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青年倒爷

裴太峰将山民拿来的三个罐头瓶麝香连同县物资公司的报告文件送给蔡发胜。蔡发胜验收后十分满意,带着裴太峰直赴县政府肖健办公室。

不出蔡发胜所料,肖健在报告上痛快地签了字,并亲自给县林业局长打电话安排此事。

裴太峰拿到批文后,去县林业局办理木材拉运手续。林业局从上面下达的统配材调运指标里,给县物资公司每年1000立方米的木材外调数额;从民用材指标里,给县物资公司每年300立方米的使用数量。

裴太峰大喜特喜。这1300立方米的木材指标可都是钱啊!

木材贩子用计划内价格从林场购装木材,拉运到就近的金州市,或者运到近邻陕西省西安市的宝鸡、汉中、咸阳等地,每方木材可净赚100元;在黄岩县境内从国营林场贩运到各乡镇,每方木材至少赚60元。调运、贩运这1300立方米木材,纯利润达118000元。

这样拉运木材赚钱,裴太峰嫌费事。他将1000方统配材指标手续直接倒卖给外运木材贩子,每方少赚20元,获得利润80000元;将300方民用材指标手续倒卖给本县木材贩子,同样每方少赚20元,获利12000元。两项合计,这1300立方米木材指标每年给裴太峰净收入近10万元。

仅此一项,裴太峰就可跨入黄岩县组织的十万元户夸富行列。

高考失利后,在短短四年多时间里,不学无术的裴太峰就成为黄岩县九塬村最富有的人,风头已盖过了他的老木匠父亲,成为村子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自从与副县长肖健攀上关系后,裴太峰有事无事时常去肖健家里或办公室汇报物资公司业务发展和个人政治思想工作。

裴太峰每次去肖宅或肖办,他除了拿上一件最新款的家用电器产品让肖夫人体验外,有时也呈送他去外地进货时购买的最新款式的四季服装,肖健和夫人穿上非常合体,就像裁缝师傅量身制做一般,不忍脱下。有时在家里遇见肖健正在上大学的二儿子肖勇为,裴太峰就给这位大学生三五百元,让他在学校里改善生活。有时肖健去外地出差回来,裴太峰会招呼几个熟人在饭店里为他接风洗尘。

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裴太峰就与肖健成为好朋友。

裴太峰在县物资公司工作,公事、私事同时干,既有公司俸禄,又有经营物资公司建材经销铺的高额收入,业务工作比县物资公司经理梁子雄还要繁忙。

还在县手联社打工期间,裴太峰就利用个人关系,经常为亲戚、同学、朋友购买商店里买不到的好东西。对一些季节性的急需紧缺商品,裴太峰能通过熟人搞到提货批条或弄到供货指标。朋友们有啥难心事,就找裴太峰想办法,裴太峰尽可能地予以帮助。在县城这几年,裴太峰不仅挣到了钱。还认识了很多人,建立了上至领导,下至三教九流的关系网。

裴太峰媳妇杜秀兰见丈夫给别人办事情,搞紧缺物资,就鼓捣着丈夫,与其给别人瞎帮忙,不如自己开一间商铺,专门经销紧缺商品,用计划价、内部价与零售价的差额赚钱。

裴太峰原来也想过这茬事,只是他骨子里乐于助人,广结人缘,广交朋友,在为自己和为别人办事帮忙中找到存在感,体现成就感,显示自己的本事,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见媳妇想舀商海里的这瓢水,初期不予理睬,但禁不住她多次唠叨,经常啰嗦,耳中聒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通过黄振强帮助,将杜秀兰招收为县手联社劳动合同制工人。

之后,裴太峰又在自己与广东家具商合伙经营的家具店后排房子租赁过来。这排闲置的房子在县手联社后街,共有9间。这9间房子原是县手联社在大集体时的职工大灶,后来,随着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完善,许多手艺人陆续回家,手联社集体工人不断减少,加之职工们大部分是本地人,都回家吃饭,这大灶也就办不起来。这排房子已闲置多年。黄振强当然愿意将闲置资产利用起来。

县手联社这9间灶房食堂虽然不在县城主街道,但紧邻后街。后街坑坑洼洼,不是太宽,却畅通,两旁大部分是平房,为居民住宅区,间或有零星小卖部。

裴太峰租下这一排房子后,将朝向县手联社院子这面的门窗全部封闭,在面向后街的这边破墙开店办三产。

裴太峰原计划将这9间房子收拾装修后,开办一家用本地手抓羊肉与川菜相融合的中高档餐厅,让妻子掌管。一方面搞餐饮盈利,另一方面也便于自己结交有关领导和各界朋友,为自己办事提供方便。

裴太峰通过关系能招来手艺好的大厨子。他明白搞餐饮只要菜味香,有特色,价位合适,服务到位,就有顾客来。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地方虽然有些僻背,但通车,安静,最适合朋友们吃饭喝茶饮酒聚会,裴太峰有把握能搞好餐饮赚钱。无奈妻子杜秀兰坚决反对,她嫌弃开餐厅俗气,她要经营与手联社业务相关的产品、商品,或者经营文化用品,这样才显得高雅,有品位。

杜秀兰是九塬村人,受父亲影响,她从小爱读书,特别爱阅读文学作品。

杜秀兰上高中时偏爱文科,喜欢读书人。在班上领读过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等绝句课文。她崇拜杜甫,能将杜甫最长的一首诗《北征》倒背如流。杜秀兰高中毕业后连中专也未考上,回乡务农却不忘读书,对中外文学名著如数家珍。

杜秀兰父亲杜宜之在青隆乡九年制学校当民办老师,每月报酬30元。杜老师家中有些祖辈留下的线装书,一直珍藏着。杜秀兰母亲在家种庄稼,生有二女一子,杜秀兰是老大,妹妹杜秀菊和姐姐一样,未考上大学中专,上了一所天河地区海林技校,毕业后,留在天河地区海林轴承厂当车工,尚未嫁人。弟弟杜入源跟随父亲在青隆九年制学校上初中。

尽管家里收入微薄,杜秀兰却时不时买书藏书。九塬村干农活的女子,箱子里都装的是衣服针线。而杜秀兰出嫁时,裴太峰父亲给儿子精雕细琢的两个板箱和两个门箱里,装的全是杜家陪嫁的书籍,包括两木箱线装书。这让两年前当新郎的裴太峰心里很不受用,他觉着这四个箱子里最好装满陪嫁的被褥,就是装一点粮食也比那些沉重的烂纸书庆祥。然而,在婚事上他得事事依着杜秀兰,谁让他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追到九塬村这朵村花的。

杜家是九塬村杂姓之一。杜宜之拉家代口马马虎虎,全家光阴不满福。他的三个孩子却俊朗美貌,在村子里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杜秀兰属虎,小裴太峰两岁。杜秀兰上中学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如出水芙蓉。至高中毕业时,身段更加拉长丰满,卓约多姿,落落大方,出尘脱俗,被同学们所追捧,收到同学们许多求爱纸条或求爱信。读高三时,追求她的同级同学至少有一个连。这也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致使她高考落败。

杜秀兰高中毕业回乡后,同村和邻村适龄男子追之若鹜,裴太峰、郝明辉等人更是千方百计套近乎,三天两头往杜家跑,帮助杜秀兰家干农活,下苦力,杜秀兰不为所动,好像心事都在书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