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汉初人杰 政治小白

韩信满腹憋屈无人诉说, 刘邦也觉得自己没做错。

你若是真的没有反心,就主动让出军权,做个安享富贵的王侯, 让我放心。既不肯让出军权, 便是心有不轨!

【汉四年韩信率军攻打齐国, 大军走到半路就听说汉王派出郦食其游说齐王,齐王已经决定投降汉王。】

【韩信的谋士蒯彻就对韩信说,“郦食其不过是个说客, 凭三寸不烂之舌就空手套白狼得了七十多座城池,将军率军征战多年才得了五十多座城池,难道将军的功劳还比不上一个说客!”】

【韩信认为蒯彻说的很有道理, 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建立更大的功勋,因此将此消息隐瞒了下来,继续出兵。齐国已经决定投降汉王,自然对汉军没有防备,韩信一路顺风,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人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他觉得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将郦食其煮了。】

楚汉之争中,已身在齐国的郦食其:“韩信***, 田广***。”

罢了,还是赶紧跑吧,若是被齐王抓到就走不了了。

他什么也没带,悄悄从侧门离开府邸,可他还是晚了一步, 齐王田广已经派兵看守住了临淄城门,郦食其出不去了。

作为一个说客,他的偶像可是张仪,那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楚王团吧团吧卖了还得给他数钱的存在。

郦食其当即开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齐王居然还有时间在我这个小人物身上浪费,殊不知,你已经大祸临头!”

田广冷笑一声:“本王当然更想将韩信烹了,这不是抓不到韩信吗,郦先生就先替他下黄泉探探路吧。”

郦食其已经能看到大殿外烧开的热水,他紧张的咽了口口水,面带忧色道:“小人一死倒是一了百了,但大王将自己的生路也断绝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田广冷笑的看着郦食其,不回应也不打断,似乎在看着他的表演。

郦食其已经明白了眼前的处境,齐王并不是想杀了自己,他想要的还是投降汉王,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毕竟天幕多次提到汉高祖刘邦,天命在汉,这些日子,已有无数人倒向汉军阵营。

但是,自己投诚和被韩信打上门来再投降是不一样的,这关系到日后的待遇问题,是在汉军的监牢里度过余生,还是做一个逍遥自在的诸侯王,田广根本不用选择。

齐王做这样的一场戏就是为了逼迫郦食其拿出主意,若他不能拿出一个妙计,面前的大锅就是他的归宿,临死之前总得拉个垫背的。

想明白这一切,郦食其脑子疯狂转动,如何才能将齐王投降的消息传达到汉王处,如何才能拦住韩信的军队?

至于战胜韩信……若是齐国有这样的实力,也不会想着投降汉王了。

【韩信兵临齐国临淄,齐王田广认为汉王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只能先放下投降汉军的心,向楚国求救。项羽派出龙且前来迎战韩信,龙且的谋士提出建议:汉军远征而来,所向披靡,反倒是楚军在本地作战,心有顾虑,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不如建造营垒,坚守不出,以守代攻,时间一长,汉军无法及时得到粮草,定然不攻自破。】

李左车:“……”

他有种历史重演的既视感。

【龙且却骄傲自大,急于建功。再者,韩信曾经是项羽帐下的郎中,龙且却是跟着项梁起兵的将军,他从心里看不起韩信,并不将韩信当成自己的对手。他直接在潍水两岸摆开阵势与韩信对峙,韩信可不会老老实实的等你大军压境,他早已命人在上游用沙袋堵塞潍水,做好万全准备后,韩信准备的大戏才刚刚开场。】

【两军交战时,韩信再次佯装败退,龙且也与赵军一样奋起直追,等到龙且的军队进入潍水,正在渡江之时,韩信命人将沙袋炸开,潍水水势暴涨,龙且的前军都被大水冲垮,韩信穷追不舍,将龙且斩于马下,一举解了齐国之危。】

龙且:……

我就这样死了!

被一个我看不上的韩信杀了!

我的一世英名成就了韩信的军神之位!

评论区

“赵王歇在地下等着龙且,终于有人和自己分担嘲笑了。”

“这是什么地狱笑话。”

“龙且怕是根本不知道韩信与赵军交战的详情,不然他不会这么轻视韩信的。”

“兵法就放在那里,谁都能看到,真正军神是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将其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我们的军神刘伯承元帅三次在七亘村伏击日军,一个计策连续三次运用到实战中,打得日军找不到北。”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韩信早期的兵法也是相似的,利用敌人对自己的轻视,示敌以弱,再用奇谋一招制敌,以弱胜强,不愧是后世兵书都要按着他的实战来写的男人。”

秦咸阳宫

文臣武将已经将韩信与龙且的交战态势画了出来,他们在模拟双方的行军路线,兵力布置,还分成两拨进行兵棋推演。

可是,他们的推演还没出结果,韩信已经一战歼灭楚军,杀了龙且。

王贲感叹:“不愧是下一个武安君啊。”

我们还在想着你来我往的交战,消耗对方实力,韩信已经打完了。

少年韩信将天幕的信息记下来,面对小伙伴的惊呼赞叹,他心中毫无波澜,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吗!

