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歪打正着

1992年农历正月初八,干部职工都陆续上班了。郝明辉、裴太峰的经销部也开门营业。

裴太峰看到,县城街上的商铺,宾馆,饭店有许多开始正常营业,人们又忙碌起新一年的工作生活。

正月十二这天,见九塬村的几个亲戚朋友都在县城,裴太峰让杜秀兰在一家新开张的白云饭店订一桌饭,将在县城工作、做事的老乡邀请吃饭,一块过新年。

下午5:30时,客人们陆续来到白云饭店包厢。

裴太峰夫妇今天邀请了郝明辉两口子,孟学智和高宜实老师,杜秀兰还特意请来了屈得伸馆长。客人们差不多到齐了,就等着孟学智到来。

6:20时,孟学智进来了。出人意料的是杜秀菊也跟着他走进包厢。

不知是身上那件粉红色的羽绒服鼓起了身子,还是过年吃胖了,杜秀菊行动略显迟缓。

裴太峰知道,往年这个时候,杜秀菊早已去天河地区海林轴承厂上班了,今年怎么姗姗去迟。

因为人多不好询问,裴太峰安排二人坐下。

杜秀兰早已在她坐的旁边加了一张凳子。

裴太峰将屈得伸安排在席位正中,高宜实次之,其余九塬亲戚依次而坐。

六个凉菜早已上齐。

裴太峰今天提了一件53度酱香型郎酒。他给每人面前的酒杯里斟满酒,端起酒杯,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客人们都站起来碰杯,喝掉杯中酒。

大家吃着喝着,谈着各自的工作生活。

继裴太峰和客人们喝酒祝愿后,杜秀兰,郝明辉,孟嘉琪,杜秀菊,高宜实,屈得伸依次站起来,举杯提议,和大家碰杯共饮,气氛热烈。

唯独孟学智闷闷不乐。他除了应和客人们举杯喝酒外,没有主动站起来倡议共饮一杯。他和饭桌上的人很少说活,和杜秀菊也形同陌路,不愿答腔,坐在一起显得很别扭,只有和高宜实偶尔交谈一二句教学上的事。

与老乡朋友们坐在一起,孟学智看起来是那么地不合群,那么地格格不入,那么地没有共同语言。

裴太峰不好在饭桌上探询孟学智遭遇了什么,只有高宜实知道孟学智为何不愉快。

孟学智自从强制搬进教学楼后院的平房套间后,精神振奋,心无旁骛的做好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他为自己在争取住房斗争中的胜利而骄傲,他经常在套间房子里学讲伟人的一段话:“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孟学智觉得自己住进套间房是正义战胜了邪恶。殊不知,这种行为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他强行搬进这个套间房,既得罪了原来预定的房主金曼莹,也惹怒了校长蒙楚。

尽管孟学智专心致志投身教学工作,黄岩一中的语文课成绩在1989年至1991年连续三年高考中名列全县各中学前茅,但学校在兑现高考成绩优秀学科教师奖金时,1989年和1990年度的奖金孟学智都没评上,直接落空;1991年度的奖金孟学智最低,只有可怜的400元钱,比教高年级地理课的老师所得奖金还要低,孟学智赌气没有领。

这不仅仅是有没有奖励或奖金低的问题,而是对他语文教学工作的否定。

孟学智作为高年级主课老师,批改学生作业量大,上晚自习出勤率高,老师轮流值周从没有落空过。然而,每月的批改作业和值周等补助,孟学智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主课老师是最低的,比从城关九年制学校调来不久的金曼莹领取的补助都低,而金曼莹是教初中历史课的。

至于岗位津贴,这种对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和特殊岗位劳动者的补贴,因为孟学智没有任何职位,也未评职称,他的工作算不上特殊岗位。从1989年至今,孟学智的岗位津贴始终排在末位。

年终职工福利,是财政上在年终随同职工工资发放的,所有老师的福利数额都差不多。但黄岩一中在发放职工福利时,却评定等次发放,孟学智每年获得的福利均为末等,连财政上下拨的,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福利都领不全。

这点福利虽然钱不多,孟学智很憋屈。

孟学智与杜秀菊在黄岩一中成家后,度过了蜜月期,夫妻二人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天河地区海林轴承厂是国有大型企业,车间里工作非常忙,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离开。除了公休日和法定假期,杜秀菊几乎没办法请假,得经常固定在岗位上。还好,孟学智一年有两个假期,这就是夫妻二人的团圆时期。

不知是长期在车间上班劳累的,还是婚后身体发生了变故,杜秀菊时常咳嗽,爱发烧。1989年国庆节后,杜秀菊因支气管发炎,咳嗽不止,高烧不退,体温最高时达到40度,人都快昏迷了。

