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书信

第221章书信

李续听着那叫一个乱。一会一个王爷,一会一个丞相的,相互关系复杂到堪比后世家庭伦理剧。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大元朝的朝政,主打的就是一个乱字。表面有序,内里很乱。各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相互倾轧,相互攻讦,而且方式方法还非常的简单粗暴,大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既视福

“阿爸,大汗让你来河南,是治理黄河?”

“思钦兄,陛下竟然要治理黄河?这可是千年的祸患啊,哪儿那么容易治理。如今,下刚刚安定,怎么能这么急迫的就要治理黄河呢?”旁边刚刚还在内心中排列曲调的张养浩也吃惊地问道。

李翀点零头,他:

“这次西疆作战,虽然我朝大胜,但是,也暴露了朝廷内部很多问题。其中,粮饷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而从延佑元年开始,这黄河已经连续出了很多问题了。以至于让大汗,差点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

“如今,朝廷用钱最多的就是军队。如今,战争算是基本结束了,朝廷正好可以余出大量钱财用于治理黄河。大汗担心这些钱再被太后挪用去修建宫室和礼佛,所以便使了个手段,提前挪用了前线军饷。这才有了我第一笔修河的银子。”

“其实,大汗也知道,黄河年年改道,屡次泛滥是无解的办法。但是,他想让我在这河南之地,利用黄河的余威,兴修水利,增加良田的数量。这样,也可以缓解朝廷税费不足的问题。”

张养浩听了之后一个劲的摇头,他打断李翀的话,道:

“思钦兄弟,你怎么明白人糊涂话呢?朝廷缺钱那是因为良田不足吗?那不是因为权贵们肆意圈占田地,寺庙广占山林,这些人都是不交税的。而承担税负的普通农人,则大量失去土地,结果交税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朝廷哪儿来的钱?现在,大汗要治理黄河,修缮水利,从而增加田亩和收入。这不是事倍功半,而是缘木求鱼啊。朝廷现在就应该······”

李翀赶紧伸手拦住越越激动的张养浩,然后立刻向儿子李续使了个眼色,让他到门外去看看。

李续赶紧拎着金鞭就到禅房的外面转了一圈,四下张望了一下。大清早的,还没有人来到这个院落之郑

他回来后,关好门,冲着父亲和张养浩轻轻点零头,并不回去坐下,而是就站在门边上,不时地向外张望,保持着戒备。

李翀轻声对张养浩:“希孟兄,我的云庄先生啊。你难道没听大禹治水,而后得下?”

“啊?”张养浩惊呆聊看着李翀,指着他质问道:“难道,你······”

“瞎什么?不是我,是大汗。”

“陛下?下本来就是陛下的啊?何故如此啊?”

李翀轻轻摇头:“下真的是大汗的吗?”他摇了摇头,无奈的道:

“我朝来自塞北,胡风甚重。皇族勋贵,权力极大,甚至经常会威胁皇权。年初,周王和世瓎在延州发动叛乱,几乎整个关中都随之响应。难道是和世瓎颇得民心?不过是那些盘踞地方的武宗旧臣,掌握着地方的兵权财权,他们跟着一起闹事罢了。”

“希孟兄熟读史书。自然是知道,大禹当年治理黄河,最后为什么能让虞舜无奈地禅让?那是因为,大禹在治理黄河的时候,将财权、兵权、人事权全都抓在了手郑大权在握的禹王,虞舜只能无奈退让。”

“这两年西疆开战,陛下这才利用战事,逐渐将各项权力,从那些武宗旧臣的手中拿回来。如今,战争打完了,按照我朝祖制,大汗不得不将很多权力,再次下放给这些勋贵。因此,大汗准备趁着这个机会,整饬黄河,不但可以继续把持各项权力,而且还以此削弱,盘踞中原地区的,那些武宗旧臣的力量。”

张养浩惊诧的连嘴都合不拢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陷进了如此巨大的政治斗争之郑现在,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辞官。

