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故乡美若天堂

这穷秀才又来拜见,堂叔张大海有些不情愿接待。碍于面子,请在大厅中坐了。

秀才见堂叔张大海对自己非常冷淡,心中也有自知之明,但实在是怕鬼,只得暂时放弃自尊心,硬着头皮说了牡丹园闹鬼之事。

张大海敷衍道:“那都是道听途说的事,你作为一个读书人,要心胸坦荡,不必与俗人一般见识。”

秀才对牡丹园的鬼实在是怕得紧,逼不得已直接开口求告,想请堂叔帮忙在城中寻个营生。

那张大海的老婆毛氏一听穷秀才又来上门拜见,恐又有所牵累,一直在边角偷听着。

听见秀才请求在城中帮忙谋个营生,那张大海也迟疑了,忙让婢女寻个借口把丈夫叫到了后堂。

毛氏责怪张大海道:“你那宗侄都十八岁了。都这么大了,马上就要娶妻生子的,谁给张罗,谁出这么一大笔钱?几十年不往来,做个官我们也没沾上什么光。人一死,把儿子往咱这一丢,我们欠他们什么呀?我们自己还有儿女呢。千万不能留在城里,像个膏药似的贴着我们……”

得了老婆的旨意,张大海又到大厅来敷衍书生,还是拿他父亲的遗嘱做文章。

让秀才好好遵守父训,不要胡思乱想,越规逾礼,为张氏家族守好牡丹园,奋发读书,考取功名,日后光宗耀祖,重振牡丹园的盛事。张扬光大张氏家族,再创辉煌,做一个家族的中兴之子。名垂史册,流芳百世,成为后代子孙的楷模……诸如此类等等……

然后,顺手送了点水果,打发走了。

————

秀才垂头丧气犹如被霜打了一般离开张大海家,来在约定处等候老汉,一边想着堂叔之言。

几十年不往来,是亲也不亲了。空挂着个家族的名号,虽有一样的血脉,其实和路人没什么不同。

不过张大海所说的重振家族牡丹园,倒让秀才动了一下心。

可转念又想,牡丹园里有鬼,如何重振?

又想着道士、和尚能驱鬼,不知需要多少钱?能不能把鬼驱除?

左右胡思乱想着,老汉过来接他了。

老远见秀才傻子一般呆立在路边,已知受了亲戚冷遇,心中又可怜起秀才。

接秀才上了车,车上只剩几盆花,老汉不愿往回带,又去集市边兜转了两圈。

秀才眼见集市中人多,问老汉为何不去集市卖。

老汉笑道:“就咱卖花挣的点小钱,还不够官府收税的。”

秀才这才明白。转了一会儿,牡丹花艳丽芳香吸引人,全卖出去了。

老汉将一些碎银、铜板塞入秀才手中:“还要买什么去买吧,我再打二斤猪肉就回转了。”

————

秀才也没什么心思去逛街,要把钱还给老汉。

老汉见他一直闷闷不乐的,想是在堂叔家被气着了,就推他去集市,先购物发泄一下。

秀才游魂般在集市里晃荡了一会儿,不经意看见了卖文房四宝的,猛想起有日子没读书了,这可没法考取功名。

买了些纸笔墨,想着还是要靠读书,考取功名后,就可以离开那闹鬼的牡丹园了。

心中坚定了读书的愿望,马上又有了信心,心情也好多了,回到马车旁等老汉。

等老汉转回,秀才又上交了余钱。

老汉见他只买了纸笔,心中暗笑,真是个书呆子。找些闲话与他说,让他开心一些,一边驾着马车回转牡丹园。

————

回牡丹园的路虽然上坡多,但好在不是大山,只是天峒山前的丘陵、矮山、缓坡。

马车只拉着两个人,走得也算轻巧,但遇到一二个坡大的,秀才心痛马,还是下车陪马走上一段。

秀才的善良淳朴也让老汉喜欢,心中决定要帮这个年轻人一把,帮他走出眼前的低谷。

约一个时辰又回到了墓园旁的牡丹园侧门。

秀才看着许多的坟墓又害怕起来,突然想起问老汉:“赵叔,牡丹园没有大门吗?”

老汉一愣:“有啊。”

秀才奇怪道:“那为何不走大门?”

老汉一下子说不清,支吾道:“走这边方便。……我习惯了走这边。”

秀才“哦”了一声,也不好意思提,抬眼见坟墓的恐惧。

————

时间赶不上,中饭就随便吃了点。

晚上,老汉为秀才正式接风。又杀鸡、又捕鱼、又炖肉、又炒菜的忙活了一桌子菜。

秀才一边跟着老汉忙活,一边感动不已。

自家堂叔见了自己非常嫌弃、厌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赵叔,却热情地照顾自己,如同亲人一般。

真想就这么和同样孤孤单单、无亲无故的老汉一直作伴过下去。心里念叨,牡丹园要是没有鬼该多好啊,怎么才能把鬼给赶走呢?

————

第二天早上,老汉带秀才去看牡丹花园。

转了几个弯,在一片断壁残垣,荒草荆棘中转过,一座花海般的大牡丹花园,蓦地出现在秀才眼前。

秀才惊喜地大叫起来:“牡丹园!”然后手舞足蹈地朝花海奔去。

老汉见他欣喜若狂的样子,知道定是他父亲跟他说了无数遍这座美丽的花园。

老汉笑眯眯地看着秀才在花丛中无限爱惜地看花、闻香,陶醉在花的世界里,忘我地沉迷。

原来这片花园就是牡丹园名称的由来。

秀才先祖本是黄河畔的洛阳城人氏。因躲避北方战乱,举家族分批迁往杭州。

后来在临德县的天峒山下,寻到了这片宝地。

此地,入口小而内里大,三面环山,一面临着官道。山中清凉,终年溪水不断,交通又便捷,于是在这里大力兴建,作为保障家族安全的故园。

————

张氏先祖远离故土,为解思乡之愁,挖土造花园,大量从洛阳移植牡丹等花卉,成就了小西湖和湖畔的牡丹花园。

为了纪念故乡洛阳,干脆将整个大庄园都叫做“牡丹园”。

整个大庄园占地数千亩,因为一直处于乱世之中,朝代更迭不断,先后经历了数次战乱,张氏十几代人为了家族安全,将牡丹园划分为前院守护,中院居住,后院耕种。

整个中院都是一座大花园,先后在花园中营建了许多小庭院来分户居住。

乱世之中,不断有亲朋好友来投靠,鼎盛时,牡丹园内有数百人口,花园千亩,耕地五千多亩。

————

中院里,几十座精致的小庭院分散布局在花园之中,再加上亭台楼阁、画舫水榭,打造出了一个人间盛景,尘世天堂。

中院的牡丹花就是整个牡丹园的核心。

秀才在父亲的描述中,无数次想象着牡丹园如仙境般的美丽。

待到见了牡丹园荒草丛生的破败景象,哪里寻得到父亲所描绘的一切,只当是受了一次童话式的欺骗。

眼前这片牡丹花海的出现,印证了父亲的话,父亲没有骗他,故乡确实美若天堂。

只是营造了这天堂的家族,最终却未能躲避掉战火,摆脱掉厄运。为生计流离失所,天各一方,后人各自东西南北奔波谋生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