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战斗的关键点

“斯巴达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由于通往舰桥的一处重要能源节点被毁,所以作为战舰驾驶员的阿白和负责战列舰其余战斗功能的玩家伙伴们一起向位于战舰中心的第二舰桥,也就是作战情报中心进行转移。

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统合部(游戏eve)成体系的舰船设计中是根本没有作战情报中心(cic)这一存在的。

毕竟对于克隆人驾驶员来说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从另一具克隆体上苏醒过来罢了,并且战舰驾驶员们的驾驶舱都被层层装甲包裹在舰船最核心的位置,

一般来说当驾驶舱失去继续运转的能力时,就是一艘战舰被击毁沉没的时候。

但是游戏归游戏,现实是现实。

考虑到玩家们是不可能一动不动的泡在驾驶舱中呆上数个小时,以及在与其它外星文明进行交流以及友好访问等外交行动中必定会展现出一部分的舰船内部设计,

而当那个时候除了一些供机器人行走的小型管道外根本就没有下脚地方的战舰设计是根本行不通的,同时也会起到过大夸耀统合部科技、渲染统合部威胁的作用,

毕竟将一艘只需要一名驾驶员就可以进行正常作战的舰船,和一艘高度自动化、仅需要少量人员就具有战备值班能力的舰船进行相比较的话,大部分人就会下意识的以为第一艘战舰其中所蕴含的科技水平更为强大。

所以在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之后,统合部所有传承自eve的舰船设计都被加入了一部分的生活舱段,以及一个与生活舱段通过走廊相连的舰桥,

在日常战斗等情况时,战舰驾驶员乘组既可以选择在舰桥中战斗也可以选择在被保护得更加严密的作战情报中心——即原本的驾驶舱中泡在具备营养、保护等功能的液体中进行作战,

而当舰船的舰桥被摧毁或者失去指挥功能时,战舰驾驶员乘组可以通过一条隐秘通道或者直接在作战情报中心内苏醒……

作战情报中心里面内置了一套被阉割了克隆人培育系统的克隆人设备,能够接受克隆体被毁的战舰驾驶员意识,让他们在作战情报中心里面直接苏醒并继续接管舰桥受损的战舰,

而非苏醒在附近的空间站中,使还能够再动一动的战舰落入一个被摧毁或者自爆的下场。

(统合部战舰均内置了大威力的自爆系统,当系统监测到驾驶员放弃战舰时会加速冲向距离最近的敌方目标并在靠近后自动爆炸。)

“他们已经成功降落,登陆舱被拦截概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走在阿白右侧的玩家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平板……在进入战舰后每位战舰驾驶员乘组的组员都会携带上一个这样的平板,通过平板他们能够在离开岗位时持续性的接收到战舰主机转发过来的信息。

“所有斯巴达都已经就位了吗?”

在一阵轻微的晃动后,阿白加快了自己的脚步,以一种近乎小跑的速度向作战情报中心移动。

现在他已经有些后悔刚才为什么不直接在舰桥中给自己来上一枪然后直接出现在驾驶舱中,

反而在进入通往驾驶舱的隐秘通道后才想起来,结果现在他们三个人谁都没有携带武器,而这条通道中也不存在任何能够让他们快速结束自己生命的装备。

“已经空投完毕了,目标就是我们旁边的那艘战舰。”

还是右边的玩家回答道,“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斯巴达们完成降落后,那些战舰就开始向我们这里围拢过来了,而且还有不少的穿梭机运输着士兵前去支援。”

在这个固定的三人驾驶员乘组中,他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这其中既包含了来自雷达的信息、也包括了其它友舰共享的情报,

而阿白则负责战舰的驾驶与攻击,剩下的那位玩家负责的是能量护盾的调配和舰船的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

这一个驾驶员乘组的编制十分类似民航中的飞行员编制……玩家阿白相当于机长,其余两位则是分工不同的副机长。

“战斗机群到哪了?”

