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湖边美人

说书陈拍着响板又道:「诶!客倌们客倌们,回神回神,连咱们都心伤了,你们说这小陈三难不难过,拖着失神的心情回到了县衙,回到了家,像是失魂落魄似的,想着未来这路怎么走啊!」

说书陈停了一下,客栈的气氛好似也凝重些了!

拍响板又道:「所谓天不绝人路,这跟小陈三一起长大的两个好友,张一和张二,从小时候就经常小聚闲聊,这日又聚在一起,谈起了北边的大宋朝啊!南方的天完朝啊!各地到处造反啊!都要打到自个儿住的县城了。」

响板响着又说:「他们从小也被蒙古人欺侮,被色目人瞧不起,这话题一说起啊,三人更是义愤填膺,只是以前还小,没人想到造反,现在长大了,造反都脱口而出了。」

刘基此时听到「被蒙古人欺侮,被色目人瞧不起」,抬起头看了一下。

说书陈拍着响板接着说:「不说客倌们不知道,他们三人小时候也喜欢到客栈听我们这些说书人讲故事,据说听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客倌们也听过桃园三结义吧!就是刘关张三人结义金兰,要匡复汉室的故事。」

响板响起接着说:「他们三人啊!越讲越气,想我们汉人受蒙古人欺侮这么久,现在时候到了,是该争一口气了,张一对小陈三说,你不是常常抱怨在官衙被欺压、没发展,也不要再当那什么牙差,干脆三人也义结金兰,恢复汉族天下。」

刘基闻言,筷子也停顿了下来。

拍着响板又说:「客倌啊!这是造反啊!小陈三东想想,自己现在的职位不高,但确是长辈们靠关系求来的,就这么放弃,不太对的起陈家长辈;但又西想想,不造反,怎么有机会发展?怎么有机会再一亲玉人芳泽,小陈三考虑再三,决定了,就起义造反吧!」

说书陈此时停了一下,拍着响板大声道:「客倌客倌,究竟这小陈三如何起义?如何当了皇帝?且看下回分解,客倌们一定要常来客栈,听咱说书陈讲的故事呦!」

客栈里客人有的拍手叫好,有的上前打赏,这时,刘基叫住店小二,吩咐待会儿请那说书人过来,店小二应声去了。

不一会儿,说书陈上了二楼来,问道:「是这位客倌叫咱过来啊?是咱说的故事不够精彩,还是有要打赏的吶?」说完瞇着眼睛眨了眨。

刘基道:「嗯!你说的生动有趣,非常精彩,只是我们两刚好路过,可能听不到下面的故事,所以要请教一下,那后面的片段。」

说书陈道:「诶!咱们做这行的,混口饭吃罢了,咱是跑单的,也是这个月才来这驻栈的,有些情节先透漏了,就少了鲜度,听的人就少了,这不太好吧!」

宋濂在旁帮腔说:「你说的精彩万分,让人欲罢不能,实在很想再听下去,不过我们也是当差的,刚好来办事情,明天回去就错过了,所以才想先知道一些片段而已。」

说书陈听到两人是当差的,看起来的确像是官人,便也客气起来,说道:「原来两位是官爷啊!这好说,这好说,不知两位官爷,想听哪个片段啊?」

刘基问道:「请问陈评书,你说的这位小陈三,后来是不是当了汉朝的皇帝,年号就叫大义?」

说书陈吃了一惊,道:「对啊!官爷怎么知道?喔!对对对!您是官爷啊!所以知道咱要讲的是刚建立的汉朝皇帝陈友谅,没错,年号就是大义。」

刘基问道:「嗯!我们也仅知道年号是大义,却不知原因,请问陈评书,知道陈友谅为何取大义为年号吗?」

说书陈道:「喔!官爷是问这个啊!这咱可打听得清清楚楚,据说称帝的那天,陈友谅是这么大喊:

