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犹豫

大宋龙凤八(大元至正二十二)年,六月

应天府

处州与洪都两处叛乱都已相继平定,朱元璋本应该高兴,不过处州在位置上,前方有朱文忠在金华,谢再兴在诸全,防御着张士诚,而福州等地目前尚无重大威胁。

然而洪都,乃江西重镇,虽然西边有徐达镇守,但南边守备空虚,正烦恼该派谁驻守。

平章邵荣平处州之乱后,回到了建康,朱元璋只是稍加慰问辛劳后,即未再过问。

邵荣觉得自己快速地平定了处州,未有奖励或升迁,还遭受到冷落,便有些怨言。更觉得若不是朱元璋带领无方、识人不清,怎会连续有那么多的州府叛乱。

平时在自己房里与赵继祖密聊,无人知晓,还无所谓。近日来,心中不平略有显露,便被朱元璋在这两年来,暗布在各军之中的暗桩所探知。

朱元璋得知邵荣心有不满,心中已有了想法,便指派大都督朱文正,赶赴洪都府镇守,原守将邓愈则降为副帅。

对外说法,即是洪都乃江西重镇,邓愈失守洪都,罪应当诛,不过祝宗与康泰叛乱,始料未及,且邓愈为老将,念及战功颇多,所以降职,并随朱文正续镇守洪都。

表面我朱元璋虽赏罚分明,但也算是念及旧情的人。也暗示就算是老将,也可能会变为新帅的部属。朱元璋并藉由暗桩,透露自己已听闻邵荣抱怨情事。

邵荣觉得,朱元璋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抱怨、自己的委屈,却也是什么都没说,没特别关切处理,于是心里更是不满。

这日,邵荣又与赵继祖在房里喝闷酒,闲聊时提到了此事。

赵继祖道:「你还以为朱元璋知道你的委屈,不予处理;其实他已经处理了,你没看到邓愈被降职,老将还要屈居于朱文正那小子之下,当个副帅吗!这就是要打点你,不要有了战功就拿俏,别在那一直不满了。」

邵荣听了后,道:「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这情况啊!」

赵继祖道:「老实说,金华城的叛乱,不战而平,朱文忠仅是处置得宜,并无战功;但是处州可不一样,是你带兵攻城,实打实的功劳,朱元璋却当作一视同仁。」

又说:「而祝宗与康泰叛乱,邓愈失去洪都重地,该斩而未斩;我看这是老朱在暗示,你不要急着抢功,万一有所失误,老朱他还是会放你一马的。」

邵荣听后,叹了一口气道:「唉!看来,我邵六,如今也得看朱元璋脸色了。」

赵继祖又道:「我看啊!那朱元璋是当主公当惯了,越来越不把我们这些郭元帅的旧部旧将,看在眼里啦!。」

邵荣又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或许该为小郭(天爵)抱冤才是…。」

赵继祖听了后,看一看邵荣,压低声音道:「如何?要不要为小郭复仇?」

邵荣啊了一声,道:「你不要乱说话,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赵继祖看着邵荣道:「邵六,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朱元璋势力愈来愈大,虽然当初在淮西招募的兵卒们,现在仍然过半,但靠向老朱的将领、文官,却已愈来愈多,咱们现在不做,等将领都以老朱马首是瞻,都以老朱为主公,那时后悔已来不及了!」

邵荣道:「这,其实老朱也待我不薄…」

赵继祖道:「你以前是什么地位?他以前是什么地位!现在愈来愈爬到你头上,已经正式把你当属下了。」

邵荣道:「唉!这我也知道啊…」

赵继祖道:「要做的话,现在是机会,徐达在江西那边守备陈友谅,大都督朱文正已去了洪都,常遇春在太平修城墙,朱文忠在金华守着张士诚,手下大将都在外;而那个可怕的谋士刘基,恰好还在青田守丧,此时不做,以后机会就难找了。」

