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西赴阳关

第83章 西赴阳关

我越想越觉得沈继秋很不简单。

不光沈继秋不简单,沈俊杰、沈不凡、牂牁大祭司、老魏,这些人一个个也都不简单。我之所以这么认为,就是因为我发现其实他们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而那些故事和秘密串连在一起,就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轮廓……

那是一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灵异世界;但是,来自灵异世界的一系列蹊跷诡事,又都会活灵活现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有句话不是说:存在即是真理吗!

灵异世界的诡事既然总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身上,就证明了灵异世界的存在!既然这个灵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呢?换句话说:既然存在灵异,那就有可能发生任何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包括一些灵异者的预言、巫者的谶语……

我看得出来,姚俊对这些从来都是深信不疑的,只是从来都不在我和穆图面前流露出来而已。

我承认,在我的意识形态世界里,一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占据着至高阵地;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唯物论,根本就无法解释来自灵异世界的东西,它尽管统治着唯物的世界,却主宰不了灵异世界和灵异事件!

这不是信仰的问题,也无关立场!今天的人们看待灵异的时候,就像中世纪的欧洲人看待异端邪教;今天的灵异学说犹如早年的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人物进化论……

我并不是在给灵异立传,也不是在为灵异摇旗呐喊:我只是觉得我们目前认识(世界)事务的能力和认识(世界)事务的手段极其有限,很多时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不要说浩渺宇宙,就连人类自身的很多问题,我们都无法理解和掌握,比如:为什么时间和空间能够永恒存在,而我们人却要终老消亡……

所以我觉得,不管那个预言是真是假,不如姑且信之!

我们吃饭的时候,姚俊一边不停的喝酒,一边仔细翻看那本西夜墓书。看得出来,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那本西夜墓书和墓书预言上。我和穆图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我最挂念的就是小月。

一天看不见她心里就想的难受;我知道,穆图肯定对姚俊所想的的那些事毫无兴趣,甚至根本就不屑去想……自从认识姚俊之后,穆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撑死还是饿死关我啥事!

其实那不是穆图的本意。穆图本心的意识是想表达:我是撑死还是饿死管别人啥事?可是说来说去就完全变了意思。

半晌,姚俊嘴里咬着牙签,唔哝唔哝的说道:“你俩怎么看?有什么想法?”

“俊哥,你还真把这破书当回事啦?你不会是想去做救世主吧?哥你可不是那样的浑人啊?”穆图说到。

我也是被酒精冲昏了头,不假思索就说道:“我听俊哥的。俊哥说干嘛我就干嘛,虽然我有一百个一万个不情愿,可是,毕竟咱们也算捅了不小的篓子,这前前后后都搭进去好几个人了。继续做下去吧,我怕自个丢了命;就此收手呢,我又怕回去再连累更多的人进去!你们想想是不是那么回事?老话说:两害相侵取其轻,要我看咱不如再赌一把,把这事料理干净再说。不要忘了,咱们身上还带着鬼印呢”。

姚俊一直也不吭声,像是在等着穆图表态。

穆图想了想:“我同意乾哥的看法。可是咱们怎么料理啊?要赶在下月初三找到西夜鬼城或许容易;可是还有一件鬼器现在不在咱们手里呀;给此奴人守墓的那个大祭司不是说了么:需要找到第四个人才行的?”

一看穆图松了口,姚俊的脸色舒展了不少:“回去找周明轩。那老头现在是咱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了。就像乾子说的,即便咱们不去考虑墓书上的上什么预言,咱们也该想想怎么消去身上的鬼印吧?”

我们还没出城,姚俊接到了一奇怪的电话。是一个女人打给他的。

那个女人在电话里说,周明轩在古阳关一带探查古迹,希望我们能赶过去与他会和;并说,周明轩在阳关四十道山梁的古董滩砾石堆下面,发现了一个和鬼文有关的秘密……

姚俊怎么也想不起来,他在什么时候认识过这么一个女人。不过,往周明轩家里打电话,一直是无人接听状态。

姚俊说,这些年周明轩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不满足于在什刹海给人长眼鉴别珍宝的真伪了,他不止一次流露出一种要亲自出去探险寻宝的想法……而且,这位周老爷子的目标也很明确:有生之年能够亲自去探寻那些失落在大漠深处的西域古代文明……

我们在运城关公庙上完香,又重新折回,一路向西开进。

姚俊说其实真要寻宝,根本用不着大费周章去条条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判断准确,都能摸到宝贝!周明轩真的在意几件所谓的珍宝吗?他其实是一个很淡泊名利的人,从来不注重钱财利禄,但是他很看重名声!或许他想凭借自己的能耐,去做几件轰动的事情,以此来向世人证明些什么!

周明轩经常感慨,别人给冠上的名号,都是假的,都是有求于己才会来陪着笑脸抬举自己的;所有的名号和头衔,都比不上自己在一个无名的角落发掘一个天大的秘密……那才是最为荣耀的!所以,周明轩就一直在密切的关注鬼文和有关古陌的传说。老周曾经对姚俊说过:西周版《山海经》有很多关于鬼族的记载,并且他总是感觉鬼族和古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和鬼族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传说中的扜弥古国……

第四天,我们驱车几千里,赶到了敦煌西南80公里的一处阳关遗址。

那里有专门等候在沙地边缘,为沙漠旅行者提供向导服务的人,收费情况因人而异。姚俊和一个当地向导谈好价钱后,我们就马不停蹄赶往传说中的四十道山梁。

向导说,每年在春秋两季,都会有成千上百的人去沙漠中旅游,他们的目的都不言而喻:不是去探险,就是去寻宝……因为在四十道山梁那里,黄沙下面覆盖着一座千年古城镇。都说那才是当年真正的阳关镇所在。

从西汉开始,中原王朝就在阳关一带屯田驻兵,戍卫着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往来于西域、西亚与中原地区的各国商队,满载着香料、珠宝、皮革、丝绸、茶叶、陶瓷玉器……络绎不绝的从阳关汉兵的驻囤地穿梭。阳关实际上就成了丝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集散地。很多商人就在阳关完成了货物买卖和等价交换,然后各自又满载而归,原路返回自己所在的国家……

大约在隋朝的时候,因为阳关一带环境急剧恶化,荒漠不断向阳关侵蚀,阳关以西的思路几乎已经完全废弃,阳关才开始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直到有一天,遮天蔽日的漫天狂沙瞬间掩埋了阳关集镇,一座旷古名城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沙漠之中,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