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董香玉遭难丧夫

那官员哪想听他们分辨,只想把蔡大人交代的事情赶紧办完了事。

为了加快剿匪进度,大声下令:“把这里所有的人都给我抓起来,严刑拷打,就地审讯,要他们说出土匪莫干山派的下落。”

伙计们早就暗中有准备,一见官兵听命来捆绑他们,立刻抄起家伙就打杀了起来。

江青云、董香玉不打也不行了,无奈之下急切出手抢过两个官差的兵器与官兵们打斗起来。

这下,那郑公子就更觉得自己是对的了,大喊道:“这些都是莫干山派土匪的同伙,全部都抓起来。”

这郑公子也会些功夫,带着手下就扑向了江、董夫妻俩。官兵们随后一拥而上。

眼见官兵人多势众,江、董招呼着伙计们往山林里撤退。

但他们没有想到,官兵早就将这里围住了,山林中到处都有埋伏,四处全有官兵。

夫妻俩很快被打散,只得先各自逃命。

董香玉边打边退,眼见有伙计被击倒,未被击倒的也是拼命苦战。

心中明白此时只有石文龙能带人击退官兵,打定主意赶紧去搬救兵。

急出手左右击倒围攻之人,飞身入林,凭借地形的熟悉,身手敏捷,功夫不凡,逃出响铃坡,直奔石文龙的山寨。

————

董香玉一路上急如风火,到了山寨马上大声呼喊众人,官兵来啦!

众人闻言全都拥来询问。

石文龙急忙出来迎接,一听官兵正在围攻响铃坡,为了前日打劫官府之事,心中顿感愧疚。

号令众人,响铃坡被围攻,与我等有关,必须去救。

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抄起家伙,乱糟糟地朝响铃坡奔去。

————

一路上脚步匆匆不停,紧赶慢赶还是晚了。

远远就看见响铃坡一片火光冲天,董香玉忍不住哭出声来。

急行中遇到两个带伤逃出的伙计,也是去山寨搬救兵的。

见了援兵赶到,转身又随大伙去杀官兵。

待靠近响铃坡,见官兵人数众多,硬拼肯定吃亏。

石文龙下令,众人四散分开,悄悄进击,看见官兵先暗中射箭。

众人快速潜伏过去,利用山林掩护,从背后包抄官兵,找好有利地形,弓弩齐射。

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官兵突然之间齐刷刷倒了一片,惊恐得奔逃喊叫。

石文龙指挥手下借树林茂密,以弓箭开道,同时拼命敲锣打鼓,喊杀震天,惊扰官兵。

此招非常奏效,官兵们不知道密林之中到底埋伏了多少绿林豪杰,纷纷夺路奔逃。

领头的官员喝止不住,冷箭如幽灵般袭来,喊杀声不断逼近,只得慌乱撤退。

————

众人占据了响铃坡后,立刻搜寻救人。

但见死者众多,活人无几。到处都是尸体,大多是官兵,少数是店中的伙计,很快江青云的尸体也被找到了。

董香玉先是拼死打斗,后有连续奔跑多时,已是精疲力竭;

见了响铃坡火光冲天,又急又怒、又惊又悲、又担心又焦虑,已然心力交瘁;

一见丈夫尸体,顿时如五雷轰顶,哭叫了一声,昏倒在地。

石文龙的探马来报,官兵数量多出他们数倍,正在重整旗鼓。

石文龙赶紧下令,用木板、床板等抬上江青云和众伙计的尸体,将昏迷的董香玉和两个受伤的伙计背上,撤回山寨。

————

官兵们又重新占据了响铃坡,派人上报杭州知州蔡敬大人,邀功请赏。

言说官兵虽伤亡惨重,但最终大获全胜,杀匪近百人,夺取了响铃坡,待继续剿灭莫干山派的匪帮。

隔日湖州的官兵也赶到了响铃坡,两队兵马汇合一处,进山剿匪。

莫干山派藏于深山之中,官兵别说剿匪,连找都找不到在哪。

被绿林好汉们引着在山中转悠了几日,挨了几次伏击,又丢了几十条人命,知道在大山里讨不了好。

装模作样地在响铃坡驻扎了近一月,上报杭州、湖州州衙,莫干山派已经被全部剿灭,残余匪徒逃得无影无踪,然后得胜回师。

————

再说董香玉在莫干山中寻了个清静之地,安葬了丈夫。

又在石文龙的山寨中,与山寨中的女眷们作伴,修养了一段时日。

丧夫之痛难以平息,官兵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戮,令其一心想为丈夫报仇。

可杀谁去呢?官兵到处都是,多如牛毛一般,赶不尽杀不绝啊。

又不想留在山寨做土匪,那一日忽然想起了和丈夫以前埋藏在响铃坡的银两。

独自一人悄悄回到一片废墟的响铃坡酒肆,想起往日简单、平静、辛劳又快乐的生活,又忍不住哭了一回。

然后挖出了精心藏着的银两,一时间也不知该去往何处?

————

董香玉思量了许久,还是想着先离开山寨再做打算,于是向石文龙告别。

石文龙苦苦挽留,这世道如此黑暗艰难,一个女人家无依无靠的,怎么生活下去?

董香玉只是说想出去散散心,等哪天走累了就回来。

石文龙知道她功夫不错,一心要走,也留不住。只得拿出一大笔银两相送,董香玉婉言谢绝,一个人背着包袱,走出了莫干山。

事实上也无处可去,茫然地走在官道上,正好遇到以前常来酒肆喝酒的一伙客商。

大伙热情地拦下问长问短,想知道响铃坡究竟发生了什么?

明了了董香玉的遭遇后,一片唏嘘,一片同情,愤愤然帮着咒骂官兵,咒骂官府。

董香玉得知他们要去杭州城,临时起意搭他们的大车捎带一段路。这有啥说的呢,商队就带着董香玉去往天峒山。

客商们都很熟悉,一路上说些劝慰的话安慰董香玉,希望她振作起来,重新生活。

又说些轻松的话题,让董香玉开心一点。

爬过天峒山后,出山口左手边就是牡丹园,客商们又给董香玉说这里曾经是鬼园的故事。以前让大家很害怕,现在听说已经驱除了鬼,有人家居住了。

奇特的鬼故事让董香玉对这牡丹园留下了深刻印象。

————

傍晚商队赶到了临德城,住宿一夜,明天再去杭州城。

董香玉思忖着杭州城作为州府所在,官兵太多,看着心烦。

这临德城也算繁华,大概也能寻得一个营生讨得生活。

于是与客商们告别,留在了临德城。

寻了一处客栈住下,随后的几日,每天东游西逛,先了解一下城里的情况。

打听一些房屋的价格,店铺的租金,市场的行情,热闹的地段,各行各业的生意。

见此地人来人往客流量还是挺大的,就想凭借自己酿酒的手艺,开一个小酒坊,先谋条生路。

心中打定了主意,就四处去寻合适的地点,到处打听,查看。

一连就在临德城里转悠了半个月,到处都熟悉得差不多了,就等寻到合适店面,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