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心则乱

看着李拾月被带着去后面净面,徐老夫人脸上的慈爱尽数退了下去,瞧着脸色阴沉,甚是难看。

“几个郎君也大了,日后若是没事就别往后院跑了。”

杨氏并不意外,三郎今日行事欠考虑,前有四郎起了色心,后有三郎也藏着心思,看来这二人在徐老夫人心里都不是最完美的。

“媳妇斗胆,不知皎皎的婚事,母亲心中有何安排。”

徐老夫人抬眸,杨氏是她亲自为徐家挑选的宗妇,也不枉她的期望。杨氏年轻时嫁给老大,二人成婚前没什么情谊,可成婚后几十载,她看在眼里儿子是真的喜欢杨氏。

不仅后院里清净,素日里家中的大小事宜也和杨氏有商有量。杨氏将徐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荣国公在外头更是尽心做事。

徐老夫人叹气,说起李拾月的婚事,说来不过是情急之下与李老夫人定下的出路。

可自己的年岁摆在眼前,若她百年之后离去,老大夫妇她放心,可旁人呢。老大有自己的郎君女娘,她不将一切安排好,只怕真到那天,她死不瞑目。

“七郎和六娘是你所出的第二对姐弟,日后叫七郎多来我这儿走走吧。”

杨氏并不意外,徐老夫人心疼李拾月,她的二郎是世子,他的娘子那便是徐家未来的宗妇,事务繁多,估计徐老夫人心疼李拾月怕是不肯。

何况在她心里,心疼外甥女是另一回事,自己的儿子又怎能做个好的打算。并非瞧不起李拾月,只是利益面前,她到底还是偏疼自己的儿子一些。

而且她那省心的儿子,偏偏在后宅方面,她怎么说都不成。真要给硬安排,怕是没人能做的徐云辞的主。

“其实五郎也还不错。”

徐老夫人微微抬眸,很是意外杨氏主动提起四房的人。

杨氏微笑道:“无论是五郎还是七郎,主要的还得看皎皎自己。那是跟她过一辈子的郎君,怎么也得找个她自己喜欢的,又爱护她自己的。”

“咱家现在也不求什么,不就求孩子们的开心最重要么。若皎皎真无意,左右这婚事话语权在咱们手里,等过两年有合适的,让皎皎自己相看,风风光光地从国公府出嫁。”

“国公爷昨晚还同媳妇说,定要为皎皎准备一份嫁妆,咱们徐家的女娘不能让人看轻了。元娘十八嫁与殿下,大雍民风开放,女娘及笄定亲,三书六礼,真到成婚不都在十七八。”

“有儿媳在,还有国公爷和二郎,谁敢说半分闲话。您疼她,就留在身边待两年,就算不入徐家族谱,嫁在上京里还怕见不着啊。”

徐老夫人欣慰地点头:“你说得在理,若五郎和七郎,皎皎真有喜欢的,我就给她做主。若真没那情谊,你就帮她留意着。”

“咱不要什么出身显贵,人呐家世清白,人品好,肯对皎皎用心,我都认。”

杨氏笑呵呵地上前半步:“您呀就是关心则乱,六娘今年十八,这不也才开始相看。皎皎今年才及笄,而且年尾还没过去呢,这事急不得。”

确实急不得,女娘出阁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徐氏的例子摆在眼前,徐老夫人怎肯轻而易举将李拾月嫁了。

大雍民风没有那么落后,女娘出嫁太早反而不好,所以及笄定亲。三书六礼繁琐,却不可缺少,女娘十七八发育得也好,正是出阁的好年纪。

最晚的不超过十九,尤其是勋贵人家,甚少有一及笄就将自家女娘嫁出去的,像是多恨嫁似的。

二人见李拾月从里面出来,很默契地没有再提方才的话题。

李拾月净了面,只有眼角红红的,倒像是受了惊的兔子,双眸红肿。

徐老夫人抬手拍了拍身侧的位置,拉着李拾月的手坐下:“一会跟着你舅母回去,让她帮你瞧瞧,正好你都打算怎么处理,都和你舅母说说。”

“正好有些东西,你平日没事就来主院,跟着六娘一同学学如何理账。日后不做一家宗妇,但也不能一点都不认识。”杨氏笑着开口,伸手拉住李拾月的另一只手。

“这些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你若愿意就学着。若是累了,乏了,偷偷懒也行的。”

学习中馈,这个前世李拾月还真没接触过。

“就怕我笨,舅母别嫌弃我。”李拾月莞尔一笑,双眸亮亮的,显然很感兴趣的模样。

徐老夫人也道:“勤能补拙。你舅母说得对,就算日后不用,也得熟悉些表面,总不能什么都不会。”

李拾月跟在杨氏身侧,听杨氏问起:“你都打算怎么处理。”

“我想阿娘为我准备的那些先不动,后入府的阿娘那些嫁妆箱笼,挑拣一番,把阿娘的东西留下来。那些后准备的,按照单子比对,我想都换成现银。”

“我手里的现银还够用,那些换了银子想交给舅母,替我置办好一些的庄子和铺面。”

杨氏沉思片刻:“也好,现银你拿着也麻烦,我让人折了银票最好。就让那位王管事替你做事,你既然肯将他从云中郡带过来,想必对你们母女很忠心,让他打理你也放心。”

“到时候账本送我这来,我让人给你眷写一份,每月送过去。你便学着看,等看过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来问我。”

李拾月垂眸浅笑:“舅母仔细,我自是放心的,多多劳烦舅母。”

杨氏嗔笑着拉起她的手:“这是什么话,你和六娘亲近,我更疼你几分,说这些见外的话作什么。”

“不过我也提醒你一句,你有银钱傍身是好,可别做了散财童子。之前送过来的东西,我瞧着都是名贵之物,怕是开了你自己的嫁妆箱笼吧。”

李拾月默不作声,杨氏轻叹:“你那些东西自己留好,等我给你都安排好,喜欢什么就让人去街上置办。”

“那些东西毕竟是小姑留给你的,你挑好的都送出去,也剩不下多少。”

话尽于此,孩子是个要强的,若是逼着她非得走国公府的公账,只怕李拾月自个儿也不愿意,杨氏到底没说这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