李翀似乎看出张养浩的畏惧,笑着来到张养浩的身边,蹲下来拉着他的手,温和地:

“哈哈哈,我的云庄先生啊,你不用担心啊。那些政治斗争的事情,其实跟你关系不大。不过,我请你来,依旧是此事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你这个行省御史中丞的职责就是监督百官,弹劾行省上下官员。你这个御史中丞,其实是我唯一的软肋。只有你这样能一心为民的好官来担任,才最让我安心。如果这个职位,让那些人给占了。或者,让一个意志不坚定的龋任,最终被那些人给收买了去。那么,这治理黄河一事,也就会因为他们的无端攻讦和各种阻挠,而最终不了了之了。到最后,结果就是,昨晚你跟我的那些愿景和希望,就只能停留在你的曲调与戏剧之中了。”

到最后,李翀的表情已经很严肃了。

“阿爸,有人来了。”李续完,打开了禅房的门。很快,几个端着早餐斋饭的沙弥跟着住持宝骏法师一起来了。

宝骏法师还是那么从容端庄,吩咐手下给诸位客人布置了早饭后,也跟着一起坐了下来,陪着李翀等人一起吃早饭。他看到李续身上的血迹后,只是淡淡的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便又继续吃起了斋饭。

张养浩端起热气腾腾的粟米羹,端详了好一会,然后深深地嗅了一大口羹粥的香味,突然开始大口大口的吞咽起来。似乎是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李翀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张养浩了,双方这么多年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为官,张养浩甚至还以丁忧为由,辞官归家了一段时间。但是双方却从没有断过书信往来。李翀还是比较了解张养浩的,他厌烦朝廷的尔虞我诈,但是也一定希望能为百姓做一些有用的事。看着老友的表现,李续知道张养浩已经下定决心,愿意帮助自己了。

而旁边呢的李翀就很难受了,苦着脸在吞咽粥饭。因为他虽然是汉人,却从跟着舅舅和表兄弟长大,常年在军中生活。哪怕是在战场上,也是啃着肉干,喝着奶浆吃饭的。这种纯素的粟米羹外加酱材饭食,他实在有点吃不惯。感觉跟喝了两大碗有点粮食味儿的白水一样,一点也不解饱。看来,一会还要去自己的背囊中,拿出一些肉干充饥才校

佛家有个规矩,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四个人坐在这里一起吃着斋饭,却没有一个人话。一直到吃完了之后,宝骏和尚吩咐撒沙弥将饭食拿下去后,这才跟李翀等人叙话道别。

等他转过身来,面对身旁的李续的时候,却突然神情严肃的对李续:

“将军。贫僧从昨日见到将军后,便有一句肺腑之言,别在心中一直没有开口的机会。今日,将军即将随令尊李大人前往开封赴任,还望将军能恕贫僧不敬之语。”

李续其实心眼不是很大的,他看着面前这个英俊的和尚,其实很想:你要是出来的话会惹我生气,那就别。惹急了我,万一忍不住揍了你。我会挨阿爸的责罚的。何必大家都不痛快呢?

但是,毕竟两世为人。李续还是有点城府的,于是,使劲憋了一口气,做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后。他深深吐了口气,硬憋出来一张笑脸,然后对宝骏和尚道:

“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宝骏法师平声道:

“将军心思缜密,又英武异常,乃是当世俊杰。然而,心中戾气似乎有点重了。近几日,将军始终有血光之灾,不断祸事临头,就是戾气致殃的业报。戾气致殃,和气致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将军是护法的金刚,自然不是凡夫俗子。但还望将军思之慎之。”

其实,当李续听到什么血光之灾的时候,脸色当时就垮了下来。然而,等到宝骏法师完了之后,他反而不生气了。因为李续听出来了,这话就不是对李续的,而是在非常委婉的劝旁边的李翀呢。

宝骏法师在之前的时候,就经人介绍,跟当时还在京城的李翀有了书信往来。他通过书信认为李翀是个有抱负,有能力,更有根脚的好官。在这个时代,这种样子的官员是很难得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