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宝丰九年会试

宝丰九年二月,时隔六年,会试考场再次开放,来自大文朝全国各地的举子汇聚京城,登莱二州参加会试的举人近百人再次统一着装,统一背着应考套装的特色背包走进考场,争夺四百六十个进士名额。

因为宝丰三年的会试被取消,全国又多有灾变,地方官员缺额比较多,这次会试录取进士总数从常例的三百人左右被特别增加了一百多个。

可能是因为上一届会试未举行,也可能是为了这多出来的一百多个名额,这次上京应会试的举子总数也比往届为多,从以往的四千人左右增加到五千多人,凭空给考试的组织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次辅,文华殿大学士温体仁,乡试过程波澜不惊,在连续三天的考试及长达十几天的阅卷之后,四百多名新科进士便全新出炉了。

这次会试,章家书院延续了以往的荣光,赴试的十八个举子中了五个,登莱二州其他各县的举人之中也有九人上榜,成绩可谓是十分辉煌。

只是进入山东乡试前十的五个人中,却只有章绪一人得中,章泽义没有应试,自然不会中,另外三名亚元也同时名落孙山,令人惋惜。倒是上一届因为后金入侵没能参考的章泽忠和靳恩铭二人都上榜了。

章家书院中了进士的五人之中,除了章绪排在第十一名之外,其他四人的名次都不靠前,排名最好的是章泽忠,也只是在一百七十多位,另外三人就都要从后面找才方便看到了。

章绪没有能够继续他“www.youxs.org”及“连中六元”的荣耀,即使在此后由宝丰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上中一个状元出来,www.youxs.org。

殿试的题目与前几级科考完全不同,并不会考大家耳熟能详的八股文,而是只考一题策论,题目基本会围绕在时政上面。这次的题目宝丰帝并没有请几位阁老代出,而是亲自拟定的一个颇富争议性的题目:

今有靼虏叩边,又有流寇肆虐中原,国用日繁而岁入不足,蝗旱齐至而无以赈抚,百姓号泣于途,朕心为之泣血。当此时,不知众卿何以教朕?言者无罪,望众卿不吝为朕解忧。

说白了,这题目就是说现在朝廷的银子不够花了,你们给我出出主意吧。至于关心百姓什么的,就当作装饰性文字随便看看就好,不用介意的。

大文朝以儒家治国,历来耻于言利,这次殿试的题目之中,宝丰帝把缺钱的事情直接拿出来说,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了。

这个题目可能超出了许多考生的预料,但仍旧在章家书院的押题范围之内,而且在六年前的宝丰三年殿试时就被王承嗣列入了四道备考题目之内。这次殿试,章绪和章泽义通过朝廷的种种政策,以及对宝丰帝的行为习惯研究,这道题目再次入选了四道题目之中,成为所有登莱二州新科进士的备考题目之一。

既然有所准备,登莱二州的准进士们答起这题目来就比较轻松。青岛又极注重实务,并且章家书院还在平时课程里面加入了实务方面的课程,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答题。

只不过也许是因为青岛的商务理念与传统儒家的观点差别太大,虽然大家答题比较顺利,提出的朝廷创收建议也同样比较有诚意,最终的成绩却不是特别好。

章绪因为已经提前考虑到观念冲突的问题,又在前年从北到南地走遍了文朝的繁华之地,在答题时尽量从传统儒家的角度出发,而且加入了大量详实的例证,得到作为阅卷官的诸位阁老和六部主官的一致好评,最终却还是没有能够进入一甲前三名,只以总排名第五的成绩位列二甲第二名。

另外四位章家书院的准进士的名次也有提升,章泽忠第八十二名,只是三甲靠前的位置。靳恩铭进步巨大,一下子从第二百名左右提高到了第四十四名,直接进入了二甲。另外两人也基本都在三甲靠前的位置,总排名一百名左右。

登莱二州其他县的九名进士之中,倒是有一位来自高密县的王永昌,也曾经跟龚其贤学习过,殿试成绩一下子跨越了二百多名,拿到了总排名的第十六名,成为二甲比较靠前的正牌进士。

殿试之后,便是夸街游行和御赐琼林宴等传统庆祝项目,没有什么可说的。

试后各人得了朝廷的诰身之后,初步去向也基本定了下来,仍旧像章维他们当初一样,先在六部观政实习三个月,然后才会分配具体职位。

不过在开始观政实习之前,朝廷照例给这些进士们两个月左右的假期,供他们回乡庆贺及祭祖等。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大文朝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通人性的。

只是这两个月的假期说长也不算长,一些路途遥远的新科进士还是无法在两个月内到家乡往返一个来回的,这就不是朝廷关心的事情了。

观政衙门都已经定下,章绪在吏部,章泽忠被分到了户部,靳恩铭则被分到了比较冷门的礼部,王永昌在兵部,其他人也各有去向。观政部门虽然也会对以后的分配有影响,但影响总体来说不太大,大家也就不太看重此事。

就在会试和殿试紧张进行的时候,远在宝应的章维接到了一纸调令,调他回京城的监察院任湖广路监察御史。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升迁,虽然一般的监察御史和知县一样,都是正七品,但御史是皇帝私人,日常工作都在皇帝跟前,算是简在帝心的位置,比较容易得到一些关键岗位的任职机会,而且升职普遍会比较快。

另外,监察院虽然独立于内阁和六部之外,不受这些部阁高官的直接管辖。但大家都清楚,监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和通政司的六科给事中,都是言官,话语权比起其他官员来大得多,基本都会被各派高官所笼络,当然在以后的升迁中也会得到这些高官的照顾,简直就是万人羡慕的美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