孟学智收到杜秀菊发来的重病电报,立即要请假去天河,学校里却根本不予请假。

孟学智又找校长请假,被蒙楚训斥一顿。孟学智出示从天河地区拍发过来的电报,蒙楚连看都不看。要请假,休想。

1990年春夏之交时期,杜秀菊右腿膝盖疼痛,刚开始还坚持上班,后来痛得无法站立。去厂医院拍片检查,是右膝盖骨质增生,杜秀菊只能躺在床上休息,行动极为不便。

孟学智知道妻子病情后,又去校领导处请假,照例不予批准。

孟学智这次不管不顾,安排好顶替自己代课的老师,直接去天河地区海林轴承厂照顾妻子。

半个月后,杜秀菊右膝盖疼痛好转,孟学智赶快回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黄岩一中的纪律处分。

1990年9月初,新学年开学不久,金曼莹就成为黄岩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

孟学智因处分在身,岗位没有任何变动。

孟学智眼见职位上升之路蹇滞,就想着评职称。以自己发表的论文和高年级语文课教学成绩,评选一个中级职称绰绰有余。

孟学智从1990年5月着手准备材料,填好相关表格,于当年7月初报到学校教导处。

黄岩一中将学校符合条件老师的职称申报材料上报县教育局时,将孟学智的材料退回,他不能申报的原因是处分尚未解除。

孟学智在准备职称申报材料时,对市人事局、市教育局下发的职称评聘文件做了详细研究,职称评聘资格条件里就没有背处分不能评职称一说,他为此和学校教导主任吵了一仗。但无论孟学智多凶,教导主任在他的职称申报表里就是不盖学校公章。

1990年10月,市人事局、市教育局下发教育系统人员评聘中极、副高职称的通知,金曼莹、赵于南被评聘为黄岩一中一级教师(中级职称)。

1991年4月,黄岩一中教导主任提任为副校长,金曼莹提任黄岩一中教导主任。

这年5月,孟学智又整理好自己的职称申报材料,重新填好职称申报表,将所有材料交到学校教导处。

教导处对申报职称的教师材料初审后,又将孟学智的职称申报材料打下来。

孟学智火冒三丈,责问金曼莹,他的职称申报材料哪里不合适?

金曼莹说今年的教师职称申报有新规定,凡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必须获得一项县级以上单位的表彰奖励,否则不予申报。

孟学智听了,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用几天时间寻找翻阅今年下发的教师职称评聘文件,又到县上其它学校了解情况,获得的准确信息是,只有申报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得有一项县级机构以上的奖项。对申报中级职称者没有这项硬性要求。

孟学智将市上职称评审文件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向学校教导处做了说明,并据理力争。

金曼莹的答复是,黄岩一中是全县乃至市上的重点中学,评审职称标准当然要比一般学校高,这是政治要求。没有奖项,休想申报。

孟学智气得将个人职称申报材料撕得粉碎,与金曼莹大闹一通,并掷下话说,孟某人不再申报教师职称,不再为五斗米折腰,难道还能饿死不成!

孟学智说的不是气话,他明白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公,也清楚这种不公是因为自己没有与校领导同流合污,是与蒙楚唱反调导致的,校领导是在给自己穿小鞋,是在打击报复他这个与时势格格不入者。

按照金曼莹的说辞,要想评聘中极及以上职称,必须获得奖项。而评先进评奖项都得校方推荐。以自己目前的境况,学校是不可能推荐他为先进个人的,他也就无资格参评中极及以上职称。

看来,校领导已将孟学智打入冷宫。

1991年11月,本年度教师职称评聘结果公布,比孟学智迟一年进入黄岩一中任教的高二3班班主任鲁孝平被评聘为黄岩一中一级教师。这鲁孝平是金州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

鲁孝平与孟学智都住在黄岩一中教学楼后院的平房里。当许多学校老师到鲁孝平家祝贺时,孟学智心中不平,妒火中烧,再也咽不下这口气。他拿起纸笔,将黄岩一中校领导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全部发泄在纸上,写成一份举报信,当天就寄往黄岩县监察局和县教育局。

这封举报信引起了黄岩县监察局领导的重视。县监察局和县教育局组成调查组立即进驻黄岩一中调查。

调查组围绕举报信涉及的事项一一展开调查,翻阅了大量文件和会议记录,走访了许多老师。

调查组发现,黄岩一中的重大事项决定,重大财务支出,中层干部任免,教师违纪处理,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制定等等,都经过校务会议或学校党支部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学校规章制度健全,严格执行纪律,举报信中所反映的问题都在学校各项规定之内,校领导是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作为,没有滥用权力。

蒙楚更是以身作则,履职尽责,严格执行纪律和学校各项制度的模范。

调查组经过一周调查,认为黄岩一中校领导没有发生过违纪违法问题,学校秩序井然,管理有方,是黄岩县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

县监察局调查报告上报县委后,县委主要领导觉得黄岩一中考生近年来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黄岩县争了光。应该为黄岩一中校长蒙楚压更重的担子,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提任蒙楚为黄岩县文教局局长。

孟学智没有料到,自己的一份举报信没有扳倒校领导,反倒成就了蒙楚的好事,孟学智沮丧颓然到极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