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班主任是落入凡间的天之骄子

写东西挣稿费的理想一直很丰满,可关于未来的印象中,靠写东西赚的最大一笔钱好像就是在一个叫“xx小说”的平台上写的一篇叫《人性禁岛》的网络小说挣了两千多块钱,那点钱在那个时代啥也算不上。

胡若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现在就把他投给《故事汇》、《故事世界》一类的杂志呢?

也许很多事情自己只能是“预见”而改变不了,但小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刻在自己脑子里的,现在不过是提前拿了出来,应该能行的吧!

八九十年代,以“故事”开头的杂志有《故事汇》、《故事家》、《故事世界》等,在农村影响巨大,不但每个村都会有订阅,而且传阅率极高,胡若云最早看的课外书是《故事汇》,看的最多的也是《故事汇》,这本杂志应该也是当时影响最大的通俗类刊物。

胡若云的《人性禁岛》讲的是某公司销售冠军秦剑和五位同事享受公司奖励的东南亚十日游,游轮却在三天之后遭遇海难,本以为是天灾,谁知道背后却有着惊天阴谋。

无数乘客葬身大海,秦剑和一部分幸存者流落荒岛,没有淡水、没有食物,还有狼群袭击……历经艰险,意外获得海盗巨额赃物。wutu.org 螃蟹小说网

意外发现二战时岛国人建造的地下军火库……为了生存,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为了保命,与海盗做斗争;为了国家利益,与岛国鬼子的坚船利炮斗争!

全书共分“失落的世界”、“国之博弈”、“现实世界里的红与黑”三卷,因为最后一部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胡若云决定将他删掉,又将部分内容修改的更适合这个时代认知和理解。

二十六万字压缩到了不到十万字,纵使这样,一笔一划抄写在方格稿纸上也用了胡若云一个半月的晚自习时间,光稿纸用了将近4本。

厚厚的稿子无法用普通邮件寄发,只能走包裹,邮费又用去了将近五块钱。

种子播了下去,不知道能不能发芽,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

期中考试,胡若云总分考了374,在全班五十四名同学中排名24。

——胡若云也想着努力学习,凭实力考上一个哪怕是专科的大学,可是不行,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英语单词记不住,几何、代数学不会,物理、化学搞不明白。

胡若云再次发现,有些预见只能是预见,真的是无法改变。

胡若云写信给彪哥:“你个‘学渣,混在人家一中,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是不是又拉低了人家一中的平均分数线?”

彪哥回信了,说江秋莹期中考了595,赵洪涛考了523,李向前考了541……最后才在信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哭”的表情,说自己才考了423分。

最后,又问胡若云考了多少。

彪哥的进步让胡若云理解了未来的时代里,为什么那么多的家庭哪怕是花钱、找关系都要去择校了,好学校的校风、老师水平、学习氛围真的是不一样吧!

但彪哥的进步也让他心里很不平衡,给彪哥的回信中,他恶作剧地不说自己考了多少,而是回信说:“你猜!”

班主任王老师大名王洪剑,是学校“青桔文学社”的指导员,也曾是县一中的学霸、他们那一届毕业生里的风云人物,去年刚从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毕业。

同学们中间都在传王老师省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也是一个牛逼人物:学生会主席、学通社社长!写诗、写小说,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全省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并取得三等奖!

据说本来可以留校的,但在临毕业的时候不知道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但没能留校,就连安南县的学校也都不敢录用他。

而安南县八中位处高桥镇,正儿八经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愿意到县城工作,不愿意“下乡”,就连之前分配过来的一些老师也都陆续想办法调离了这里,实在是师资缺乏,求贤若渴。

老校长郑直就顶着风险、扛着压力把王老师招到了安南县第八高中,但他解决不了王老师的入编问题。所以,直到现在王洪剑也只是一个代教,虽然年年受到学校、县里表彰,可就是无法转成正式教师,平时干着和其他正式老师一样的活,却享受不到正式老师一样的福利待遇。

王老师爱读书,也爱写作,他的很多作品散见于省内外的各级报刊杂志,有的还获过奖,因为共同的爱好,王老师和胡若云有点不像是师生,更像是一对忘年交的朋友,或者说是极有共同语言的文友。

胡若云虽然大部分科目学习不怎么样,但语文还凑合,加上有文学这个纽带,就得到了王老师的另眼相看。

胡若云的《人性禁岛》王老师认真看了,他自己虽然不写这类“俗东西”,却给出了:“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的评价。

并对胡若云说:“我要是《故事汇》的编辑,绝对会采用你这篇作品。”

让胡若云很受鼓舞。

改革开放十多年,农业发展迅猛,农村、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伸向农民口袋里的手也越来越多:各级学校大量所谓“教辅”、供销社独家经营的高价农资、各部门强令百姓办理的这证那证……

就连春节前必备的春联、鞭炮,经营者都需要到乡文化站办理相关收费的证件,否则被乡里的“执法”发现,就会没收你的东西。

这时候的王老师也就才二十二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恃才傲物,对这些现象很是排斥。

大概文人都是有这种毛病的,心里有话的时候不说出来能憋疯。但说出来之后又有两个结果:一是没有足够高的平台,你说就说,反正影响不大,当事人就当你放了一个屁!二是你说的话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你又扛不住巨大影响之后引起的后果……

王老师笔下的诗歌、散文等纯文学作品越写越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调查报告、言论越来越多,文笔也越来越犀利、越来越尖锐。

后来,王老师真的因为“乱说话”“捅了娄子”,不但受了处分,还差点丢了这个代教的临时饭碗。

直到后来江北大学实用人才性质的大专毕业,胡若云才认识到,虽然体制内的媒体人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比较多,但那也是有组织的。

作为个人,不管你说的如何正确、如何有道理,都是你的一家之言,是没有组织给你背书的,也就很容易出事情。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