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偏殿叙话

赵德昭随赵匡胤与偏殿坐下,就老老实实的准备听赵匡胤的训示。

赵匡胤不爱看他这副模样,呵斥道:“呆坐着干甚?给老子倒酒。”

赵德昭忙不迭筛酒,“爹爹,这酒还须少饮为妙……”

“说这没用的干甚。来,陪我喝几盅。”

二人端着酒杯一饮而尽,赵匡胤又夹了几块羊肉放到嘴里,戏谑地说道:“怎样?和你三叔掰过手腕了?”

赵德昭满头黑线,嘴硬道:“儿臣又没有吃亏。”

赵匡胤闻言嗤笑道:“得了几百万贯就叫没有吃亏?自古就没有皇子远离中枢,做了塞王之后,还能继承大统的。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你拿什么和你三叔斗?

如今他已经把你当做对手,如何还能叫没有吃亏?你要想清楚,只要我此番一举灭了北汉,夹大胜之威,到时候传位给谁,还不是我一言而决?”

赵德昭看向赵匡胤目光复杂,他何尝不知道赵匡胤说得有道理。可是因为赵匡胤染病的缘故,此次北伐必败啊。

“怎么?你认为你爹爹此次讨伐北汉不能取胜?”

“儿臣想不到义全国之力讨伐一隅之地,还能失败的理由。”赵德昭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

赵匡胤面露狐疑之色,“既然如此,你也不是全然不在意大位归属,为何执着于河西一隅之地?”

这样的谈话其实二人已经讨论过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聊得深入。有时候赵德昭想着干脆在赵匡胤面前和盘托出得了,终究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

赵匡胤想立自己为储是不错,尤其是随着年岁渐长,这种想法愈发强烈。只是他这人有一个毛病,太过爱惜羽毛,做不得后世朱元璋那样屠戮功臣为赵德昭开路的事情。

说赵匡胤仁慈嘛,也不对。他的仁义只对家人,对朋友,对士大夫。对待老百姓嘛,他可没有一点向下兼容的同理心,杀起来比起历代帝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点赵光义将其拿捏得死死的,先斩后奏的事情,他做了不知道多少。杀花蕊夫人是,斗倒赵普也是,包括这一次,将几百万贯放到自己的口袋还是。

捱一顿老拳怎么啦?事后赵匡胤还会觉得愧疚。这不赵光义已经撂挑子不敢了,赵匡胤还上赶着将监国的大权送给他。

“非是儿臣偏执,实是不忍让爹爹为难。三叔不会轻易放手,我若不放手,届时争执起来,爹爹如何自处?

即便爹爹改弦易辙,三叔深明大义,他手底下那帮子人,怎会甘心到手的从龙之功化为泡影?爹爹难道准备大开杀戒,为儿臣铺路吗?”

赵匡胤有些意外地看着赵德昭,同样的话他对赵光义也说过,只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居然也能想到此节。

“你很不错,不过终究是委屈你了。这事还是怪我,要是当初听劝,早些立你为太子就好了。”

难得赵匡胤心怀愧疚,赵德昭趁热打铁,上前奏道:“儿臣有本要奏,国舅王继勋纵兵杀害无辜百姓,实属罪大恶极,请爹爹将此僚抓捕归案,明正典刑。”

“唔。”赵匡胤不是十分在意,“知道了,你着开封府查明事情原委再来上报。”

“爹爹,此事儿臣亲眼所见,为恶的亲兵已被儿臣斩杀,但苦主为儿臣所救,俱可做为见证。而且此人暴虐,喜生食人肉,爹爹还留他做甚?”

赵匡胤听了似乎勾起什么往事,心中也有了几分怒气,“这厮屡教不改,实在可恶!朕念在他姐姐面上已经饶了他一回,不想他仍然如此残暴。这事你不必管了,朕一定安排开封府严办。”

赵德昭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失望,凭他对赵匡胤的了解,此事怕又会不了了之了。

见赵德昭脸上还有不平之意,赵匡胤敲打道:“吾儿切记,老赵家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

赵德昭知道要改变赵匡胤的想法,根本没什么可能,只能顿首行礼,“儿臣谨记。”心中却已经暗暗琢磨,要如何才能为天下百姓除了王继勋这个祸害。

“爹爹不日将要亲征,儿臣想着这几日便往河套之地,探明一下虚实,倒时也好助爹爹一臂之力。”

“可!我着门下拟几份旨意给你,一份是册封李光睿为秦王的诏书,一份是调拨沿路各州兵马的诏书,还有几份空白诏书与你,如有愿意归附的部落,四品以下武将,任你封赏。”

赵德昭大喜过望,如此安排已经大大超出他的心理预期了。

“多谢爹爹成全。”赵德昭的感谢发自肺腑。

“不值当什么,好好做。若你能取了河西之地,朕不吝封王之赏。如此也算成全了你,退则割地封王,进则……且看吧,莫要让朕失望。”

赵徳昭郑重抱拳,“儿臣定不负爹爹期待。爹爹,还有一事希望爹爹成全。”

“有什么事,一次说完,婆婆妈妈的。”

“光禄寺丞杨砺与儿臣相厚,如今儿臣人手奇缺,所以儿臣想将他讨要过来,助儿臣一臂之力。”

赵匡胤无所谓地摆摆手,“你自己与他说去。”

“谢过爹爹。”

赵匡胤看着赵德昭处事说话愈发从容,不由欣慰地点点头,“这两月练兵,却是长进了些。就是不知现在武艺如何?须知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你区区两千兵马,少不得亲冒矢石。若无武艺在身,我还是劝你早日打消了谋夺河西之地的念头。”

赵德昭心念一动,好奇心大起,“儿臣听闻爹爹武功天下第一,能否指点儿臣一二?”

“天下第一?”听闻这四个字,赵匡胤难得老脸一红,“也不知你从哪里听来的混账话,我几时曾经夸口自己武艺天下第一了?”

话锋一转他接着又道:“不过指点你倒是绰绰有余了。王继恩,取朕的兵刃来。”

赵匡胤来了兴致,带着赵德昭出了偏殿,二人来到庭院站定。此时王继恩也拿着赵匡胤的兵刃走了过来。

赵德昭是第一次见到赵匡胤的兵器,一杆丈余长的铁枪,浑身漆黑,上绣蟠龙纹。锋刃寒光闪闪,让人不敢逼视。

“此枪名为蟠龙枪,重三十三斤,随朕南征北战,斩将夺旗,以前朕是须臾离不得它。”

赵匡胤探手拿过蟠龙枪,就于庭院当中演练起来。

“刺,挑,劈,扎,于战阵当中练好这四式,等闲百人近不得身。”

赵匡胤枪法招式朴实无华,但在旁人看起来却是杀气腾腾。赵匡胤舞得兴起,一枪扎入旁边的假山当中。

只听他大喝一声,“起!”蟠龙枪居然将半截假山掀翻开来。

赵匡胤演练完,一张黑脸涨得通红,呼吸喘得和牛一般。却是他存心在儿子面前卖弄,有些勉为其难了。

“你来。”

赵德昭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硬着头皮接过蟠龙枪,只觉得触手冰凉,一股寒意沁得他汗毛都竖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