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直捣元都

洪武元年,五月二十二(1368/6/7)、辛卯日

副将军常遇春、都督同知冯宗异至「行在」开封府谒见。

这常遇春是特别来邀功的,当然是满面春风、大摇大摆地走进来。

看见坐在上面的朱元璋,「一时不察」,直喊:「主上,我老常又为您攻城略地,打下不少城池了。」

朱元璋看着手下大将常遇春,为自己又立下汗马功劳,当然高兴,只不过这「老常」还是一样地粗旷。

朕,现在可是「皇帝」了啊!

其实,这也不能怪常遇春,自去年十月便出外征战至今;今年初,朱元璋在建康城隆重的登基大典,老常可没参与。

没去跳那「搢笏舞」,也没跪唱「山呼」万岁啊!

………

朱元璋对着旁边此行一直护驾的义子何文辉,使了个眼色。

何文辉看了便明白,快步走下去跟两位将军,私下沟通沟通一番。

这常遇春只好面有难色地先跪拜,高呼:「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看着颇为识相的两人,还是蛮高兴地,道:「大将军与各位将军率师北征,不逾年便平定齐鲁、下河洛,亦甚劳矣!」

中间细节就不用提了,结果便是常遇春等人,顿首谢曰:「此皆陛下威德所致,臣等奉遵成算、得效驱驰,实臣等之幸也!」

常遇春特来邀功,却碰了一鼻子灰,也没办法,只能自己私下小小地生一阵闷气,毕竟老大已经是「皇帝」了。

三天后,被派去替换「大将军」徐达过来,换徐达到「行在」谒见皇上。

习惯在外地、习惯打仗的老常,可是巴不得赶快离开「行在」,怎么老大称帝后,繁文缛节变得这么多,这以后日子要怎么过啊!

而最识相的征虏大将军徐达,可是先打听了常遇春及冯宗异两位将军谒见后的情况,见识过排场后,才姗姗来迟地前往「行在」。

洪武元年,六月初一、庚子日,大将军徐达自河南至「行在」谒见皇上。

当然,该有的礼节、该说的话,徐达可都先打听好了,而且功劳要都推给皇上,依据太祖实录所载。

上劳之曰:「将军率师征讨,勤劳于外,古人所谓忠而忘身,国而忘家,诚将军之谓也!朕闻河朔之民日夕望吾师至,将军宜与诸将乘时进取而安辑之。朕观天道人事,元都可不战而克。大丈夫建功立业,各有其时,揆时之会,不失事机,在将军等勉之。」

大将军徐达等人,当然也就顿首称谢啰。

这是处于「行在」朝廷上,该有的礼仪,该有的对话;私下,两人还是好沟通的。

朱元璋复召徐达,问到:「今取元都,计将安出?」

徐达也是聪明人,「大将军」对大局也是有掌握的,依照目前情势,扩廓未有动作,李思齐、张思道各自逃窜,而大军扼守潼关,正是直捣大都的好时机,只是不知老大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只好先大略说:「臣自平齐鲁、下河洛,扩廓帖木儿逡巡太原,徒为观望。今潼关又为我有,张思道、李思齐失势西窜,元之声援已绝,臣等乘势捣其孤城,必然克之!」

朱元璋拿着刘基已送来的「征进阵图」,对着徐达道:「此番北伐军应先整备好后,提精兵为先锋,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

徐达听了,和自己看法相差不多,比较也有信心了;不过,一样的问题来了,就是朱元璋先前与刘基对谈的问题。

徐达问道:「臣虑进师之日,恐元帝将北奔,贻患于后,臣将续发师追之?」

朱元璋早就计策好了,道:「元起朔方,至忽必烈始有中夏,乘气运之势,理自当兴。而气运既去,理固当弃。其成、其败,俱系于天意。就算纵其北归,然而天命已厌绝,必将自澌尽,不必穷兵追击。不过,待其出塞之后,即固守疆围,防其侵扰!」

徐达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让大元皇帝与朝廷北逃,放任其去不用追了,这好办啊!

乃受命而退。和常遇春一样,在「行在」待了三天,也借口筹备军务,溜了。

六月初四、癸卯日,徐达辞行在,还次河阴。

………

依照「征进阵图」,要先让大元朝廷、让扩廓等军阀,一副大明军要在中原深耕,暂无北上的意图,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元都。

所以这些日子来,朱元璋又是祭天、又是祭山川神灵,都是属于汴梁这一带的。

还特别派人去祭祀察罕帖木儿,做做样子给扩廓看,最好赶快来归附喔!

也不急着回去,待在「行在」,愉快地看着战报,前往广西的杨璟、廖永忠两个征南将军,以及西去南阳的征戌将军邓愈,由马站、水驿送来的战报。

这两个方面没有什么大敌,只有攻打南方的靖江(广西桂林市)时,「围」得比较久。

当然,也下诏南方尽快运粮上来,秣马厉兵,整军备战,直到闰七月。

征虏大军终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黄龙。

闰七月初二(1368/8/15)、庚子日,徐达陷卫辉路(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卫辉市)

初四、壬寅日,陷彰德路(河南省安阳县)。

初九、丁未日,陷广平路(河南省邯郸市下辖的广平县)。

十四、壬子日,常遇春陷德州。德州是在哪里?在山东省最北边,与河北省相邻,也就是距离元大都(北京市)不远了。

半个月不到,大明军已由洛阳、汴梁一带,一路高歌猛进,直达京师不远。

其实七月(不是闰七月)时,大白天里元大都就出现一些异相,像是初五红气满空,如火照人,初七黑气起,百步内不见人。

一路败战的战报,送到大元朝廷,这时才知道慌了,赶紧下诏各路勤王啊!

十九、丁巳日,罢大抚军院,知大抚军院事伯颜帖木儿,赐死。

废了这个当初是专门设来跟扩廓抢「兵权」的衙门,虽说表面上是伯颜帖木儿在管理,实际上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掌权,所以当然是下面的伯颜帖木儿顶罪。并且紧急下诏,恢复扩廓帖木儿的所有官爵,赶快来勤王救驾。

二十、戊午日,大明军陷清州

二十三、辛酉日,大明军进至直沽,原本驻守在此的右丞相也速等,溃走。

二十五、癸亥日,大明军败大元平章政事俺普等于河西路。

二十六、甲子日,常遇春陷通州,大元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死之。

通州在哪里?就是现今北京市的通州区,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大明军就已经打到京城的大门不远处了。

这就是刘基所谓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元都。

………

对大元朝来说,外头的勤王军再怎么快速赶路,也不可能腾空驾云地马上到来;大都眼看即将不保,宗庙社稷怎么办?

元帝只好赶紧下诏,太常礼仪院使阿鲁浑等,奉太庙列室神主,同皇太子先北行。

二十七、乙丑日,下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师。

二十八、丙寅日,是夜,元帝出建德门,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幸上都。

群臣扈从者,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哈刺章、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百家奴、观音奴等百余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