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移民

次日一大早,陆潮生抱着两个不大的酒坛子进了别院,在前厅伸头看看,却是老宅的管家在里面跟黄爱国、张振东他们回话。当下也不进去,穿过连廊,奔中院韩冬房间去了,还未进门就喊:“师叔,师叔,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韩冬和于红听见声音,从窗户里伸头来看,见他抱着两个酒坛子,上面用油纸封口,又糊上黄泥,坛子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韩冬笑骂道:“你个混小子,真把你爹的酒给偷来啦!你爹发现不会打你?”潮生进门把坛子放到桌上道:“这是我爹许了的,他还说过两天带着母亲过来感谢师叔和师姑呢!”正说话间,就见张振东从外面进来,对韩冬说道:“韩冬、于红,陆大老爷派人传话过来,扬州那边都已经打点通透了,操江衙门也搞定了,崇明卫所也打了招呼,只等着我们派船过去接人了。我和正坤带队,坐南华号朔江而上,到瓜州渡接人。要甄选、初步净化、打散编组等,估计要个三五天时间才能把人带往衢山岛暂时安置。黄老现在去衢山岛上组织人手做准备呢,这边就您二位把物资转运的工作负责起来。对了,于红,你有给人驱虫的中药方子吗?最好是做成成药比较方便,人转移到衢山岛还要彻底净化,驱虫的药要抓紧准备了。”于红说道:“这个问题不大,成熟的方子不少,可以和点蜂蜜或者麦芽糖,做成药丸,也方便控制药量。那啥,你把潮生留给我用,这几天叫他带我去城里的药铺抓药,回来还得帮我做成成药。”“那行,潮生就先跟着你和韩冬,只是不要太宠着他!我得马上和正坤先回衢山岛,然后去扬州。”张振东说完就出去找钱正坤一起回衢山岛。

等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南华号抵达了瓜州渡口附近,找了个水流平稳,水深足够的靠近岸边的地方停船,远远滴就看见附近江岸上果然是人山人海,乌泱乌泱一大片,隐约听见孩子哭大人叫的声音。岸上有些人发现江里来了一艘白色的大楼船,纷纷站在岸上观望议论。然后钱正坤和张振东两人换小船转到运河码头上岸。上岸就遇到了陆天忠派了扬州商号的掌柜等候在码头上,当下问清了大老爷眼下在扬州城里,也不多说就让掌柜带他们径直往扬州城去。

等到了扬州城中陆家商铺的后院,天色已经擦黑。陆天忠已经在客厅等候了,见他俩进来,连忙见礼道:“哎呀,两位老弟来的好快!昨日才差人回去送信,今日却就到了。先坐下喝口茶喘口气再说。说实话,这几日为了流民的事,为兄我鞋子都跑破了几双,所幸不辱使命,今所有关节大体打点通透,当是能顺利行事。”张振东连忙拱手道:“辛苦兄长了!为了我等之事跑前忙后!待的事情圆满,我请兄长去我船上吃酒,也叫兄长见识一下海外的美酒美食!”正好赶上饭点,当即陆天忠叫人安排了酒饭送来进来,大家边吃边谈。陆天忠把流民的大体情况,书办衙役明日如何行事,需要张振东他们怎样配合一一做了介绍,张振东这边也把自己人等准备如何甄选,统计情况,打散分组等打算也交代了一下,一直沟通到深夜,才安排客房休息。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辞别陆天忠,随陆家商铺的掌柜还有伙计等人坐马车又回到瓜州渡口。张振东抓紧派人去南华号上把自己带来的二十几个人叫来,在码头附近靠近江岸的地方找一块空地,立木为桩,然后用绳子圈起来,形成一个营地,里面开始搭建帐篷,垒灶架锅,陆家提前准备了一些粮食蔬菜运进来。门口摆十几张桌子,桌子边上放着几个箱子,箱子里放了一些系了绳子的塑料号牌,估计是哪个旅行社准备的号牌。约莫9点钟,码头上下来一批人,是扬州府的书办和一众班头衙役,陆家掌柜见机带着钱正坤和张振东迎了上去打招呼:“邵师爷,李班头劳烦了!”邵师爷道:“呀,陆掌柜你竟早就到了这码头,失敬失敬!”陆掌柜就介绍钱正坤和张振东两位海外南华公司来的义商给他们认识,一边从张振东手里接过一个包袱,里面有两百两银子,直接递给了那个李班头。班头接过来一掂,却放低声音对陆掌柜说:“这如何使得,昨日才得了陆老爷的赏赐,弟兄们具都分了好处,今日这个可不敢要!”陆掌柜说道:“昨日是昨日,这是钱张两位老爷给的,这几日怕是要麻烦诸位维持辛苦,与兄弟们吃些酒水解渴!这是给兄弟们的,师爷处我另有表示。李班头尽可收下。”李班头有客气一番才收下,转头对一众衙役们说道:“兄弟们,南华公司的老爷可是赐下了买酒的银子,这几日大家当需卖些力气,把事情弄妥帖顺遂了才好!”众人高兴地齐声应是。转头陆掌柜又将一个小布包,偷偷塞到邵师爷袖子里,那邵师爷不动声色地收下,只是冲钱张二人拱了拱手,表示感谢。然后邵师爷对班头衙役们说:“即如此,赶紧办公事吧!李班头,你带几个人,拿了铜锣去大堤上召集流民宣讲,我带几个人在这里贴好告示。你晓得怎么说罢?”李班头拱手道:“师爷放心,交给俺老李了!”