在等待机械手臂为自己穿戴克隆人驾驶员标准服时,阿白紧接着问道。

他可不认为只是一艘再普通不过的战舰被敌人的陆战队登陆会引发其它战舰向其拼命的运输战斗部队,

是个玩家都能够猜得出来现在那艘正在被斯巴达战团入侵的战舰一定在沃尔人舰队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向您问好,舰长。

人工智能副官为您服务……

伴随着略带机械感的声音响起,阿白的视野一下子被拉得极宽、之前只能够通过显示屏观察到的景象直接映入眼帘,

这是一种无论感受到多少次都会觉得神奇的体验,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艘战舰,只需要思维稍加运转或者动动手指,那么战舰就会心随意动的做出相关的反应。

“战斗机群已经突破敌防空火力网的拦截。”

负责情报等任务的同伴的声音直接出现在了阿白的大脑中,将他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战场上,“第六到十号战舰需要进行战术引导。”

“我注意到了。”

随着泡在驾驶舱里的阿白的小拇指稍微活动了一下,这艘刚才被沃尔战舰打穿数层甲板的战列舰的点防御系统几乎同时抬起了炮口——

由曳光弹组成的‘长鞭’抽向了路过阿白战舰附近的沃尔运输机,

在每枚曳光弹中间的穿甲弹以及穿甲燃烧弹将那些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穿梭机抽爆在它们刚刚离开的战舰机库附近。

“护盾发生器还有多久能够恢复运转?”

在点防御炮台启动的同时作为主驾驶员阿白下意识的扭头……一发等离子炮弹斜擦着战舰顶部装甲掠了过去,数座点防御炮台在炙热的高温下化为一滩铁水。

“就是现在!”

当另一道声音出现在了阿白脑海里时,一道亮蓝色的护盾将战舰包裹了起来但又在下一秒中暗淡了下去——数发电浆团砸在了护盾的表面,跃动的电弧勾勒出好看的亮光。

“以斯巴达战团为中心划定防御阵线。”

当护盾再次亮起时,作为主驾驶员的阿白这次将心放下去了一半,“让六到十号各负责一面的防御,我们需要支撑到铁骑舰载机的到来!”

跳帮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时期。

和十九世纪及以前只需要将船舷靠在一起、然后将一块儿长板加上去就可以进行跳帮不同,

在宇宙的战场中双方战舰的交战距离通常是以千公里为单位进行计算,有的长距离攻击甚至以光秒为准、并在开火前对敌舰可能出现的位置进行覆盖性打击——

当双方的距离以光秒为单位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你的攻击还没有抵达观测到的敌舰位置时,敌舰就已经向其它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所以在远距离的炮击战斗中,双方的战舰是通过打出一片足够密集、能够覆盖大多数敌方战舰可能躲避空域的弹幕来进行攻击并提升命中率,

这也是为什么在远距离的交火中战舰都在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而在中近距离上反而像古代的骑士一样不躲不避、高举长枪向着敌人冲去。

因为在近距离的(会战)交战中,战舰进行复杂机动来规避敌舰打击的可能性比一个人在千米的距离上躲避神枪手射出的子弹的可能性一样低。

总而之因为交战双方之间的距离尺度十分的大,陆战队员想要冲上敌舰绝非划上几分钟的皮划艇那么简单。

首先陆战队员们需要驾驶着穿梭机或者其它什么密闭且在极高的速度下不会散架的东西冲过(^w^)这么远的距离,并保证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流弹或者自己人以及敌人的攻击给干掉,

然后再手控或者让电脑控制着搭载自己的那个玩意儿九曲十八弯地穿过由副炮以及点防御炮台组成的防空火力网而不被打成筛子,

最后当你运气爆棚得比某编号为117的士官长还要好的毫发无伤的接近了自己需要跳帮的战舰——

老铁,我们啥时候冲进去啊?

