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一个约定

那个时候已经到了深夜,大约走了快两个小时,何瑜新和邓兴国才来到了镇上。当时邓洁的脸色已经好了太多,邓兴国那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每一个人都清楚村里大小队的食堂根本没有一点家底了,何瑜新来到镇上的食堂,二话没说就开始敲门,。晚上食堂的看守听到了敲门声,出来一看,见是一个破老头和一个抱着孩子饿的精瘦的男人,只当是要饭的。那个年代,谁有一点吃的不藏个结结实实的,那里会施舍给外人。

何瑜新开口就说:“快给老子拿两斤小米出来!”那看食堂的干部就跟看啥子一样的看着何瑜新,二话不说就上去开始轰人。邓兴国有些胆怯,轻轻的拽了拽何瑜新的衣角,小声的说道:“老先生,咋们还是回去吧!这小米现在可比金子还贵重呢?人家怎么会轻易给咋们?”

何瑜新安慰似的冲邓兴国笑了笑:“不要紧,不要说是两斤小米,就是鸡鸭鱼肉老头子也能给你弄来!”

何瑜新话音一落,将自行车架在一旁,从破旧的衣服里随手摸出一个绿色的小本子。邓兴国多少还是认识一些字,可是也没看清上面字的全貌,就看见了两个字,“直属!”

看守食堂那个小干部有些纳闷的接过了何瑜新递过来的小本子,正寻思着一个要饭老头拿着一个本子算怎么回事。

可是,在接过来看了一眼之后,那个小干部一个哆嗦差点没直接瘫坐在地上,双手恭恭敬敬的将小本子递回到何瑜新手里。不过那个干部脑子也不算傻,多留了一个心眼问道:“老先生,您是”

何瑜新明白他自己的长相不好,谁看到都会怀疑自己,当下便说道:“老头子我是何瑜新!别叽叽喳喳的,当今天下还没有有胆子敢冒充老头子!”

邓兴国听到了这话,当时就把何瑜新在自己心里的地位往上提升了两个台阶,这下对何瑜新的语气更加恭敬了。

后来长大后的邓洁看到过何瑜新那个小本子,因为他好像对那个东西毫不在意,邓洁看到的时候,已经是破烂不堪,像是糊了一层泥,只有下面的一行小字还能依稀辨认出来。上面写着:“持此证件者如有所需,当尽一切能力达到。”

那个看门的干部哪里还敢在说什么,慌忙的把何瑜新和邓兴国带进去,又是看茶又是递烟的,弄的邓兴国一阵的惶恐。他活到这个岁数哪里受到过这种待遇啊!

没过一会功夫,食堂里就来了四五个人,邓兴国只记得其中的两个,一个是县长,一个是镇长。这一下可好了,那个看食堂大门的小干部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他只是打了一个电话给上面通报了一声,却不想一下子连县长都惊动了。

后来邓兴国跟邓洁说这一件事的时候,那是一脸的回味,当时听说面前的一个人是县长的时候,邓兴国差点没抱着邓洁当场跪下喊一声大老爷。一个老老实实的庄家汉,只是参加过扫盲班认识几个大字而已,他对国家的思想还保留在以前村里说书先生的嘴里。

县长不敢大意,变着法又把何瑜新的绿色小本子弄到了手里,谁知道一样是看了一眼赶快合上,用袖子擦了擦递到了何瑜新的手里。脸一绷对着那看门食堂看门的小干部说道:“还愣着干什么,老先生都饿了一天了,赶快去弄些吃的来!”

何瑜新忙说:“不打紧,你们弄些窝窝头给我这位老弟吃,还有你们这食堂还剩下多少的家底?”

小干部一脸的苦相:“老先生啊,小的不敢蛮您,小米真的两斤不到了,只有二十几斤棒子面了,其他的都吃光了!”

何瑜新沉思了片刻,也是哀叹一声:“罢了,罢了,这样吧窝窝头来两个,小米我也不要了,给我弄两斤棒子面就行!”

从食堂里出来,何瑜新赶紧让邓兴国吃个窝窝头填填肚子。邓兴国惊恐,饥饿的咽着口水说什么也不敢要,直到何瑜新吹胡子瞪眼把两个窝窝头硬塞到邓兴国的怀里。

邓兴国心有不舍,忍着馋嘴吃了小半个,另一半准备回家留个自己的媳妇跟其他几个孩子。

回家的路上,何瑜新看了看皎洁的月色,朝邓兴国说道:“老弟,来把孩子给我抱抱,你来帮我推着这车子。”

邓兴国觉着何瑜新一把年纪了,再细想之前那几个当官的对他的态度,哪里还敢让何瑜新出力气,当下胆怯的说道:“老先生,不用不用,我刚才吃了半个窝窝头,能顶事,现在有力气呢!”

何瑜新一眼看了过来:“不行,都这个时间了,路上不安生,马上就要热闹起来了,这孩子阳火虚,别在被什么东西给撞倒了。你给我便是!”

