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炒房

“青峰弟弟,你看的明白吗”,慕清浅见李青峰十分认真地看着图纸,她想不明白一位金融系的在校大学生为什么对东海规划图感兴趣。

李青峰看图的这会,陈奕和这位姐姐互相已经互相认识,这位姐姐名叫慕清浅,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不一会,李青峰就把这张图清晰地记在了脑子里,然后非常郑重地把它还给了慕清浅。

“慕姐姐,你这份图纸确实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您可得收好。弟弟刚才不明就里就找您借,实属有些孟浪,您别见怪。”

陈奕见李青峰表情严肃,不像是开玩笑,疑惑地问:“青峰,这不就是一份东海市市政规划图吗?我记得我们办公室也有一份。”

李青峰解释道:“不一样,慕姐姐这一份,是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几乎跑遍整个东海市才千幸万苦做出来的,对懂行的人来说价值千金。”

慕清浅十分惊讶:“你真看懂了!”

“慕姐姐,对不起!我们事先不知道这图如此珍贵”,陈奕真诚地向慕清浅道歉。

“慕姐姐,今天是我们占了你的便宜。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还您一份大人情”,李青峰郑重其事地向慕清浅承诺。

慕清浅并没有把两人的话放在心上,三人只不过萍水相逢,她都不知道她们是否有缘再见,更不会奢望两人的回报。

“你们不必如此,是我乐意给你们看的,再说这张图对我而言,无非是花了点时间,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贵重。”

“慕姐姐,你可别小看我们,我们刚才不是得了便宜卖乖,也不是客套应付或虚言相欺。别的不敢说,我自认为在投资方面还是可以给您一点建议的”,李青峰见慕清浅不信,让他不得不露一手本事,“慕姐姐,您应该是温州太太炒房团的吧?”

“虽不中亦不远,姐姐是炒房没错,但可不是太太团的,只是孤家寡人一个”,李青峰能猜出自己的来历,她一点都不奇怪,看了那张规划图以及她做的记录,只要他有点见识自然能猜个大概。

“姐姐选择到东海投资房产绝对是明智之举,近代之后东海异军突起,凭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明星城市。1843年开埠前上海只有20万左右人口,到华夏成立时上海的人口达到了546万人,直到现在东海一直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之后,东海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了全国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如果说哪些城市的房产最具有投资价值,东海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慕清浅心中也十分看好东海,不然也不会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考察,但若说升值空间最大,她都不敢下这样的断言,毕竟首都、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发展的很快。

“数一数二?”

“对,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来衡量一个城市房产的投资价值?”

“哦?什么办法?”

李青峰这句话成功勾起了慕清浅的兴趣,这绝对是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李青峰说:“你就看哪个城市春运的火车票最难抢。”

陈奕想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问李青峰,“这跟抢火车票有什么关系?”

“一个城市的火车票越难抢,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城市发展的越好,这个城市越富裕,赚钱的机会越多,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越多的缘故。”

“这些外来的无人人员一旦赚了钱,他们会干什么?他们的事业在这里,他们不可能放弃多年的打拼轻易离开。我想他们绝对会第一时间买房置业,安家落户。海量外来人口的安家落户,就是对房产的巨大的需求,这足以推动房价的快速大幅上涨。”

“啪啪啪”,慕清浅激动地鼓起掌来,眼前这个男孩居然别出机杼地从春运抢票,联想到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为关键是,这个理论她听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这样一来,她以后选择投资哪个城市的房产就有了一定理论依据,可以替她节省不少时间。

“仔细想想,这个方法很有道理,青峰弟弟,你这下可帮姐姐大忙了。”

她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规划图帮了李青峰,李青峰的金玉良言又反过来帮她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一饮一啄让她感叹缘分的奇妙。

“些许妄言,相比于姐姐那张图对我的帮助,实在算不了什么。不瞒慕姐姐,我也有意投资东海的房产,也研究过规划图,但没有像姐姐这样实地考察过”,李青峰第一次想外人吐露投资房产的想法,之前他可是连陈奕都没说。

“难怪你之前总是对办公室那张规划图发呆”,陈奕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青峰数次提及的投资居然是房产,而且他之前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