莫慌,等我花上一时半会儿的功夫在他们的装甲上开个洞出来。

由于不同的星际文明在设计战舰时总会考虑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的能量护盾失效了怎么办,或者当敌人武器的攻击对护盾有着极其可怕的伤害时怎么办,

因此所有能够在上百艘乃至上千艘战舰规模的大型会战中出现的舰船,无一例外都拥有着极其厚重的装甲以及厚实的护盾,

秉持着‘活着就是最好的输出’,每个文明的大型舰船的防御层(包括装甲和护盾)即使使用战列舰的主炮进行近距离的攻击都不一定能够很快打破,

而有那时间等着登陆部队驾驶载具在战场上穿梭然后费劲吧啦的在装甲层挖洞,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用炮火把对方给干死得了,就着还省去了一大笔陆战队员的丧葬费和阵亡抚恤金。

所以如果没有像那种‘只需要一个能量场,我就能够重新集结部队’的先进传送技术或者其它什么能够将一帮高喊‘wagggh’的壮汉眨眼间就丢到敌方船上的方法的话,

那么跳帮战的应用场景就只能在我方舰队占据优势敌方战舰船体大破、毫无还手之力,或者战斗已经结束并且需要敌人的俘虏的时候了。

(根据风信子号殖民舰上的记载,当人类联邦舰队与海星们结束交战后,为了避免宝贵人类士兵的牺牲,对于被俘虏或者船体大破等毫无还手之力的海星战舰,人联舰队会让海军学院的学员们通过远距离的vr设备进行实弹打靶练习,以此来达到让学员尽快熟悉战场的目的。)

而现在的情况正适用于第一条,即:在局部中我方战舰编队局部极大优势且目标战舰船体严重受损。

“轰——”

数枚搭载了斯巴达战团成员的登陆舱狠狠的冲入大可汗第一舰队右翼高级指挥官座舰上已经被打出来的豁口中,然后去势不减的在穿透了一层甲板后死死的钉在了豁口下方还有不少沃尔人抢修队正在工作的地方。

这些呈梭状的登陆舱来源于最早的由太空鱼雷改装而来的跳帮鱼雷——在原本的太空鱼雷的基础上去除了内部的装药并安装了更快的引擎以及改良后的护盾调解器。

不过最早的也就是第一代的跳帮鱼雷存在着极大的使用风险——在向目标战舰进行冲锋并进入最后‘着陆’阶段时很容易导致内部的人员因为巨大的惯性而惨死当场,

而现在的这种梭状的登陆舱是在统合部联合安全局副局长半度微凉的主持下,吸取了光环宇宙unsc为地狱伞兵(odst)设计的着陆舱的经验改进过来的第二代产品。

与第一代具有显著不同的是,在第二代的这种梭状登陆舱内置了一种惯性稳定装置,它可以保持登陆舱在‘由动转静’这一着陆过程位于内部的陆战队员不会因为强大的惯性而变成一滩肉泥,

只需要在cmc动力装甲的保护下因为颠簸而干呕几下后,就可以通过被爆炸螺栓炸开的舱门提着c-14射钉枪冲出去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wagggh战斗。

“该我们出动了。”

随着轰隆的巨响过后,斯巴达战团长注意到了自己对面玩家头上的登陆舱壁的一个显示屏的数字变为了0,这说明他们现在已经安全的抵达了敌舰的内部,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群手持两百毫米火箭筒的敌人冲出来给登陆舱轰上十几二十枚,但斯巴达战团长并没有过多思考,

他率先手持盾牌冲了出去!

(在统合部各战团内部各个连队进行跳帮与反跳帮演习中,作为防守方的连队成员面对登陆舱的存在总会先用手边的各种重火力给它来上一轮‘洗礼’,这也造就了登陆舱具备两套互相独立、一大一小的护盾发生器的设计,

其中大的护盾发生器用来抵御跳帮过程中横飞的流弹,小的则用来抵挡登陆舱着陆后可能会面对的敌人凶猛攻击。)_&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