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三公九卿制

次日,秦阳让魏巡带人殿后,而他带着大部队,先行离开。

再说范离,派人接收句章三城,再留下一部分人,带着人回国了。

同时,两个多月的军事对峙,以秦阳的退让而结束。

“……”

“王上,夏国初建,必须设立一套行政机构,不然政令不通,会出大事啊!”

百里涣横跨一步,站在正中央,举起手里的笏板说道。

位于上座的秦阳,觉得他说得对,国家没有行政机构会出大乱子。

更何况,有了官职,这些人处理政务,肯定事半功倍。

“国相,你看如何设置行政机构?”

秦阳不懂那些,只好把难题抛给百里涣。

百里涣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卷书简,双上捧上,回复道:“王上,这是老臣自己设置的,请王上看一下。”

内侍迈着小碎步下去接过书简,又走到秦阳面前,低下头,双手捧着。

秦阳一把拿过书简,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字让他烦躁。

不过他还是耐着心看下去,这一看,让他沉迷于其中。

良久,秦阳放下书简,揉了揉眼睛,说道。

“国相,你的这套机构,非常的好,一旦实行,可以大幅度提升执政的效率。”

百里涣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谦虚道:“王上,这都是老臣该做的。”guhu.org 完美小说网

“哈哈!”秦阳摆手道,“国相,孤赏你良田一百亩,五十金,算是对你进书的赏赐。”

“老臣,谢王上重赏!”百里涣拱手道。

“好了,你们还有何事要说,没有那就下朝吧!”

众人互相看了看,没有一个人出来禀报。

秦阳等了一会,见他们确实无事,便让他们下朝。

“……”

下了朝,秦阳拿着书简,一边看、一边往后宫走。

到了苏小妍的宫殿,她们早已备好早饭等他。

“你在干什么?都入迷了?”苏小雨一把夺过书简,自己看了起来。

“噢!”苏小雨嫌弃的扔到一边,“原来是行政体系,还是个简略版的。”

秦阳捡起书简,问道:“小雨,你给孤说说。”

“这不是三公九卿制,起于夏,成形于秦汉,直到随唐才被三省六部制取代。”

听苏小雨这么一说,朝着自己的右腿一拍,恍然大悟:“怪不得,寡人觉得眼熟,原来是前世的。”

“即然这样,那寡人按照书简上做,把他作为夏国的行政体系。”

“那你还不如用三省六部,不仅先进,还能防止旁人大权在握。”苏小雨不以为然道。

苏小妍递给秦阳一碗粥,说道:“是啊,古今往来,皇权与相权争斗,都是最为致命。”

“一旦,相权获胜,皇权肯定轮为傀儡,到时候不是你说的算。”苏小妍一一分析利弊。

秦阳摸着胡须,陷入沉思,他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一旦选择三公九卿,自己与丞相肯定是矛盾重重。

“即然,丞相权力太大,不如分为左右相,互相牵制。”

刘芸的随口一说,提醒了秦阳。

他饭也不吃,直接起身离开,留下三个女人。

秦阳独自一人来到房间,拿着笔,在书简涂涂抹抹。

很快,一份新得三公九卿制,新鲜出炉。

内容是这样的,三公分别是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

九卿分别是奉常、朗中令、卫尉、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九卿之下,秦阳还设置郡县行政主体。

这样一来,一套完善的行政体便形成了。

只是,目前全国只有六个县,勉强算是一个郡。

不过,秦阳也不灰心,总有一天他会夺下更多的领土。

现在,该是确定这些官职的人选。

丞相,除了百里涣,再无人可担,那么丞相还是由他担任,以后再有人选,可以分为左右相,互相牵制。

至于大将军,御史大夫,秦阳选来选去,没有一个人能担任,只好暂时放下。

奉常掌管宗亩礼仪,位于九卿之首,可是,秦阳阵营中,没有一个熟悉这个,只能暂时不用。

郎中令、卫尉,一个掌握宫殿警卫,一个掌握宫门警卫,都是要命的职位。

一旦选错了人,自己的小命不保。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秦阳任命秦烁与秦开担任,毕竟,相信别人,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儿子。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与马政,只是,国内马匹稀少,只能放下。

廷尉、典客、宗正,分别掌管刑法、外交、宗室。

秦阳思来想去,最终选择魏湘、陆假、秦鸿。

除了陆假适合,其他两个人,都是赶鸭子上架,勉强试一下。

治粟内史,秦阳选了黄罢,专门管理税赋与财政支出。

至于少府,目前没有人,只能暂时放下。

说完三公九卿,秦阳还设置了执金吾、大长秋、尚书台、将作大匠、黄门令。

执金吾掌管王都地区的武库、灾情以及巡防。

大长秋为王后官属的负责人,宣达王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多由宦官担任。

尚书台没有实权,只是收表奏和发诏书。

将作大匠尊管官室、室庙、陵寝等。

除了大长秋,其他三个只对秦阳负责,当然,他们的地位与俸禄跟九卿一样。

还有郡县制,秦阳没有任命郡守,只是任命了六个县令,他们只对中央负责。

说完了官职以及责任,接下来说一说官职的俸禄。

三公中丞相、大将军每年一万石米粟,御史大夫、九卿以及其他四卿,每年两千一百石,郡守每年一千四百石,县令每年五百石。

除了这些,还有各级属官,这里不一一列出。

当然,秦阳还用金印紫绶代表一万石,银印青绶代表两千石,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绶印,这里不一一列举。

秦阳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官职偏向文官。

不过,这些很容易解决,重号将军每年三千到八千石左右,杂号将军每年两千石,中郎将每年一千石,校尉每年八百石,往后的军职不再列出。

到了第二天早朝,秦阳把这些告诉众人,瞬间引起轰动。

不过,有一个小插曲,那些武将见到文官高于他们,纷纷闹事,说文官没有立功,便居于高位。

秦阳制止他们,并且承诺以后,按照之前他们的军功,每个人都升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