【韩信在军事上的实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他在政治上的小白也即将展露无遗。韩信一连灭掉魏、赵、代、燕、齐这些诸侯国,平定整个北方后,他向刘邦上书:“齐国反复无常,又与楚国接壤,为了稳定齐国的局面,不如设置一个代理齐王管理此地,至于人选,我就当仁不让了,我在这里兵力最强,可以镇压住周边的所有力量。”他一片赤诚,坦坦荡荡,但看到信的人却不会这么想。】

【当时,刘邦依旧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他见到韩信的上书,自然十分恼怒,破口大骂:韩信趁着自己危急时刻要挟自己,竟然想要自立为王。这时,张良陈平暗中踩了刘邦一脚,提醒他如今汉军形势不利,还要靠韩信打开局面,若是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自立为王,在楚汉之外多了一股力量,那我们可就更危险了。】

【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口风一转,能屈能伸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啊。”韩信得到了他想要的诸侯之位,但也彻底上了刘邦的黑名单。】

秦朝群臣都无语了,不说情商满点的王翦老将军,便是年轻小将李信也啧啧称奇,“这人若是不被忌惮,我的李字倒过来写。”

一向被人认为是低情商的白起叹道:“这可真是一个昏招,若是忠心便表现出来,若是想要自立就不必假惺惺的逢迎汉王。韩信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两边横跳,得不偿失。”

秦始皇终于确定了一件事,天幕说的没错,韩信当真一点都不懂政治规则,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能得到一个王侯之位,但这种事却不应该他自己提出来。政治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公平,你以为是卖东西呢,还能等价交换。

始皇默默道:“韩信还是做一个大将军吧,他不适合进入朝堂,只适合征战四方。”

扶苏道:“他若是遇到父皇这样的主君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了,可惜刘邦自身势力不够强,自然容不下比他还要强大的韩信。”

淮阴侯韩信呆呆地看着天幕:原来这个时候,我就做错了吗?

若是不想要我做齐王,那你直接说啊,难道我还会反叛吗?

【龙且战死后,项羽终于有了些恐慌的情绪,但他抽不出手攻打韩信,只能派出使者前去游说。使者武涉规劝韩信:“刘邦多次落在项王手上,是项王的怜悯才让他活了下来,但他一脱身就立刻攻打项王,这种人不讲信用,不能共事。现在楚汉相争,但决定成败的却是您,您帮项王,项王赢,帮刘邦,刘邦赢。如果项王今天被刘邦杀了,明天就会轮到你。”】

评论区

“说的好精准,楚汉相争,刘邦防守的很艰难,全靠萧何在后方供应粮草兵员,补充损失。项羽也不轻松,因为他没有一个萧何帮忙稳定后方,原本能帮他的范增已经被他气走了,他的消耗短时间补不上来。韩信就是打破平衡的那个外力,只要他做出选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所在的那一方倾斜。”

汉高祖刘邦身子微微前倾,听得更加认真,这段历史是他不清楚的,他只知道项羽的使者曾接触过韩信,但并不知韩信的回应,这也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可以说,这个时候,天下归谁,韩信说了算。所有人都在等着韩信的选择,韩信最终选择了汉王刘邦,他说:“当年我在楚国,只做了一个执戟郎,我的计策谋划,项王一概不用。而刘邦却封我为上将军,将自己的衣服让给我,将自己的吃食分给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背叛汉王的信任。”】

蒙恬叹道:“韩信坚守忠义,至始自终忠于刘邦,但他不知道,他和刘邦不可能共富贵了。”

扶苏也赞同道:“韩信此人重视恩义,他是能为自己认可的主君效死的人。”

蒙毅道:“他看中这些小恩小惠,却看不清天下大势。”

【事后,蒯彻劝他说,“楚汉两方阵营都困在荥阳,不得寸进,不如让他们同时存在,您和他们三分天下,凭借您强大的军队定能统一天下。”韩信却说:“汉王十分信任我,视我为肱股之臣,我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承载他人的祸患,穿着他人的衣裳,就要怀揣他人的忧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为他人的事业效死,我不能背信弃义。”】

【蒯彻都无奈了:“大王平定了整个北方,功高震主,天下无二,即便回到汉军,刘邦也不会信你,到时候你还能去哪里呢?”韩信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背汉自立,他相信汉王的信义,相信凭借自己的功劳就应该被封为齐王,但是他也没有遵守刘邦的命令去和刘邦会师。】

评论区

“蒯彻和范增肯定有共同语言。”

“蒯彻也被韩信气走了吧,后来他装疯卖傻做了一个巫师。”

“他说了这样的话,刘邦不可能容的下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