邓兴国对这些话一句也没有听懂,也拗不过何瑜新,值得将邓洁交到了他的手里,谁料想,本来还撇着嘴老是乏力轻声叫着的邓洁,竟然在何瑜新的怀里安安稳稳的睡着了,一直到回家。

邓兴国的家在村子的正中间,三间土坯房,一个小院子,家里虽是贫穷但却收拾的干净整洁,足以显得这家的女主人为人勤快。

何瑜新跟着邓兴国走进了家门,那是连连的称赞,一个女人闻声出来,见出去许久的邓兴国怀里空空如也,倒是手上多了一辆自行车子,可女人根本没去管,冲上前去就抓住邓兴国的衣领子,一直的苦。

邓兴国见状,连忙呵斥那个女人:“没出息的娘们,哭啥哭!别再老先生面前给我丢人现眼!”

女人伤心的厉害,哪里顾得上去管邓兴国说什么,抽抽泣泣的说着:“自己的孩子没了,你让我这个当娘的怎么不哭?”

一旁的何瑜新闻言却是哈哈大笑了两声,小声的说了一句:“为人父母的哪有不爱自己儿子的!”说着,便把邓洁递到了女人的怀里。女人叫刘继月正是邓洁的母亲。

或许是邓洁在何瑜新,怀里睡够了,也或许是刚才的那一块奶糖起了作用。在刘继月的不知所措的抱住时,竟然冲着她“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嘴里含糊不清的喊了一声:“妈!”

这一声“妈”喊出来,连带着邓兴国也哭了起来。许多年之后,每当邓兴国与刘继月向邓洁谈起这一幕事,总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神色。或许那种感觉只有为人父母的才能体会到。

何瑜新看得不禁的感叹,从自行车后抓起刚才要来的两斤棒子面冲刘继月说道:“拿去给其他几个孩子冲一斤,留一斤给这个孩子!”

邓兴国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掏出刚才还剩下的那半个窝窝头让自己媳妇吃,然而刘继月看到窝窝头和两斤棒子面第一反应竟然是先去关上门,也不问东西是哪来的!

望着手里的两斤棒子面,刘继月犹豫了半响,朝邓兴国说:“当家的,隔壁马哲奎家两个孩子也快坚持不住了,咋们分半斤给他们吧?就半斤!”

刘继月很怕邓兴国不同意,邓兴国细细的想了想,点了点头道:“行吧,这年头大家过的都是苦日子,咋们街坊邻居的能帮一点是一点吧!”然后又回头看了看何瑜新,说道底这洗东西都是何瑜新给弄来的,自然要看他的眼色。

何瑜新微微一笑,赞许的看了一眼夫妻两人,说道:“东西是你们的,怎么分配那是你们的事!再说了这才多少东西,等过几天老头子我在跑一趟县城,弄些好的给这孩子补补身子。”

然而就是因为这半斤棒子面,邻居马哲奎家和邓兴国家的关系一直好到了现在,每逢过年过节,马哲奎的媳妇管红乔还会到邻居家帮刘继月一起坐晚饭,每一次谈起这件事,已经老态初现的管红乔总会留着眼泪握着已经同样老去的刘继月的手说道:“阿月啊,你那一年的半斤棒子面可是救了我们一家四口啊!”

当晚,刘继月偷偷的关起门找了一个铁盆,因为锅早已经被大队给没收了,理由是不允许开小灶。还有一点也是很怕生火冒起的炊烟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大盆棒子面稀粥加上一个窝窝头,被邓洁的哥哥姐姐一分钟不到就解决完了,刘继月只是了那一半窝窝头的一半,剩下那一半给了邓兴国。

何瑜新蹲在院门口抽着老烟杆子,等一家人全部吃饱喝足后才对刘继月说道:“继月是吧,给老头子我腾出一个地方,这天色也不早了,让老头子我好好睡一觉。”

邓兴国和刘继月互相看了彼此一眼,扑通一声当即双双的跪倒在何瑜新面前,不为其他,这一次不光是救了邓洁的命,而这么一大家子能完整的活到现在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何瑜新。

何瑜新这一看也是慌了,急忙喊道:“要不得,要不得!也是老头我跟这孩子有缘,你们这样可是会折老头子我阳寿的!快起来!快起来!”

何瑜新连忙扶起邓兴国与刘继月说:“老头子我姓何,叫何瑜新,我跟你们家这最小的孩子有缘,你们也别一口老先生,老先生的叫了有些不自在,叫我何老头就行了!有你们这最小的孩子在,日后咋们的来往自然频繁。”

邓兴国和刘继月哪敢这么叫,最后妥协的叫何瑜新一声何师傅,期初并不知道何瑜新这个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何瑜新提起一个约定来,何瑜新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走了,只是后面那半年何瑜新总会隔三差五的送些米面粮油甚至是荤腥过来,为了不引起别人家的眼红,他总是会将带来的东西分出三分之一,上交给大队的公社,将就着这些个东西,全村的人们虽然饥饿,也是勉强算安稳的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即便后来的日子逐渐好过的了起来,对于何瑜新,满村经历过的人回想起来之时,无不唏嘘感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