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想为三郎求娶阿月

杨氏身为国公夫人,临近除夕,她今日也穿着一袭正红色浅纹交领压襟褙子,云鬓蓬松,佩戴着一套点翠头面,微笑开口:“是媳妇的不好,这几日忙着年节,对母亲的身体关注少了些。”

“你管着家中本就事务繁多,素如里六娘和皎皎陪着我,你尽管放心就是了。我这个岁数,不就是求你们都好好的。”徐老夫人也不再看柳氏,与杨氏说着话。

可这话落在两个儿媳耳里,听着就略有深意。杨氏看了一眼柳氏,心想这个弟妹又做了什么。

话音落,徐老夫人也不再开口,杨氏没有接话,只有柳氏心里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气氛静谧,坐的她更是心中不安,直到看见徐云辞走进来,柳氏的心不自觉地提了上去。

徐云辞心中也是不解,被六娘拉着还没寻到徐云洋,就被常嬷嬷截住。走进来却见还有两位长辈,请过安沉默地坐在徐老夫人手侧。

杨氏心中大概明白,怕是今日徐老夫人要找她们媳妇两人过来,也不催促,看了一眼有些坐立不安的柳氏,后宅之事能与儿子有关的,也就是家中郎君的事宜。

“母亲,您唤媳妇二人,又让二郎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柳氏一听也开口,语气带了几分急促:“是呀,母亲。”

徐老夫人瞥了一眼面容露出急切的柳氏,不慌不忙:“是有一件事,要和你们商量商量。”

徐云辞看了一眼那位二婶婶,没有开口,仔细地听着徐老夫人的话。

“如今家中郎君只有二郎与三郎过了弱冠之年,按寻常人家早就说亲事了。不过二郎是世子,未来的徐家家主,他的娘子是徐家的宗妇,倒可以仔细相看相看。”

“三郎与二郎年纪相仿,总不好因为二郎自个儿拖着下面的弟弟们,我想着今日让你们过来。”

徐老夫人语气温和,仔细听多了几分严肃:“你是三郎的亲娘,为三郎看好的哪家女娘,今日说一说,若是品性合适,择了吉日让二郎和老大媳妇为三郎提亲去。”

“咱家也不是要看什么家世,非得出身显贵,只要家世清白,两情相悦,他们小两口把日子过好了就成。”

“柳氏,你都看好哪些人家没有。”

提起这个,柳氏脸上的急切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她咧着嘴笑得高兴,眉梢上挑:“母亲说得极是,咱啊地看品性不看出身,我倒是有一家女娘,只怕母亲不愿意。”

徐老夫人心中冷笑:“三郎也是我的孙儿,他过得好我自然愿意,不过也得人家女娘点头。咱家势大,别让人觉得咱欺负人。”

柳氏没听出徐老夫人的话外音,笑呵呵地拍了双手:“母亲考虑的是。”

杨氏与徐云辞母子一左一右挨着徐老夫人,柳氏沉浸喜悦或许没有感觉到,他们母子却是明确的感觉到徐老夫人的神色不太对,对视一眼,杨氏看向柳氏:“弟妹说得半天,也没说哪家女娘,到底是谁家女娘叫弟妹念念不忘。”

柳氏面上不掩饰的喜色:“这个人大嫂嫂也是知道的,就是咱家的表姑娘。好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从阿月第一日入府我便说过,瞧着阿月喜欢,想为三郎求娶阿月。”

杨氏终于明白婆母的神色不对劲了,怕是早就知道柳氏的心思了。她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位弟妹:“是么,为着十娘的事儿,我怎么记得你不是很喜欢阿月呢。”

柳氏脸上的喜悦僵住,提起那桩事心里属实憋了口气。要不是儿子说,那小女娘有价值,手里有些银钱,她才不愿从了儿子的心。

生得好是真,就是她实在不喜欢,何况因为她,她的亲生女儿还受了罚。可儿子说得好听,她确实动了心。就算她不喜欢,儿子也保证了娶回来任由她做主,左右看中的也是她那张脸。

届时做了自己媳妇,后宅的手段她又不是不知道,有的是法子磋磨人。若因一个外人,伤了母子情分才是不值当。

柳氏眼波一转,又笑着开口:“先前的事儿,是十娘做得不对,我言语有误,不耽误我喜欢阿月做我媳妇。”

“而且我也问过三郎,三郎还说阿月好呢。既然今日母亲提起,我也厚着脸皮为三郎争取争取,左右这桩婚约定下是徐家的郎君,也没说哪一位。若是母亲看好,不如就改日定亲吧。”

“母亲疼爱阿月,阿月日后嫁入徐家,也能日日来母亲身前侍奉,尽一尽孝心。”

她一贯说得比唱得好听,杨氏听不下去,转首时却看见徐老夫人的神色阴沉的吓人。

柳氏沾沾自喜的话音停住,对上徐老夫人阴沉的目光,还以为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不乏心虚:“母亲...”

徐老夫人的脸色属实称不上和善:“皎皎还小,我还想再留两年,你去了这份心思罢。”

柳氏特意捡了好听的话说的,徐老夫人的拒绝很直接,这叫她意外得很。求助似的看向杨氏,却听后者开口:“你瞧我也无用,母亲最疼阿月,怎能舍得她这么早出嫁呢。”

柳氏起身要上前:“没什么舍不得的,左右都在徐家,就算出嫁离母亲也很近的。”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暂且没有将皎皎嫁出去的打算。”徐老夫人的面容平静,目光虽没有方才阴沉的吓人,可瞧着也没变的很好。

“我是为皎皎和徐家郎君定下了婚约,也没说哪位郎君,皎皎自己也没说喜欢哪一位,我不想做她的主。若是有一天,皎皎自己寻我面前,就会告诉我。”

“而且,就算皎皎喜欢上了哪一位,也得看人家是不是和她一样,那孩子要强些,断不会做出逼人的事情来。你们来之前,我也问过皎皎自个儿的意思,她不想嫁,至少现在不想。”

“今日我便把话放这儿,你们母子的心思趁早消了吧,你若真疼爱自己的儿子,就往外瞧瞧,满上京城有的是好人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