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挣脱(2)

“漪芸,”梦魇忽然问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你知道那件事吗?”

“哪件事?”

“H-2侦察机。”

提起此事,林漪芸眼前一亮,随即向梦魇投去轻嗔薄怒的一瞥:搞情报的,还能不知道这件事?你何不问问街边下棋的,拣棋最臭的问,看他不知道胡荣华?又何不问问苦逼码字的,拣扑街最狠的问,看他知不知道中原五伯?

同理,搞情报的,焉能不认识巧妙运筹,击落H-2的前辈高人?

这话问的,怎么形容呢?

气死偶赖!

观众姥爷须知,蓝星百年前爆发过两场世界级大战,战火之后,蓝星世界局势更加紧张,敌对国家忌惮海临国的崛起,专门在海临国周边培养代理国,为此,甚至不惜将当时世界独一份的超高度巡航侦察机H-2部署在代理国,以随时监视海临国发展程度。

这个“独一份“,就是字面上的独一份,是数字上的独一份。

举个简单的例子,因当时材料科学远未如现在这样发达,飞机引擎片用的合金材料,无法以各种金属成分淬炼合成,而是直接在自然界矿石中提取。即或用含量高的上品矿石,每50万吨矿石中,也仅能提取100克,加上耗损后,每100克所需矿石就飙升到60万吨了。

60万吨,这个数字又该怎样形容呢?想象一下,日夜飞驰在路上的拖挂“百吨王”,平均6000辆百吨王满载矿石的情况下,能够供提炼厂提炼出100克。6000辆百吨王,如若一字长蛇地列阵,则绵延120公里,可从一省的南头连到北头。

而每个飞机引擎片,约重200公斤。

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敌对国家为了尽快完成H-2的制作,征用了年吞吐量千万吨级的大型提炼厂数十个,百万吨级的数百个,十万吨级则不计其数,工人们日夜赶工,终于,几乎是倾战后举国之力造出了之前仅存在于物理学家设想中的H-2。

H-2侦察机也没辜负一手孵化出它这个怪物的野心家们,它能在极短的升空距离内,几乎以接近65度倾角的方式斜插入三万一千米的高空,而后飞抵海临国上空,凭借机上携带的超远距对焦相机完成侦查。

对于H-2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为,找国际组织是没用的,因为,领土之上三万米,属于一国领空范围,三万米之上,则如“公海”一样,是为各国“公共空域”。

海临国为此召开紧急会议——既然国际组织没得指望,只能“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翻译成人话,就是不劳诸位动手,我自个儿卷起袖子,捶丫的。

借用方才夜枭提到的类比,敌国军事科技水平,可比为研究生,海临国,恐怕还不到高中水准。硬捶,吃亏的必然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就在这种情形下,有位谍战前辈,只一个人潜入,带着初中物理实验室随处可见的小玩意儿,完成了对H-2的绝杀!

而梦魇,主动提起这个例子,是否表示,他今天能能像那个前辈高人一样,创造初中生战胜研究生的神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