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海客赵义(上)

铜陵的南部山系属池州的九华山脉,它是由一长二短三条相对独立的东偏北西走向的小山系组成,最南边的山系最长的一条一直延续到繁昌,与北边的长江将铜陵包成一个橄榄形。出了山,是南陵县至青阳的一个平原走廊,过了这个平原就进入了是著名的由天目山、黄山、九华山脉组成的皖南山区。

高宠记得的原新四军就在离铜陵并不太远的径县。虽然出南部山区就到了径县,但要到宁国去,一般并不走径县。去宁国的路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铜陵经径县,往东南到宁国,关裕他们就是走这条路,另一条东线,是东出铜陵走宣城到宁国。南线相对东线这条路不但难走,路线更远。东线路程约280里,而南线则超过了三百多里。

高宠走的是东线官道,虽是官道却是只有五六尺的土路,一下雨则泥泞不堪。山区的官道有时也不过三尺。山区有很多坡岭,车辆需要有人在前面拉着上坡。有时因为比较陡峭,也需人顶着下坡。所以以车走行脚运输,往往要几车合伙走道,在平原还好说,这走山岭,一个人走不但困难还很危险。

这行脚运输用独轮车可比以前的挑夫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古话说,长程无轻担,一个挑夫挑着百十斤那是力气好的,一般人也就挑几十斤走这长途。而且停停歇歇,也没个时间概念。高宠做出这个独轮车,不几日也就风行这一带,慢慢越传越远,车厂的生意好的没话说。

高宠回想前世去宁国开车也就二三个小时的事,可现在要实现汽车也不知地那一年,虽然高宠想到时把这个做出来,但就现在的条件显然是绝无可能的。

路两边都是原生林,空气清新,偶然,车行的人在这山谷中,每隔一段时间或里程,就吆呼两声,这是习惯,如果前面有人,也会回应。

每隔五里、十里,还有让人歇脚、避雨的凉亭,有的四面透风,建在路边,有的是建在道路的中间,两头是圆顶门洞,道路在凉亭中间一穿而过。这些都是一些乡绅富户做的善事。偶尔还有一两间山神土地的庙宇,也有些香火。

路上并不安全,听行脚挑夫说起,路上也有强盗拦路抢劫的,一两人走路要分外小心,特别这些年头战乱不断,土匪聚众占山的越来越多,北宋有梁山水浒、方腊,现大大小小的土匪更是不胜期数。这些年李成被剿,战败投降了刘豫,鄱阳湖的杨幺正让官家头痛,这些可都是超级大土匪。高宠一离铜陵城就派出了斥候,一是让他们养成习惯,再一个方面,这路上的确不安全,小心为上。这斥候的身上带着炮仗、火柴,两人一拨,这是斥候的最低配置,万一有事比单枪匹马要好的多。

走了半日,尚未走出铜陵县境。在这时日已入夏,在这山里行走,路边均是大树,山风习习,并不太热,但行脚拉车很是辛苦,高宠一行在山边的凉亭休息就吃食,补充些山水。

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林间有小鸟欢快地叫着,高宠带着大柱,边上跟着车行的管事,往山脚小溪走去。这管事,平常一般并不出行,这次是大少爷去宁国,所以他小心地跟着,一路上介绍行脚规矩和路上的情况,十分地勤快。他们走过了一个小坡,却看到溪边有两大三小五只几麂在溪边安静地喝着水,十分的悠闲。

“大少爷,你看黄麂,我去打杀一只,咱们晚上吃麂肉。”高宠还在考虑这麂子野生动物要不要杀的问题,这大柱的弩箭已射了出去。一百多米,那头最大的公麂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倒下了,其它几只远远跑开不住哀鸣。

“杀一只够了,不要再杀了!”看到这个家伙又要拉弦上箭,高宠赶紧叫停。

“为什么?”大柱有些迷惑。

“你吃得了那么多么?杀了另外那只大,的三只小的就活不了了,下次你就吃不到了。”

大柱的箭法不错,又快又准。箭支从前腿的侧后射进去正中心脏。这只麂子只稍大有角,还有一对小獠牙,四、五十多斤的样子,在麂内是属于比较壮的了,麂子很少超过50斤的,足够大家好好吃一顿了。收回箭支,续好水,高宠洗了把脸,大柱把这一只麂子扛在肩上,跟着往回走。

吃过午饭大家继续向宁国赶去。

“大少爷,过了这段,靠近南陵的山一带并不安全,常有盗贼出没,我们还是小心一些。按这个速度估计在傍晚到工山镇的小王村,我们可以在那歇一晚,出了小王村,到宁国前都是平路了。”高宠听车行管事这样说,马上再叫上两个护卫,前出两三里侦察。

