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装甲类恐龙

1.9亿年前...有骨板利刃且披甲的恐龙。

对比蛙吃骨共享的形象,江茶脑中思绪飞速运转。

“这可能不是甲龙下目的成员,而是甲龙和剑龙共同的祖先!”

装甲亚目!

“玉溪龙!”

模式种:科氏玉溪龙

前些年发现了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太少,不足以确认身份。

直到今年,古生物科考队才发表了化石描述相关的论文。

玉溪龙既有剑龙的特征,也有甲龙的特征,属于它们共同的祖先。

回忆科氏玉溪龙所在的化石组,和鸭梨市隔了上百公里。

对于大型食草恐龙来说,这些距离跨度足以被它们的活动范围覆盖。

江茶带上手套抚摸着化石,“这可就厉害了啊...”

玉溪龙只是“模式种”,还未成为广泛认可的“有效种”。

还能借此机会和郑崇德教授充分接触,也有机会接触到鸭梨大学另一个可能和【浮屠照冥】有关的研究生。

若是能从曲流村找出更多玉溪龙的化石,学术贡献不可估量...

但这个想法有点太天真。

恐龙化石岂是那么容易找的,玉溪龙化石被水冲上河岸,可能来自上游,溯源到高山融雪或者大江大河里。

只能说明天去曲流村碰碰运气,没找到其他化石属于正常情况,那就带着现有的玉溪龙化石去见郑教授。jiqu.org 楼兰小说网

后续的行动计划敲定,江茶隔天起了个大早,再次前往曲流村。

村子还沉浸在昨日欢庆的余韵中,见江大师前来,早期干活的村民纷纷好奇凑近。

“没事没事。”

相隔一夜,江茶早已想好说辞,“这方山水颇有灵性,我想借船游览几番,感悟天地奥妙。”

村民们不太听得懂之乎者也,只知道江大师有需求,尽力满足便是。

独自乘坐竹排,江茶把蛙吃骨丢入水中,大青蛙在水下托举竹排快速游动。

移动过程中,蛙吃骨能嗅探到附近存在的骨骼。

先排除活物,再筛选年份久到惊人的石化骨骼,以求寻找到其他化石。

“神差大人,没有昨晚那类骨头。”

“正常。”

河道里没有恐龙化石的气息,石头被冲上岸的河流分叉口也没有。

大多数恐龙化石是在修桥、石油钻井、开垦等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只要不是运气爆表,考古工作空手而回属于正常现象。

江茶翻动手机屏幕,在联系人列表找到“郑崇德教授”,却迟迟没有按下拨号键。

一年多前,六十来岁的郑教授在垮塌的墓区深处被困超过一周方才获救,过了不少时日才出院。

再往后,郑教授退休,据说身体虚弱,精神状况不佳,大多数时间昏昏沉沉的,可能是留下了病根。

一番斟酌,江茶只发出短信,说是近期获得了恐龙化石,想见郑教授一面。

短信发出,直到江茶在曲流村吃完晚饭,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可能郑教授已经不用这个号码了,也可能是不想再面对当年留下的心理阴影。

不管对方什么情况,在得到确切结论前,江茶打算继续往曲流村后方的山里搜一搜。

两块残缺的尾骨分量不够,说是玉溪龙空口无凭,那就尝试拿更多的筹码去见郑教授。

在曲流村住一夜,江茶在隔天清晨给另一个号码发了消息。

那是郑教授的儿子。

教授获救后精神状态不佳,又他的儿子负责和江茶联络。

转眼一年多没交流了。

修饰短信中的措辞,尽可能显得不那么唐突,江茶发出消息,说法依然是有学术问题,没联系上郑教授,所以问问情况。

“蛙吃骨,我们走!”

乘竹排渡过河道,江茶往曲流村北面的山中进发。

这里人迹罕至,大青蛙肆无忌惮沿着河流一侧蹦蹦跳跳,肚皮与地面碰撞,发出拍打水气球般的响动。

半天搜索无果,江茶打开登山包,草草以便携食品解决一顿午饭。

喝着保温杯里的麦茶眺望水光山色,别有一番风味,不由让江茶回想起就读鸭梨大学时野外勘探的岁月。

手机铃声打破浪花与山风交织的自然音律。

屏幕上显示着来电人:郑承泽

这是郑教授的儿子,鸭梨市知名大企业家,估计是忙了一天,此时才有时间回电。

“江先生。”郑承泽语气沉稳,带着十足的力量感,“希望你不要再找我父亲了。”

静。

江茶没想到得到了个如此强硬的回复,一时语塞。

电话里的声音还在持续。

“江先生,我们家非常感激你的恩情,你只要别太过分,想要什么价位的补偿直说。”

“这不是钱的问题。”

“世人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遇上的问题基本都靠钱解决。”郑承泽顿了几秒,“待会儿还有会议,你有要求快些提,或者改天发信息告诉我。”

“我...”

神差大人!

江茶组织语言的瞬间,蛙吃骨忽然传来意念信息。

发现那种叫化石的骨头了,好像挺多的,埋得有点深!

“郑先生,我不要其他酬劳。”江茶的思路转得飞快,“麻烦给郑教授带个话,鸭梨市周边有未被探明的化石床,其中存在玉溪龙。”

“我父亲已经不做科研...”

“郑先生。”江茶加重了语调,“我没想跟郑教授邀功,也没想请他送我重回学术道路,麻烦告知这句话即可。”

短暂叹息,郑承泽知道自己没法敷衍父亲的救命恩人,“话我会带到的。”

“嗯。”

通话结束,江茶放下保温壶,直奔蛙吃骨所在位置。

沿河的陡峭山壁内凹出个“V”字型,本该平静的河水再次汹涌撞击,不断翻腾起碎花白浪。

“条件这么恶劣的吗?!”

水流汹汹,影响不到蛙吃骨,它舒舒服服泡在河里,任浪潮翻涌。

解下背包,江茶一跃跳过尖利的碎石,双手扣在岩壁上。

若非有修行底子,别说徒手了,带上专业工具未必敢单人攀爬过去。

勉强找到个可立足的凸岩,江茶蹲身细看河水冲刷的位置,已有一部分化石被蛙吃骨从岩体内掘出…

(科氏玉溪龙。2022年3月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发表于期刊《eLife》)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