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汤丽的家里

180,汤丽的家里

“糟了,如果雾气太浓,遮天蔽日,我们看不到,就…………”

胡彤担心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惠兰把自己的手机开启飞行模式,又关闭。然后,重启手机,试图恢复信号。

可是,很失望,没有信号,还是那样,状态栏的信号颜色是灰色的,中间是个叉叉。

“难道周围没有基站?”

“进来的时候,你看手机有没有信号?”

“不知道呀,没看。我觉得有基站,可能屏蔽了信号发射而已。”

之前,雾气笼罩,可见度顶多才百米。

现在呢,可见度更低了,只有区区几十米。

“阴气往下沉,阳气往上升,如果我们爬到高处,是不是就可以看清楚方向了?”

“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哪里才是高处?要爬上去,也是费时费力,就算看清楚方向,我们也记不住东南西北呀。”

“还记得,那边来?那边去吗?”

“这边是来的路上,那边是去的路上。”

胡彤指了指前面的路,和后面的路。

“走。”

“去哪里呀?”

“当然是找出去的路呀。”

…………

二号路。

“刚才好险,差点掉下去了。”

“幸好你眼疾手快。”

“还有温姐的曲角,起了关键的作用。”

贾经拍了拍胸口。

刘丹也顺了一口气。

两个人都鄙视了汤丽一眼。

刚才,那么危险,如果按照说的去做,能顺利救人,大家也能顺利上来。

而汤丽却……

反过来想一想,人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面临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难免会惊慌失措,手慌脚乱。

加上着急,害怕,谁都未必会保持冷静。

责怪,没有太大作用。

对她的不满,却不敢直接说不出来,只好原谅了她。

毕竟,人家不是故意的。

而且,是三个人自愿的。

“你是怎么掉下去的?”

“采集山药。”

“一定有背篓,篮子之类的工具吧?”

贾经觉得,在山里干活,需要这些基本的工具。

“掉下去了。”汤丽指着悬崖边缘的斜坡。

“那你还打算捡回来吗?”

刘丹问道。

“掉了就掉了,捡不回来的。”

“也对呀,那么高的悬崖,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贾经同意这个说法。

“你是踩空了,滑了,失足掉下去的?”

温碧蓝问道。

“是的。”汤丽点头。

“怎么那么不小心呀?”

“应该带一根绳子,或者一根勾子之类的工具呀。”

贾经和刘丹各自说了一句。

“背篓跟着勾子一起掉下去了,镰刀也从手里滑落了。”

“所以,这些事要做好防护。遇到我们,或者周围有人,这件事好办,要是一个人也没有,你今天就小命不保了。”温碧蓝说。

“你一个人来吗?”

“嗯。”

“为何不找一个人跟你一起来?”

“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你一个人?”

“是的,不过我还有个邻居,我们采集山药去山下换零用钱。上次是她,这次是我。”

“你今年多大?”

“十五岁。”

“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呀。”

“没钱,没那个条件上学。我邻居家里有幼儿园和小学的课本,假期,或者放学之后,是她教我读书写字。”

“你们俩的关系不错?”

“两个爹娘生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只能凑合着过日子。”

“你的邻居,她叫什么名字?”

“名凉。”

“名什么?”贾经没听清楚。

“名字的名。两点水,凉爽的那个凉。”汤丽描述。

“发音挺标准的嘛。”

“是名凉教的好。”

汤丽傻笑。

“你住在哪里?我们送你回去。”

“不远,山的那边。”

汤丽指了一下方向。

“走,我们带你回去。”

“怎么好意思呢?”

“好人做到底,送神送到东嘛。”

…………

“你家叫什么名字?”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那里有很多水田。”

“水田?”

“是呀,田里还有很多鱼。”

“鱼不是生长在池塘里面吗?怎么在水田里?”

刘丹不懂。

“水田一年四季蓄水,或者说,常年蓄水。水流通了,就容易长出鱼苗。”

贾经说道。

“你不是农村来的,不知道吧?”

温碧蓝问道。

“知道呀,我也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只是,了解的不多。”

刘丹笑着,晃了一下脑袋。

…………

穿过一片树林,又从两百米倾斜而下的大路下去。

果然看到了一片水田。

有的水田里面的水比较深,堪比小型的池塘。

有的水田的比较浅,一眼就能看到底。

能明显的看到,鱼苗在水里游。

“到了,就是那里。。”

汤丽指着说。

“好久没来农村了。”

贾经感叹。

“是呀,绿色,环保,空气又清晰,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

温碧蓝说了一句。

到家之后。

一座瓦房,白色的墙壁,房子的前面是一片菜地。

旁边种着几棵果树。

看上去,跟世外桃源差不多。

“名凉姐,名凉姐。”

汤丽边走,边大声喊道。

听到喊声,名凉从屋里走出来。

“汤丽,你回来了。”

“回来了。”

“这几位是…………”

“在山上,我采集山药的时候,差点掉下去了,幸好遇到了她们。”

汤丽站在三个人的前面说道。

“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温碧蓝。”

“我叫刘丹。”

“我的名字叫贾经。”

三个人依次说了自己的名字。

“稀客,稀客呀,请进。”

名凉热情的把三个贵客迎接进了屋子。

贾经拉住了汤丽,说道∶“你的背篓丢了,工具掉了,山药也没了。你肯定没法交代,这点钱,你拿去。”

贾经往名凉手里塞了五百块钱的人民币。

数了一下,一共五张,都是五张的百元大钞。

“不能要,这个我不能收。”

汤丽拒绝了。

“收下吧,就当是给家里补贴用的,有剩余的,就当是我的心意。”

“不行呀,你们救了我,怎么能收你的钱呢?”

“拿着。”

“嘿,你们呆在外面做什么?赶紧进来呀。”

名凉喊道。

“好好好,这就进来。”

「拿着,别推辞了。」

贾经压低了声音说道。

「可是…………」

两个人小声的说了几句话。

贾经推着汤丽进了屋。

…………

“坐坐坐,农村比不上你们大城市,吃的用的,简陋了一点,你们可别介意呀。”

名凉笑着说。

“这是哪里的话?”

“你说这句话,可就见外了,啊。”

说完。

汤丽招待客人。

名凉去了厨房。

几分钟之后。

“来,喝水。”

名凉端着三碗红糖水,放在圆形的木桌上。

农村里的碗比城里的碗要大一些。

这碗红糖水发出浓烈的香甜味。

贾经不客气的喝了一口。

有红糖,有番薯,有薄荷,三种口味混合在一起。

比城里的山珍海味,那是好吃太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