「今日创立汉朝,朕是皇帝,是开国皇帝。朕为我们汉族,起义于沔阳,多年征战后,承蒙上天垂怜,将取得天下,为我们汉族重建皇朝,为我们汉族创立太平盛世,如此大义之举,即日起改元,朕年号即为大义。」

刘基听了,突然心神一冲,站了起来,道:「大义,原来是这个大义!」

嘴里仍喃喃地念说:「大义,大义……」

突然站起来的刘基,让宋濂与说书陈都吓了一跳,宋濂赶紧打赏一些铜钱,让说书陈先下去。

看着刘基说:「伯温兄,既已抉择,就不用再犹疑了。」

刘基回过神来,叹口气,回道:「是啊!不用犹疑了。」

………

鄱阳湖区域,江州城外

陈友仁领着残存的四百多位五行军,肃立在五个大型墓碑前,墓碑写着汉朝御林军土行黄旗军将士墓、金行白旗军将士墓、水行皁旗军将士墓、木行青旗军将士墓及火行赤旗军将士墓,墓前有着鲜花,以及大型炷香正燃着。

特别对近卫军举行盛大葬礼的陈友谅、张必先与张定边三人,祭拜完后已先行离去,名称改为「汉朝御林军」,仅剩少许兵部及礼部人员,仍在现场处理后续事务。

看着桌上仍摆着的簿册,是陈友谅称帝后,兵部整理的五行军造册名单,再依据所知的功绩而追封的名册;然而,看着身前的五行军将士墓,与身后残存几百人五行军,五行军的创建者:「五王」陈友仁,心里不禁掩来一阵悲痛。

………

江州府.烟水亭

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湖水波光

亭阁中,从葬礼回来的皇上陈友谅,心情不佳,与爱妃在亭内闲坐,看着手上陈朝(南北朝)刘删〈泛宫亭湖〉诗,心里有感,轻念着:

回舻乘派水,举帆逐分风;

滉漾疑无际,飘扬似度空;

樯乌排鸟路,船影没河宫;

孤石沧波里,匡山苦雾中;

寄谢千金子,安知万里蓬。

想那效忠于自己的御林五行军,

张帆出征战,船影没河宫;

埋尸沧波里,何处寄吊封。

心中也是感叹。

旁边,最宠爱的妃子,看着陈友谅如此,也吟唱着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诗词:

西风吹老洞庭波(西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苍老许多),

一夜湘君白发多(一夜愁思,湘君头上也多了些白发),

醉后不知天在水(醉酒过后,不知是在天上还是水中),

满船清梦压星河(只剩梦中,清晰的景象尤胜于星河)。

接着轻声说道:「皇上,这才几日,皇上鬓发已白了许多,那些阵亡将士,天上有灵,也会感动的。」

此美人正是「阇氏」,是个很有文艺、很有名的歌伎,陈友谅艰辛万苦,从徐寿辉处抢回来的花魁歌伎。

原来,阇氏就是陈友谅在沔阳县城看到的琴音楼红牌歌伎,后来到了汉阳,由于色艺双全,几年后成了花魁,被天完帝徐寿辉得知,纳入了后宫。

此事被陈友谅打听到后,更加速他要建功立业,杀掉徐寿辉的决心。

其实,陈友谅急于称帝,急于建立汉朝,且不接受张必先所提,让徐寿辉禅让帝位,内心里想的,就是要徐寿辉死,尽快去死!

不管阇氏是否是徐寿辉最为宠爱的妃子,陈友谅早已满肚子的忌恨,一刻也无法再忍受,无法忍受,阇氏待在徐寿辉后宫的日子。

在五通庙称帝之后,也就急着接收了原徐寿辉的妃嫔,急着与阇氏度过几个良宵,心里颇为幸福的过了几日。

以至于对康茂才「里应外合」的邀约,未去认真的分析是真是假,加以对自己的五行军非常有信心,导致龙湾大战最终惨败,丧失大片领地,更丧失精锐的五行近卫军。

这时,看着身边的美人,正安慰着自己,一时悲愁之情也都烟消云散,搂着阇氏,道:「爱妃说的是,与朕回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