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首都回忆

第三十六章:《首都回忆》

第三十五章:《首都回忆》

师徒两人回到了北京,跟刘越已经他的徒弟住在了一个四合院里,时间转眼就到了一九六七年,这已经是邓洁跟何瑜新出家门的第四年,这一天何瑜新与师弟刘越被一些个带着红袖章的半大孩子给抓走了。

两人的处理讨论大会,邓洁没有去参加,所有的人们都是热情慷慨的大喊着:“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就见着何瑜新与刘越两个老头胸前挂着一个木头做的牌子,上面写的什么邓洁隔得也是没有看清,只是两个人没有辩解一句,最后被带到了哪里,街坊邻居们都不知道。

懂行的人会说,他们斗了一辈子的妖魔鬼怪,到底是没有斗过生活在这个世间上的人,然而望断岁月却又是能看出,当时的人们这么多也是有他们的道理,毕竟封建时代遗留了太多危害社会的诟病,如果不一刀及时的切除,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时代的发展,所以另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也只是当年唯一能快速改变现状的方法。

何瑜新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不光将邓洁人带到了北京,随便也是将户口一并给签了过来,那一年邓洁正好十四岁,上初中二年级。

自打何瑜新与刘越这两个老头不知去向之后,整个四合院里,就只剩下了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是邓洁,另一个叫周小贤,他今年十五岁,上初中三年级,与邓洁一样时是刘越在外面收回来的徒弟。

反正整个四合院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已经是被抄了一个干干净净,幸好何瑜新将记载自己一身本事的两本书藏的很好,留给了邓洁,而刘越留给周小贤的则是几枚他经常用来算卦的铜钱。

没过多久学校就开始停课了,邓洁与周小贤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完全是靠着两人的师父托人,每个月寄来的五十元钱勉强度日。

年底十二月,全世界最伟大的领袖讲出一句刻苦铭心的话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

一场轰轰烈烈的插队行动就是这样开始了,在那个时候,年轻人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保家卫国,入伍参军,成为守护国家的第一道屏障。而第二是下乡插队,到偏远山村去接受工农同志的教育。

想邓洁与周小贤这样的孩子,是跟本就过不了政审的那一关,别人家这个年纪的孩子,革委会的大妈是分成几波,一天四五次的登门劝说,只有邓洁与周小贤两个,压根就没人会搭理。

周小贤那一年初中三年级就要毕业,说的上是北京的老三届了,年关一过,就有革委会的大妈上门了,当然不是去保家卫国,而是收拾东西准备去下乡插队。

当时的邓洁还在上初中二年级,其实说实话是可以晚一年去的,不过邓洁自知无论如何也是逃不掉,现在跟自己相依为命的兄弟又要走了,孤零零一个人那是想当的无聊难受,不如就直觉的去报了名,也好一起走路上有个照应。

就当邓洁提出了这个要求的时候,那个报名处的主任是满脸笑开了花,喜气洋洋的说道:“没问题,看来你这孩子的思想觉悟还是蛮高的!”

然而邓洁与周小贤却是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将两人分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对于那个主任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凑够人数。

可是就让报到处主任答应的下一秒,让两人没有想到的事,一旁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哥们也要跟你们一块去!”

邓洁与周小贤疑惑的回过了头,后面站着一个年纪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王子乔。介绍一下,王子乔是军区大院的孩子,根正苗红,正宗的红三代,他的父亲军衔儿可不低,是军队中的两星中将,然而不幸的是,因为抗战时期的一个严重的历史问题,也是向邓洁与周小贤的师父一样不知被带到什么地方去了,至今都了无音讯。

王子乔与周小贤是同一届的,不在一个班而已,这个高高在上的军区大院孩子,不跟同院的孩子们好,偏偏跟邓洁与周小贤哥俩玩的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脾气,隔三差五的来两人居住的四合院串门。

见邓洁与周小贤差异的看着他,王子乔抄抄的说着,胸前挎着的军绿包一晃一晃的:“怎么,难不成你们哥俩不待见老子?”

邓洁与周小贤自然是笑了,根本就没有的事儿。王子乔到底是军区大院的孩子,说话的底气自然是非常的足,冲着那个报名处的主任说道:“我们叔啊,您看我们哥仨,这细胳膊细腿的,您可得多掂量掂量点!一定要给我们分个好地方啊!”

可是那报名处的主任,听了王子乔的话顿时就跳了起来:“等等等等!你小子喊谁叔!谁是你叔啊,原则性的问题哈,你可得给我说清楚了。”

王子乔挠了挠头,一脸不满的说道:“哎哟我去,成成成!现在你分的老清了,想当初不是你三番五次的拎着东西,进我们家门那会啊,那时候可是舔着脸,那一口一个侄儿叫得清热的很呢!哎呦喂怎么今天反倒是忘了!”

