着脸说,“关东军总是自作主张,把中央首脑部不当一回事,一而再,再而三,究竟要干什么!应电令他们立即停下,等待中央的命令。”

“等一等,”建川想了想,说,“还是看看天津方面情况再说。天津军的兵力太少,如果真的有侨民遭到屠杀,事态严重,那也就不得不同意关东军的这一次行动了。”他既想顾全关东军的脸面,也有心帮老同学香椎一把。

不久,传来天津的消息,事态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恶化。近午十一时,参谋本部立即按原来的方针给关东军发出临参委命第六号电:“只要不接受新任务,你军为支援天津军而在郑通线以南、郑家屯附近以南的辽河以西地区,则不应采取独断作战行动。”

电令发出的同时,参谋本部接到了关东军关于布置兵力进攻锦州的报告。关东军准备以第四混成旅团为前锋,沿北宁铁路进入大凌河一线,以掩护主力进入辽西;第二守备大队前进至沟帮子,负责沟帮子至沈阳铁路的守备;第二师团击溃锦州的中国军队后,将进入山海关。

“关东军真是太狂妄了,一味蛮干,还要把驻朝军也拖进来。”金谷沉下脸说,“再发电令,不然他们又有借口了。无论如何,一定要关东军停止进攻锦州的军事行动,要顾全大局。”

作战课急忙起草临参委命第七号电,金谷签字后马上发出:“

一、对天津方面我部正在采取措施。

二、在另命下达以前,禁止贵军对锦州方面发动进攻。

三、严格要求你军先头部队(包括第四混成旅团)布署在辽河以东。

四、应火速报告贵军接到本命令时的布署情况。”

两份电令的间隔时间不足两个小时,接到电令,石原大发牢骚:“我真不知道军部中央的人究竟是在干什么?为什么总是要拖我军的腿,阻止我军前进?帝国军人的军魂去哪里了,怎么能总是跟在政客们的后面转!”

“司令官,把情况再向上反映吧,我们认为机会难得。”阪垣向本庄建议道,“有了天津军和朝鲜军的配合,完全可以一举全部占领满洲。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力争。”

经本庄同意,石原起草回电,口气十分强硬:“……由于在大凌河、大虎山一带已处于交战状态,立即把我军先头部队布署于辽河以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军将第四混成旅团长指挥的部队留在当地附近要地,以防敌人进攻。第二师团主力拟暂时集结于沈阳,预定以后相机令第四混成旅团后退。”

这一份电报把几乎整个参谋本部都激怒了。部长们不满的并不是关东军是否进攻锦州,而是对参谋本部电令的轻视。金谷的脸色更是难看,他喝道:“什么相机命令,现在就要立即撤到辽河以东!”

按金谷的指示,作战课匆忙起草临参委命第八号电,立即发给关东军:“

一、不管情况如何,都应将已进入辽河以西的部队毫不迟滞地全部布署于辽河以东。

二、将执行上述命令后部队的布署情况,火速报告我部。”

与此同时,还发了一份电报给正在沈阳的二宫:“昨晚在天津再次发生兵变后,关东军未按中央任何具体指示,也未看准中央部对天津如何处置,为了支援天津军,擅自开始进攻锦州附近之敌。中央部对此深感遗憾。参谋总长今晨再次发布有关停止进攻的命令,相信关东军会服从命令。但若关东军过份蹂躏中央意图,做出与之背道而驰的行动,中央部绝不允许……”

这份电报是由三宅转交给二宫的,所以在文字语气上费了一点心思。而在直接发给二宫的电报只有几句话:“应以参谋次长的名义向军司令官下达委任命令,命其严格执行临参委命第七号电令的命令。”

接到电报,看到如此严历的措辞,二宫感到事态严重。他径直走进本庄的办公室,脸色沉沉地开口就问:“本庄君,关东军为何要和中央部闹到如此地步?”

“拿下锦州才是中央部的真实意图吧!”本庄陪着笑脸说,“以前中央部来人在谈话中默许过,关内日中军队如果真的发生冲突,那么我军经锦州进入山海关并未违背中央部的意图呀!”

“老兄呀,你接任才三个多月,并不十分了解情况,这肯定是石原这个胆大妄狂的家伙说的。按照这家伙的计划,如果中央部坚决反对你们进攻锦州,那么你还打算采取独断行动来实行吧!”二宫板着脸,摇摇头责备道,“若是年轻的幕僚有此打算,尚有可原。但阁下你有如此想法,就与平素行为颇不相称,特别令人担心,还望阁下自重……”

论资历和年纪,本庄都高过二宫,这些话以教训的口气说出,说得本庄涨红着脸。但二宫此时是代表参谋本部,本庄又没法发火。他支支吾吾争辩了半天,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尽管军部中央的口气越来越硬,但关东军能拖就拖,等待天津的事态发生变化。到了二十八日上午,仍然没有接到关东军的复电。参谋本部十分焦虑,又再次发出临参委命第九号电令,催促关东军报告部队布署情况。

直到下午一时半,终于接到了关东军的报告:“我军于二十七日晚八时已向第四混成旅团发布命令:只要情况允许,应立即撤回奉天。根据该旅团报告,因在白旗堡附近铁路发生故障,撤退尚需若干时日,但正在努力之中,以便迅速撤退。”

尽管关东军极其不情愿,而且还留了一个尾巴。但参谋本部一昼夜连续发了四份参委命,加上二宫坐阵沈阳亲自规劝,总算迫使关东军停止了攻击锦州的军事行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