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陶家落魄前杨村

牡丹园去往临德县城,下山后沿途还要经过几个村庄。

前杨村也在官道边,是个大村庄,村中有个老私塾先生,因为爱喝牡丹园的酒,就和客栈里的小书生结了缘。

隔三差五地背上个大酒葫芦,骑着毛驴来客栈,点两个下酒小菜,和小书生聊聊诗词学问,谈古论今神游一番。

时间长了,慢慢地和客栈中的大家都熟悉了。

有时老柴、老葛、二胖也来陪着喝上两杯;

董掌柜、秀才有时也来陪着说一会儿话。

都惊讶老先生学问高,通古博今,学识非常渊博。

于是秀才、小书生这些二百五文人,便开始向老先生讨教。

老先生也不客套,有话直说,率性指点,让秀才和小书生感到受益匪浅。

有时争抢着帮老先生结了账,再给老先生背上装满酒的大葫芦,扶上小毛驴送他上路。

————

一连十几天,老先生没有在客栈露面,小书生就老是嘀咕:

老先生是不是病了?是不是路上摔跤了?是不是家中出事了?是不是出远门了……

老柴、老葛都被他叨叨烦了,就告诉他,“你要实在是担心老先生,你就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书生一听,对呀,前杨村又不远,跑一趟就知道答案了。

————

第二天一早,洪掌柜的小商队依旧早早出门赶集,小书生也驾着一辆小马车随他们一起下了山。

到了前杨村,小书生跟小牛他们分别,拐弯进村,打听老私塾先生的住处。

老先生在村中无人不知,小书生很快就顺利找到了老先生的家。

只见四间茅草房,竹篱笆围着个干净的小院子,简陋又清静。

小书生在院门前停住车,下车大声招呼:“家中有人吗?”

一个清清秀秀的姑娘从屋里走出来,疑惑地看着小书生。

小书生听老先生说过,有一儿一女,想必这是老先生的女儿。

小书生在院门前礼貌地询问:“陶老先生在家吗?我是牡丹园客栈的,特来拜望。”

那姑娘一听也知道他是谁了,父亲总爱去牡丹园客栈喝酒,经常说到这个小书生。

忙打开院门,将小书生往家中请。

小书生将马车牵到院中,在小院中拴好了马,提了礼物,随姑娘进屋。

姑娘转身去里屋通报父亲。

————

小風雨文学里更是简陋,一张旧四方桌,四条长板凳,再无其他家具,像极了自己贫穷的老家。

没想到满腹经纶的老先生,生活竟是如此的清贫。

一扭头,老先生已从里屋出来,虽然满脸笑容,但仍然掩不住病弱疲惫之态。

小书生弯腰行礼:“老先生这许多天未去客栈,想来是身体不适,就想来看看。”

老先生有些开心:“难得这世上还有人惦记我这个老朽,多谢啦,多谢啦。”

小书生递上了两小坛酒,一大包二胖特意炒的花生,还有一只烤鸭。

老先生一见笑了起来:“还是小书生真正了解我呀。源儿,拿两个酒盅,两双碗筷来,我和小书生喝两杯。”

女儿小声劝道:“父亲,你身体不好,过两天再喝吧。”

老先生话语像是被压抑够了的抗争:“正因为身体不好才要喝呢,喝了就好了。”

女儿脸上露出伤心悲苦的表情。

小书生马上认真地道:“老先生,身体不好就不能喝酒,怎么会越喝越好呢?等过几天您身体好了,我在客栈等您。”

————

老先生面色忽然沉重下来,摇了摇头道:“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复几何。”

又加重了语气:“源儿,快拿碗筷来。”

女儿都快哭出来了,无奈何地转身去了厨房。

小书生是天生的一根筋,又来劝老先生:“酒随时都可以喝,身体有病就必须先医治,我们来日再喝。等您身体恢复了,我来陪您一醉方休。”

老先生又沉重愤慨地摇摇头:“没有什么可恢复的了,活一天算一天。”

女儿正好也走回来,小书生忙问她:“请郎中看了吗?老先生得了什么病?”

女儿含着眼泪摇摇头,一声不吭地摆放着碗筷。

小书生在牡丹园那是出了名的杠精,说话没有人搭茬怎么能行。

犟脾气一犯,啪啪啪将女儿摆放好的碗筷又收了起来,转身给送回厨房去了。

老先生给他弄得哭笑不得,女儿站在一旁低头不语,满脸悲伤。

等小书生转头回来,老先生对他说道:“我没病,就是犯了酒瘾,你让我喝几口就好了。”

————

老先生见小书生也不搭茬,就要去抱着小酒坛喝。

年轻人手脚快啊,小书生上前一把夺下来,接着说道:“连我都看出来,你身体不好,您有没有请郎中来看看?”

老先生苦笑着摇头:“酒都喝不起,哪有钱请什么郎中。”

女儿终于忍不住了,轻声抽泣起来。

小书生也是穷人家出身,这等苦难见得多了。

正在一旁心酸,突然想起来了,牡丹园有老郎中啊,有缇盈还有唤蓉。

小书生一念闪过,立马就来搀扶老先生:“您跟我去牡丹园走一趟,牡丹园有郎中。”

老先生用力挣脱了,说道:“谢谢啦小书生,谢谢你的一番善意。命该如此,抗争也无用,随遇而安吧。”

小书生听了感觉不对,有病看病,这跟命有什么关系,于是就抬起杠来:

“病是病,命归命,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精神,不相干吗。你随我去牡丹园,看了郎中后,我再送您回来。”

————

不管小书生怎么劝,老先生就是摇头加摆手,坚决不愿去。

可他显然是低估了小书生的倔脾气,在牡丹园人、妖、鬼都得让小书生三分,还对付不了你一个老先生。

小书生不依不饶地又劝又拉,把老先生往外扯。

可小书生也低估了老先生的犟脾气,又推又躲就是不离开屋子。

这一老一小的就动手动嘴地较上了劲,女儿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泪流不止。

小书生毕竟年轻啊,还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功夫,跟小牛、小毛他们是比不了,但比这老先生劲可大多了。

连拉带拽,又拖又挤地就把老先生弄出了房子,往马车边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