报到处主任当时就急了眼,当即便从桌子的后面跳了出来,压低着嗓子向王子乔问道:“我我什么时候登过你家门?你个小兔崽子说话可得讲证据!”

王子乔鄙夷的闪开了身子:“怎么着,要不我把你送我爸的那一幅画拿出来让老少爷们们瞧瞧,当初要不是你死皮赖脸的,要死要活的求我爸,你今儿能坐在这个办公室对老子指手画脚的吗?也就是我爸他老人家够意思,才没把这个事情给说出来!”

报名处主任的那一张脸,立马就松弛了下来,故作严厉的说道:“哎呦,我说你原本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使猫腻儿了!成天不是当街晃荡打油飞,时不时还整出一些犯事儿,再不就是胡吃闷睡,越活越不行,就不能让你叔省省心吗?再说了,你这下乡啊,那是想去哪就去哪啊!都跟你说的这般情况,那我这个报到处主任还干不干了!”

王子乔笑了笑:“那把我们哥仨一起分到一个地方,这点事情不难吧!”

“这个倒是没问题!”

当王子乔跟邓洁、周小贤勾肩搭背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个报到处主任忽的又喊道:“喂,你们站在,给我回来!”

王子乔满心疑惑的走了过去,却又见那报到处主任,左右的事故片刻,最后低下头,小声的在王子乔的耳边说道:“哎,我的好侄儿啊,你到哪不得开销啊,带点钱心里才会踏实!叔之前送你家那一副画,可不是个寻常的东西,你想法子把它给卖了多少能换点!”

王子乔想了想,点头拍马给答应下来,晚上三个没有亲人十二三岁孩子,拎着几大瓶回家,都是喝断了片!

插队的人去哪说不清,有的人是去了当时比较穷苦的陕北,也有的去了淮北屯田日久,还有的去了黑龙江,最后甚至有去开发海南的。

邓洁,周小贤,王子乔三个人被分到东北一个叫做盐城赤矢屯的地方,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只有天知道。

二月二日是龙抬头的日子本来该是箭头吃炒豆子的日子,邓洁,周小贤,王子乔却是背着被褥,一大早就被塞进了绿皮火车。

火车的前面,一个个大人搂着自己的孩子哭,眼泪是一把抹一把,可是他们三个人只能是干瞪眼,谁搂着谁去啊。

王子乔这个人可能是在军区大院里养成了脾气,隔着车窗就开始大声喊:“嚷什么,嚷什么!咋们北京爷们天不怕,地不怕,背着行李闯天下!你们一个个的哭的跟个娘们似的丢不丢人!”

然而被他这么一嗓子,还真的别说,外面的哭声顿时是小了起来,还有些人抹着泪珠子豪情划破长空的说道:“那个哥们儿说的对,咱们是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又不是去见阎王,怕什么!走上车!”

“对,上车!上车!”周围男男女女的声音,起伏在了整个车站,纵然是不知会去到什么地方,但人生从来没有明确不一的方向。

火车的车厢里,是有大有小,大的十七八岁,那是高中的老三届,小的怕是比邓洁还小的,真的没有几个了。

半个小时之后,火车吹着笛声,缓缓的发动了,整个车厢里异常的拥挤,用王子乔的话说,那是大粪都要被挤出来了,邓洁,周小贤,王子乔三人是互相拉着各自的手,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挤散了。

一直到了天色昏暗,有人到站开始下车,整个车厢方才显得稍微宽敞了一点,一天的折腾,三个人都是有些饿了,邓洁从背包里拿出了三个武大郎烧饼,一人递了一个,三个人就这么硬生生的啃着武大郎烧饼,看着窗外,谁也不说一句话。

“老洁!”周小贤瞅着嘴里的武大郎烧饼,一点一点的往嘴里喂,脸上那颗黑痣在月光的照耀下忽明忽暗。

“嗯!”邓洁嘴里咬着烧饼,抬头看了一看他。

“没事!”周小贤将嘴里烧饼咽下去笑了笑。

“哥几个,你们说,咱三去了那地方还能回来不!要想北京的大好生活还等着爷们呢?”王子乔看着手里的军用水壶灌了一口,转头递给了邓洁与周小贤。

“大好的生活也得等你爹那个历史的问题解决了也才能过!”邓洁学不来那一口京腔片子,带着四川口音回答道到。

“哎,可能这就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呐!就是可怜我这个大少爷从此以后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扎根农村了!”王子乔叹了一口气,又是有些担心的说道:“我听说这乡下的人都是天天吃不饱,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哥仨,可是一个能比一个能吃啊!”

晃晃荡荡的,火车又是到站停下了,人又是少了一群,这个时候,最好的消息便是有位子坐了,三个人紧紧的靠在一块儿,不多时便沉沉的睡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