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策治流民众臣俱服

当夜,西伯侯府中举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晚宴,为历劫归来的西岐之主接风洗尘。

宴上,首先是由上大夫散宜生向姬昌汇报了这七年来在执掌国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创造的成绩。

包括但不仅限于安置东方逃难来的流民、拓耕了若干顷良田,以及与其他诸侯国的外交情况。

其中,他特别提出两个目前工作的重点疑难:

一是随着境内涌入的流民越来越多,当前西岐的赈抚压力非常大,仅能保持流民们一日一餐的最低需求。

二是外交方面,北伯侯崇黑虎对于其治下百姓的统治堪称毫无人性,其麾下的两百镇小诸侯也不堪其重。

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余镇小诸侯来书,希望西伯侯作为诸伯之长惩治崇黑虎。

另,烽烟四起的东、南二地,也有各有百余小诸侯来简,请西伯侯做主。

随后,便是大将军南宫适向姬昌汇报了他在这七年里,在西岐的军事以及治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和所遇到的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平灭了几伙进犯的外戎,以及丰邑城彻底取消宵禁之后,商事往来日渐频繁之下,外来流寇入境等事宜。

其中的重难点也与散宜生所遇到的困难大同小异,皆是天下形势变幻之下,西岐不得不面对的问题。guxu.org 时光小说网

姬昌听完这两位臣子的发言,沉默思索了半晌,又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自家贤弟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缓缓开口道:

“两位爱卿所奏之疑难,吾已尽悉,不知贤弟可有妙计良方赠与愚兄?”

“啊?”突然被自家兄长cue到的杨戬先是一愣,随即看到对方眼中一副鼓励的眼神,便知道这是兄长在给自己露上一手的机会。

杨戬也就不再推辞,在散宜生和南宫适的死亡逼视下,风轻云淡地道:

“做事情最重要的便是分清主次矛盾,将繁多的事务分出一个轻重缓急…”

姬昌闻言频频点头,顺便掏出了一个布帛缝制的小册子开始记录贤弟不时冒出来的精华语句。

而散宜生和南宫适、姬发等人听到“主次矛盾”一词,先是抚须疑惑,在听到后半句时,却豁然开朗。

汉语的博大精深便体现在此处,对于除了姬昌之外的其他人来说,“主次矛盾”明显是个陌生词汇,但是加上杨戬后面的半句,便自然而然地意会了。

杨戬这开门见山的第一句便让散宜生等人收起了轻视之心,一个个端正姿态倾听了起来。

甚至为首的散宜生还直接掏出了一只刻刀在桌案上记录了起来。

随后,杨戬继续说道:“显然,当下最要紧之事的便是散大夫所言的流民之事……”

“对于这些流民,一个处理不当,便会使得这些流民化为流寇,荼毒乡里……”

“这一点散大夫施粥赈济配合南宫将军的治安维护就做的很好,即便一日一餐,也给了这些流民希望……”

南宫适是个直脾气,听了半天忍不住说道:

“仙师还是讲讲怎么解决问题吧,如果还要继续夸奖我等,那么大可不必!”

“南宫将军,稍安勿躁,且听吾贤弟继续说吧……”姬昌打了个圆场。

杨戬也不再拐弯抹角地铺陈,直言道:

“杨某认为,首先应该将这些流民编入我西岐户籍,十户为一保,设保长,十保为一里,设里长。

如此,一来可以安其心,二来可以顺便排查是否有间人(奸细)混于其中。”

“其次,将这些西岐的新民众善加区分。其中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青壮者可感召其加入军伍,扩充我军实力;”

“而妇女、尚未成年的孩童以及年纪在五十岁以上有一定劳动能力者,视其情况,可以用出钱、管饭来请他们来修葺城墙、兴修水渠、整改荒田……”

“让他们知道,在这西岐,只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就能吃饱、穿暖、养活家人……我将这个政策称之为‘以工代赈’!”

听到这里,西岐群臣尽皆听得汗毛倒竖,又惊又爽。

而南宫适也从之前那副不以为意的样子改为了现在身体前倾,一副虚心听讲好学生的模样。

“流民弃商奔我,乃是仰慕侯爷的贤名、羡慕西岐治下百姓的和乐,切不可随意对待,寒了民心……”

“对于极少数那些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民,诸如身怀六甲的孕妇、十岁以下的孩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等,我们可以将他们聚在一处,建立‘仁爱坊’,提供一天两餐的基本生存保障……”

“那若是有人既不想做工,又想领取救济怎么办?”南宫适下意识地出声问道。

然而却得到了杨戬、散宜生以及他众多同僚的鄙视眼神。

“除却仁爱坊中的老、幼、病、残、孕,其他尽皆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不劳动者不得食!”

杨戬目光一凝,为南宫适解释道。

西岐众臣也频频点头,认可了杨戬治流民的办法。

散宜生捏了捏酸痛的手腕,看着自己面前桌案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心满意足地松了口气。

谦恭地走到了杨戬的桌案前,以师礼问道:

“杨仙师,那不知您对那诸多小镇诸侯之事,是否亦有良策呢?”

杨戬闻言,哈哈一笑,伸手将其目光引到兄长姬昌身上,言道:

“此一事,却无须杨某思虑,解决上大夫疑难之良方,便在吾兄怀中!”

“嗯?”散宜生疑惑地抬头看向自家主公。

姬昌也不禁摸了摸胸口,笑道:“贤弟无须推辞,即便是愚兄怀中之铜符令箭,也全然无益于此事也?”

“非也非也,小弟所言之物,并非是铜符令箭,而是兄长怀中的诏书!”

“诏书?!”

姬昌这才想起来,哦,我怀中原来除了根本没用上的铜符令箭,还有别的东西。

捣鼓了半天,姬昌才吭哧吭哧地掏出了一卷黑黄花纹的绢帛,正是帝辛赐封的诏书。

散宜生双手从自家主公手中接过这份揉作一团的诏书,小心地将之恢复原状,细看之下,不由大喜过望。

只见这诏书之上写的是,封姬昌为王,恢复其诸伯之长的地位,专掌斧钺征伐之权……

(ps:我有个朋友认为我这书名太“阳春白雪了”,建议我最好改改,我思来想去,取名无力症发作,只想到了诸如《天眼传说》《二郎演义》之类的,诸位有什么好的书名,章评告诉我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