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开解

第123章开解

自从来到并州,刘寒很少来到郑玄住处。

一是因为人手不够,事情太多,军政一把抓,要忙的事千头万绪;二是郑玄图清净,不喜被人打扰,除了教学,就是研究经史,与世无争,在并州也没有多少人敢打扰他。

今日并非什么特殊的日子,刘寒却来到郑玄的住处,面露愁容,显然这孩子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上一次面露愁容,还是在河间第一次目睹杀人,那是刘寒第一次命人杀人,也是他第一次尝到权力的滋味。

“老师,弟子.”

“过来说话。”

看着刘寒欲言又止,郑玄并没有出声询问,而是将刚烧好的开水,倒一杯放在他面前。

自己这弟子,在喝的上也与常人不同,文士多爱茶汤,虽此物味苦,但口感恰好符合时人以清雅恬淡为美的审美趣味,且产量稀少,只有王公贵族、官僚和世家子弟能够喝到,普通百姓是无缘得见的,很符合士人身份,因此在文人墨客、官僚士大夫之间流行起来。

但刘寒不同,他喝茶只喝白开水,还讲出一大堆歪理,说喝白开水对身体好,最重要的是,他说他喜欢水是因为水干净,若是加了茶叶,水质就变了,就不是原本的样子,失去了原本样子的水还是水吗?

对此,郑玄不与他作争论,各人有各人的坚持,既然刘寒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那郑玄何必强人所难?

待到茶水变为温水,刘寒才开口:“老师,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望老师解惑。”

“说说看。”

“弟子有一物,能为苍生多开几亩地。”

“嗯?”

刘寒一句话,顿时让郑玄清晰地认识到此事重大,连刚刚煮茶的动作都明显停顿下来。显然他口中所说的多开几亩地,绝不是几亩这么简单。

华夏一直以来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由此而孕育的农耕意识深入骨髓。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人们世代自称炎黄子孙,炎帝又名神农氏,是上古神话中农业的发明者,教人农耕,还能保佑农业收成。几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将种菜这项本能刻进了所有人的骨血里。

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种植时代,华夏大地上早早就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历史传统,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点亮了种菜这个技能,帮助先民抵御灾荒、战胜饥饿。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下,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不遗余力地滋养与开发脚下的沃土,成了汉人的鲜明属性。

耕读世家,“耕”被摆到了和“读”一样高的位置,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之一种。事稼穑、丰五谷,就能养家糊口;知诗书、达礼义,方可修身养性。

中国人经营模式也大部分都围绕着土地,在古代,不论怎么发家了,打仗积累军功也好、读书当官也罢、哪怕是当商人发财了,第一件事是买房置地。因此,任何涉及农业的事,其重要性都会被拔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