邵荣想了想,犹豫一阵后,道:「好吧!就依你的。」

赵继祖道:「好!这才是我知道的邵六元帅,我们这就好好计划计划…。」

………

七月初

朱元璋在应天府中,收到在安丰的大宋小明王韩林儿送来的「诏命」,大略是察罕帖木儿已被诈降的田丰所刺杀,要朱元璋派兵协助大宋,一起前去支持田丰。

朱元璋看了后,大笑道:「哈哈!此后天下无人!天下无人啦!哈哈哈!」

李善长在旁问道:「看主公如此高兴,不知这诏命内容写些什么?」

朱元璋道:「察罕帖木儿已死!」说完,将「诏命」递给李善长。

李善长一边接手一边道:「察罕?察罕不是上个月才来信,要主公归附于他吗?」

接过来看了看,也喜道:「好田丰!果然是条汉子,设计将察罕杀了,如主公所说,这大元朝无人矣!难怪主公如此高兴。」

朱元璋也道:「大宋原本的三路百万红巾军,不是被察罕给灭,给赶到塞北、东北,就是归降,落得小明王仅能屈居于安丰城,如今连支持田丰,也需要来找我求援军。」

李善长道:「还是主公远虑,高筑墙、广积粮,厚储实力,才是道理。现在连那龙凤「朝廷」也得来向主公借兵,趁察罕已死,准备反攻了。」

朱元璋道:「不过听说大元的另一个军阀孛罗帖木儿也实力坚强,既然小明王要借兵减弱大元朝实力,那就让那些效忠大宋的岳父旧部们,去支援吧!」

李善长听了道:「主公这真是一石二鸟之计啊!」

朱元璋对着李善长道:「你拟命令上来。」李善长回道:「好!主公。」

………

邵荣家宅

邵荣与赵继祖此次在房里不是喝闷酒,而是在密谈要事。

赵继祖道:「老朱要我们出兵配合小明王,一起去支援在益都的田丰,这可是一石二鸟的阴谋啊!」

邵荣道:「哼!想把我邵六踢出建康,只带点兵去跟元兵打战,自己独占整个集团,这老朱愈来愈可恶了!」

赵继祖道:「上个月就说了吧!你还犹豫做不做,你看现在他就先要处理你了!」

邵荣道:「既然他无义!我们也无须有情!」

赵继祖道:「先前的计划得改改,他要我们月中前出兵北上支援,那在出兵前,就请他先来三山门阅兵,找些信任的亲兵,埋伏在门隙,趁机杀了他。」

邵荣道:「好!就这么办。」

………

七月十三,丙辰日(1362/8/3)

应天府,三山门外

邵荣率领二万军士,军容严整地列于三山门外的大广场上,正等待吴国公朱元璋前来校阅军队。

此时,朱元璋从官衙带着一对亲兵,骑马来到了距离三山门不远处。突然有大风将左前方亲兵所掌的旗帜吹向朱元璋,碰触到衣服。

朱元璋略为诧异,心里颇觉得奇怪,这风来的有些怪,据刘基先前说,奇怪的事、异常的事,大多是大事情的「征兆」,可惜刘基不在此。

朱元璋的暗桩已探查回报,邵荣与赵继祖近日常常聚会,行为不常;心里有些不安,难道是邵荣选在此时谋反,还是先回去好了。

邵荣与赵继祖在三山门外久候,一直不见朱元璋过来,便派传令前往官衙请示。

朱元璋在官衙内室里,正听着「传令」述说,邵荣与赵继祖确实校阅了两万兵马,但两人的亲兵都未在内,也不在身旁。

朱元璋便令「传令」,去召邵荣与赵继祖两人,先进城来议事。

………

邵荣听了传令后,道:「吴国公有事暂时不能过来,要我们先过去议事?」

赵继祖靠近邵荣身边,小声地说:「我看老朱是不是探得消息,知道我们要干了?」

邵荣也轻声道:「这很难说啊?」

赵继祖道:「眼前这些将士们都是旧部,不如我们就率着这两万大军,回攻官衙,杀他个措手不及。」

邵荣道:「虽然是旧部,但也不一定完全效忠我们,而他只是要我们先去议事,况且附近还有廖永忠等部队。」

赵继祖道:「邵六,不要再犹豫了啊!」

邵荣道:「可没什么名义,如此就打进去,军士不容易听命,军心不稳啊!」

赵继祖气道:「算了!你既然如此说,那走吧!」

………

朱元璋先前已派人暗中探查,发现邵荣与赵继祖两人总计约百人的亲兵,有被指派在三山城门上、乔装在门内、躲在城门下、城门外等处,知道两人确实有谋反意图。

早坐在大厅上的朱元璋,看着邵荣与赵继祖两人进来。

便开口问道:「你们两人准备要谋反吗?」

两人一听,皆大为惊讶,原来朱元璋果然已经知道了。

赵继祖道:「没错,我们准备在阅兵时杀你。」

朱元璋还是问道:「我和你们两人同时起义于濠梁,本来希望大事有成,成为一代君臣,与你们共享富贵,自认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何要谋害我?」

赵继祖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要杀就杀吧!」

朱元璋怕一时动了军心,便下令先将两人关押起来。

而自太平城修城回来,听闻此事的常遇春,不满地道:「如果邵荣他两人得逞,那死的就是主公与我们(常遇春与徐达,官位逼近邵荣)了,邵荣既然忘却恩义,预谋叛乱,纵然主公不忍杀之,我常遇春等也决不与他同生。」

于是朱元璋命人缢杀邵荣及赵继祖,平定了一个尚未发生的叛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