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位凝命 筑基功成

酉时,日头西坠,云霞满天。

老君观位于横望山南麓一座三四丈高的低矮山坡上。

山下不远处便是农田和村落。

因战事之故,村中家家门户紧闭,路上不见一个行人。

“福伯,回吧!免得我师父挂念!”

张牧之挎着一个木质行李箱,缓步走上石阶,往道观中走去。

福伯站在山脚下望着张牧之一袭青色道袍,身形寥落地一步一步走远,忍不住伸手:

“小少爷,一路小心呀!”

“无妨碍!替我照顾好我师父!”张牧之转过身摆了摆手,而后推门走入道观中。

“虽然末法之世神通不显,但小少爷自幼得明师教导,习练内家拳法,只要不碰到乱兵围攻,当可无事!”福伯这般想着,心中稍稍安定了些,叹息一声,开车远去。

福伯是服侍了张道生几十年的老人,此次也要随着一起远走海外。

这一别,怕是此生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老君庙坐北朝南,占地约两三亩,院墙上爬满枯藤,瓦缝中生着杂草,看起来十分残破。

张牧之推开门,见右侧是一间灵官殿,房门和窗户都缺失不见,屋内蛛网盘结,香案倒塌。

神台上王灵官的塑像颜色脱落,右手缺失,左手金鞭也已经断裂。

张牧之朝灵官神像躬身行礼之后,抬头打量观中情景。zuqi.org 葡萄小说网

“听闻早些年观中道士都下山抗击倭寇去了,这老君观才荒废了下来!”

齐膝高的荒草从砖缝中长出来,满院枯黄,只有贴着地面的根部有几分绿意。

院中有一口井,石质井台上爬满青苔。

东西两侧厢房都已经倒塌,唯有正殿尚算完好。

张牧之松了口气,穿过院中荒草往正殿走去。

推开殿门,灰尘如雪一般撒落下来。

正殿中亦是十分破败,地上满是灰尘干草等杂物。

所幸香案尚未腐朽,案台上也无烛台香炉,唯有一柄古旧的莲花灯盏。

太上老君塑像颇有斑驳之色,面目已不可辨,宛若道之无名,玄而又玄。

“多谢道祖庇护,才使弟子免于露宿!”

张牧之来到香案前,朝神像稽首,而后将行李箱放在地上,开始清扫大殿。

先把地上散落的干草和枯枝拾起,堆在墙角,而后拿起一把草充做扫帚,将殿中蛛网扫落。

张牧之发现角落里有些零散的纸张,拾起来看字迹应是《易经》残页,便归拢好放在香案上。

又用干草把香案的灰尘扫落,连同地上的浮土一起轻轻扫出殿外。

香案下有两三个蒲团,拂去灰尘后发现尚未朽坏。

张牧之忙了半个时辰,殿中才显得清洁了些,此时天光也暗了下来。

“如此也好暂时栖身!”

张牧之来到香案前,拿起那莲花灯盏,才发现入手微沉,原来是金属质地。

灯盏中尚有半盏灯油,只是灯芯已经腐朽成灰。

张牧之想了想,便从旁边拿起一页纸张,看了一眼。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张牧之心中一跳,又拿起一张残页观看。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张牧之心中大定,孤身远行的彷徨之感俱都消失不见。

“看来师父远走海外,我留守内地继承道统,乃是天命使然!”

“虽然前路依旧迷惘,但只要谨守自身,俸道而行,必可得见光明!”

张牧之想到此处,便将两张残页细细的搓成长条,盘绕成灯芯放入灯盏中。

再从袖中取出火折子,将浸了油的灯芯点燃。

一团昏黄的圆光亮起,驱散了殿中的黑暗。

张牧之打开木箱,查看自家行李。

三四件道袍及《道德经》《清静经》《想尔注》等常读的几部经典。

《正一符箓真传秘本》乃是当代天师手书,记载着尚未失传的诸多符箓,包括秘咒、施展手印及绘制之法。

《太上总诏万灵真符》记载诸神名讳、宝诰及施符召请之术。

《正一天心五雷正法》传言乃是虚靖天师所著,内载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神通秘术,唯有历代天师方可研习,只是如今诸多法术都无法灵验,眼下此秘册只能算作承袭天师之位的凭证。

《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乃是张牧之自家所领道箓,内载张牧之自家生辰名讳,所领职司,随身天官功曹及所领兵马等等。

修道之人只有受箓之后才能削去死籍,名登天曹,方可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