李班头带着几个衙役,往流民在大堤上的窝棚走去,一边走一边敲锣喊到:“晓与你等流民知道,府台大人有公告发布,都去放粥的码头边听宣啊,有好事与你等。”这样走一段敲一段。有胆子大的就问:“差役大哥,可是要放粥了?”李班头闻言一瞪眼道:“未到午时,哪里有粥放给你们?衙门里的师爷带了府台大人的告示里与你们宣告,有好事与你等。去的晚了,得不着好事且不要埋怨啊!各家各户,济事的人过去听宣,其余人等就不要全围过去了,免得拥挤再挤坏了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人群渐渐聚拢在了码头边,人头攒动,议论纷纷。邵师爷见人渐渐聚集的差不多了,于是站到高台上,清了清嗓子准备喊话。张振东见人比较多,并且比较嘈杂,就递给他一个旅游团用的电喇叭并打开开关,示意放在嘴边说话用。“咳,咳,吓!”放大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旋即明白这是个放大声音的东西。正了正神,放小了一些自己声音对着喇叭说道:“父老乡亲们,府台大人有告喻与你等。怕你等多不识字,所以老夫来读与你等听。”邵师爷指了指盖着鲜红大印的官府告示照着上面文字念了一边,那告示文言写的,流民们显然是不甚明白,他接着说:“什么意思?且听我解释你听,诸位家乡受了灾,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来此,无非是想讨一口吃的能得活命!然你等人数颇多,穿州过府,走到哪里都是不小的冲击。今府台大人舍得脸面,求得海外南华公司来的义商,为你等谋得一条活路。这海外义商本也是我华夏苗裔,乃前宋时出海流亡的汉人。他们闻听诸位境况,颇为同情,又得府台恳请,这才愿意招揽你等前去海外开荒。南华的老爷们可是说了,到了他们那里可分田给地。吃饱饭自是更不用说了。我晓得你等聚到这江边打得什么主意,呵呵,眼下江南诸府县已经像防贼一样防着你们了!前几日有人搭的私人小船欲过江求活,被南岸的巡捕捉了遣了回来,就在这码头上号枷三日!诸位也想必也大都亲眼看见了吧?这过江就不必再想了。我也晓得有些人是揣着家乡的地契逃出来的,打着盘算,度过灾年也好回乡继续种地,哼哼,我只能告诉你等想得太好了,此等事情我见的不要太多,什么红契白契,什么田皮地骨,早被那些乡间大户给你嚼的骨头不剩了,等你回去若能讨回田地,我邵字倒过来写!再说了,眼下可是寒冬腊月的天气,扬州这个地方冬日可也是下雪的,你等流连在此,每日里只得两碗稀粥总不是办法。到时候即便饿不死,怕也会冻死大半,何况府台大人求爹爹告娘娘,筹集来的一点粮米又能撑得多久?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所谓救急不救穷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求到南华来的义商老爷头上,与你等一个活路!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南华老爷们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那些地痞无赖,奸滑懒惰的人就不要想了,需要熟人相互做保的,你若是保了泼皮懒汉过去,若被发觉,自有南华的规矩整治你等,勿谓言之不预也!具体的规矩,稍晚可去那排桌子前详细询问,有不明白的也来此问我,自会给大家解释。如此大伙可先回去与家人亲眷商议,今日照常放粥,明日起就不再放粥了,没被选去的人等且自谋生路去罢!放粥后,有愿意去的可提前相互请好保人,前去桌旁登记,之后自有人安排。”邵师爷一番宏论,顿时在流民中引发了议论。摆事实讲道理,有许愿,有威胁,可谓是面面俱到,尽力了。

旁边张振东走上前,跟邵师爷招呼了一声,接过喇叭朝下面说道:“乡亲们,鄙人姓张,乃是刚才这位邵老先生口中所说的海外义商之一。我等虽来自海外,却非蛮夷。我等祖上乃是宋时出海,也习孔孟,也敬三清,是以我与大伙同文同种一样华夏血缘同胞也!在此,我说说我南华公司的大体情况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以供大伙自己心里掂量斟酌!第一,或许有人顾虑,此去海外,远在万里之外,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回来了!却是不必,我等虽远,也非与大明隔绝,还是常年有船往来的,待的诸位移民几年以后安定了,有愿意回乡探亲或是祭祖,或是混的好了想衣锦还乡,都是许的。所以此条不必顾虑。第二,我等承诺,自签字或者按手印同意移民的一刻起,负责诸位的衣食住行事宜,吃饭管饱,给布做衣,却是不许随意浪费就好。待到了安置地点,初期统一组织开荒,一年后按照各自意愿,愿意种地的分地,无论男女老幼,人均给地三十亩,若有余力,任凭开荒,愿意做工就去做工,愿意经商就去经商,但凭自愿。我南华公司地租只十取之一,无有其他苛捐杂税,也无有摊派徭役。第三,我南华公司虽远离中土,却也不是法外之地,规矩法条也是有的。这个以后自有人宣讲。只是眼下熟人互保还是要的,若是奸滑懒油的人,大家就不要替他做保了,免得将来事发受连累。还有若有失亲的孤儿孤女不便做保,烦请邻近的长者操心,且领到我跟前专门安置,鳏寡孤独不需做保。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诸位自回去商议掂量,午后开始,愿意去的人来桌前排队登记。如有疑问,就来问询。”流民人等听完之后,不由得有些不知所措,皆拿不定主意,哄哄泱泱慢慢散去,商量的商量,打探的打探。其实除了移民也没有别的选项了,江南不让去,回乡还得饿死,现在又要停止施粥了,要活命就只能移民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