一路上大家小心戒备,但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盗贼拦跑抢劫,平安地到了小王村。

这里的山还是比较高,并没有出山,小王村就座落在在一个山坳里,村子有百来十户人家也算是个大村落了。一条大路穿过整个村子,路即是街,街即是路。街两边有很多店辅,有山货行、茶楼、客栈。每隔两三天,人们自发地在这聚集成市,有宣城、铜陵过来的商贩、也有山民和庄户交易一些日杂用品和地特产、山货皮毛,很是热闹。

高宠一行找了一家较大的客栈,住了下来。

“店小二,把这只麂子让你们厨房收拾一下,再添些好的菜食上来”大柱把一头麂子扔在小二面前,对小二说。

“好嘞,这就给你们办,你们还要不要些酒,我们这里可有新进的佳酿,‘高家五粮液’保证你们喜欢。”

“高家五粮液?”高宠来了兴致,高家的酒卖到这里来了?这也难怪,这里是铜陵去宣城、临安的必经之四路,有这五粮液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五粮液这么高的价格在这还有销路。

“这酒怎么卖?”

“二贯铜钱一杯,这可是最好的酒,是高家的最新发明,听说官家要把这酒定为宫中贡品呢。这酒喝到嗓子里会打跟斗,保证你喝了不冤枉。”这酒一杯约二两,一斤八杯,一斤酒就是八贯,看到店里还有几个人在喝这白酒的。这高宠并不知道,高家的五粮液在临安是高档酒宴的必备佳酿。没有这五粮液,这酒宴就不上档次了,用现代人的说法,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如果你还没有喝过的话,你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一人来一杯”。高宠车上就有这酒,但高宠还给每一人要了一杯,也不想大家多喝,在路上毕竟不安全。辛苦了一天,大家慢慢地喝着酒,高宠也和大家一样,难得享受这份平静,安宁。

“听说宁国的海螺山出了盗匪,是从江北边过来的,前几天在港口杀了人,现在没人往里走,我家隔壁老四,回家后怕得要死,几天不敢出门。”

“这个事情关节,我清楚,他们倒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一位宣城的客商在边上说道。

“听仁兄的口气好象知道很多,能给详细说说么,你的酒我请了。”还没等高宠问话,关裕就迫不极待问道。

“老兄客气了,说起这支盗匪我还真有些了解。这要从金兵攻打两淮说起。”

原来在海州有一海客,赵姓,单名一个义字,五十出头,与现官家是一个是同宗还是同族,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年轻时与人跑海外,赚了些钱,家境也慢慢充实起来,娶了个漂亮的媳妇,这媳妇倒是很真气,给他生了三个儿子,日子也过得恩爱幸福。这十年二十年过去,几个儿子老长大了,个个喜欢打拳弄棒,有些功夫,偶尔也跟人出海,做些买卖。

可这金人,打破了大宋的京城,抓走了宋国的皇上太上皇,并继续向南攻了过来,这美好的日子眼看就结束了。这金兵势如破竹,到了海州,受到了抵抗。

这位赵哥散尽了家财,带着三个儿子组织了一支由子弟、乡勇组成的义军,有三百多人,加入的战场。但杯水车薪,战局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官家还是战败了,打了一年多,这赵家义军也剩百十号人,赵家的儿子也死了二个。宋金议和后,赵家子弟退到了这宣城。

这赵家义军,打仗勇敢,抗金有功,但只是乡勇,没有编制官家并不认可,奖赏很长时间也没有下来,也不知道有没有。到了宣城,百多号人还有一部分家属,这没吃没喝的就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手下的人也散了,打些零活,养家糊口。但也因此与城里的势力起了冲突。但抗金有功有屁用啊,在宣城,你赵家就是一个外来户,三整两整,儿子赵桓莫名其妙成了罪犯收了监。赵义求爷爷告奶奶地,家里最后一点积蓄也化了个精光,钱化出去了,可人还没弄回来,你看这事整的。这可把赵家的上下气坏了,他们都是从战场上下来,见过血的。原赵桓的几个手下,动员了一些人,晚上到了州府的牢房把这赵家老二给劫了出来,这样赵义这帮人在宣城也呆不下去了,连夜抢了城门上了海螺山,落盗为寇了。

前两天的战事就是宣城的厢军进山围剿,但厢军的战斗力怎么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赵军义军的对手,加上人手也不够,折羽而归。

这支盗匪让人同情,看来这个赵义也是个敢做敢为有决断的人。高宠想着去会会这个赵义。

众人也不管这个赵义,早早洗了歇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