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举行一场考试

叶知秋沉默没有说话,神情却不难看出对此人的改观,沉默须臾,微微提了提嗓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少夫人,小的叫刘长卿。”那人赶紧道。

“刘长卿,倒是个好名字。”叶知秋暗暗点头。“好,你留下。从今往后你就是我们学堂正式聘用的教书先生,希望刘夫子能如你刚才所言,成为一位人人敬重的好夫子。莫要辱没了你爷爷他老人家的名声才是。”

刘长卿激动不已,赶紧朝叶知秋行了个大礼。“谢……谢少夫人。少夫人放心,小的定当不遗余力全身心教书育人,报答少夫人的知遇之恩,也以此告慰死去爷爷的亡灵。”

这些年,他的生活一直穷困潦倒,难以安稳。如今做了夫子讨得了个稳定的生计,爷爷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来人,带刘夫子下去。”

叶知秋话音刚落,便有一人上前领着刘夫子去了别院,一来带他熟悉熟悉环境,二来也是为了给他讲讲学堂的规矩。

刘长卿走后,春秀上前对大家伙儿道,“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这饭也吃了工钱也领了,大家伙儿散了吧。”

大家伙见刘长卿被收留,纷纷动了留下来的念头。刘长卿那个呆头鹅都能留下来,他们比他精明能干一百倍,想来问题不大。

见大家伙儿不肯走,春秀拔了拔嗓音再次道,“怎么?不肯走?莫不是嫌工钱少?”

站在前排一个长相精明的人赶紧道,“春秀姑娘误会了,少夫人给的工钱比别家的都多,大家伙儿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会嫌少。”

“那你们是为何?”春秀冷着一张脸,莫不是觉得他们主仆二人女儿身好欺负?

那人赶紧赔着笑脸,来到叶知秋跟前道,“少夫人,实话跟您说了吧,大家伙儿都想跟着您干,不想走了。求少夫人将大家伙儿也都一并给留下吧。”

“是啊少夫人。”

“少夫人您就让我们留下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附和。

叶知秋面不改色,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春秀见状,赶紧上前,“少夫人,婢子现在就叫人将他们全部给轰出去。”

说完立马招呼身后几位带刀护卫上前,“来人,给我将这些人全都赶出去。”

自上次叶知秋中毒事件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有苏楠安排的随从跟随。这些随从其貌不扬,实则个个是他亲自挑选的顶尖高手。

“慢着。”叶知秋抬手示意他们退下。

往前靠近两步,上下扫视了刚才那人一眼,似笑非笑问他道,“想留下?”

那人以为她这是同意了,赶紧笑着点头。

叶知秋对他的回答不置可否,继而望向他身后的那群人,“你们也都想留下?”

大家伙儿一听,也都立即点头如捣蒜,纷纷表示想留下。

这苏家少夫人是个不缺钱的主,而且从这几天的相处来看,也是个极大方比较好糊弄的主家。

短短几天就又是给工钱又是给米的,临走了还招呼大家吃喝管够,饱吃了一顿。这在以往是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如此优质的主家错过了怕是再难寻了。

叶知秋低头笑而不语。

正当大家伙儿以为她答应了,却不料听她道,“大家伙儿想留下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这是学堂不是菜市场也不是采矿区,不是干有力气就办得了事当得了差的。”

一听这话,刚才那帮人纷纷有些泄了气。

来之前他们都打听过,说是这苏家少夫人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户之女,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个没主见好糊弄的主。却不想听她这口气,倒是有几分厉害。

为首的那人一想到刘长卿有些不服气,梗着脖子粗着嗓子问道,“那少夫人您说,要怎样您才肯收留大家伙儿?”

叶知秋抬头挺胸,字字铿锵道,“好说,三天后我会在学堂举行一场考试,考试分为三组分别对应三类不同的工种,凡通过考试、面试、背调之人便可被学堂录取。”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一阵骚乱。

“这,这还要考试?”

“是啊,我只听说过入朝为官要通过考试,这还从没听说过招工的还要参加考试。”

“这考试我知道是什么意思,这背调又是个啥玩意儿,怎么从未听说过。”

大家议论纷纷,很是不能理解。

这时春秀站了出来,大声道,“大家安静。”

众人慢慢安静下来,只听她继续道,“大家伙儿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咱们这是学堂顾名思义是学习知识的殿堂,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留的。这考试是为了筛选出能识文断字有一定学识见识的人。这面试是为了考察大家伙儿的为人处世是否合理,沟通是否顺畅,体态面貌等是否符合教书先生的形象。至于这背调嘛……”

春秀有些窘迫的看了一眼少夫人。

叶知秋给了她一个满意地眼神,看来之前送给春秀的书都有看进去。

只听她解释道,“这背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对考生的背景进行调查。学子们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咱们大邑国的未来,他们心思纯清内心净洁,与之朝夕相处的先生也好,伙夫也罢,我都绝不允许有任何暴戾之徒龌龊之徒玷污我的学堂。不过大家放心,只要你身世清白手上干净,没有做过任何违法乱纪道德败坏之事,这背调便对你们没有任何影响。这样说大家听懂了吗?”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听懂了。

他们都是出来下苦力挣点辛苦钱,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只求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虽然偶尔也争强好胜,欺软怕硬,但伤天害理的事情却从未做过。

然这背调他们不担心,可这考试却难倒了他们大部分人。

那个年代,世世代代为了一口吃的奔波,哪还有闲钱去读书识字。有些人会认得几个字算得几个数也得亏是在做工的东家跟前,囫囵吞枣偷摸着学了两下子,上不得台面。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其中也不乏几个家道中落的人,早些年上了几天学识了几个字。听闻此言,内心无比激动,万分庆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