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开幕

华夏国际青年电影节在沪城电视台大厦举行,正巧宁昊的工作室也在沪城。

于是,张凯卫来到沪城的第一时间就找上了宁昊,两人前去工作室观摩了一下午。

然后,两人去一家饭店饱餐一顿后,才赶往沪城电视台。

随行而来的,还有好久不见的陈四城,他的面貌黝黑,显然是整个夏天都在外面拍摄。

“《唐人街探案》拍了吗?”张凯卫问。

“前两天刚刚拍完,可把我累死了。”陈四城笑着说道。

张凯卫暗暗心惊,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唐人街探案》的拍摄居然就已经完成了?

工作室效率出奇的高,他自己的小作坊根本没法比。

“不急,《唐人街探案》我打算让四城在春节期间上映,剩下的这几个月,好好打磨作品,今年的工作室状态低迷,就靠这部影片喘口气了。”宁昊说。

“对了,凯卫,如果你的《苏城森林》能够获得最佳影片奖,你就搬来沪城吧,以后影片制作工作室全程包揽,编剧、导演职位随你挑,另外,我手里还有几个综艺节目的邀约,回头分你一个。”

“谢谢宁导照顾,凡事还没有定论,等《苏城森林》的评奖结果出来再议。”

“嗯。”宁昊点点头。

他只是把这些好话放在前头。

《苏城森林》想要获得最佳影片奖难上加难,尽管来参赛的作品大部分是新人导演的作品,像李大维那种赖在青年电影节不走的导演少之又少,但是上乘之作却不在少数。

华夏国际青年电影节,十五类奖项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等等。

其中每一年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每一部都是业内翘楚,宁昊的《疯狂的石头》就是其中一届的最佳影片。

而《疯狂的石头》之所以能够上映,也跟最佳影片奖联系密切。

因为只要能够斩获最佳影片奖,这部影片就能够在国内的大荧幕上映。

获得其他奖项的通通没有此等殊荣。

宁昊把它作为前提条件提出来,也是这个原因。

衡量影片的好坏无非是票房和口碑,票房代表了影片在物质层面上的价格,口碑代表了影片在精神层面的价值。

一部好的影片,多数是两者兼具。

只有《苏城森林》荣获最佳影片奖,才能证明他在口碑上的胜利,继而显现出他的价值来。

这样,才能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让宁昊放心投资。

因为张凯卫的《唐人街探案》以及《啥是佩奇?》,宁昊已经初步信任张凯卫的能力。

同时,他也投桃报李,给了张凯卫金钱和地位。

甚至为了张凯卫铲除李大维这个竞争对手,不惜拿出保命底牌。

接下来,

就要看《苏城森林》的表现了。

……

沪城电视台大型活动厅。

张凯卫和陈四城为了避嫌,没有和宁昊一起进入会场,两人并步来到下面的席位,席位上有标注他们的姓名,两人被分到一起。

想必是宁昊的刻意安排。

距离电影节开场还有半个小时,需要参加活动的人全数到齐。

张凯卫环顾四周,发现其他电影的制作人员都是成堆聚集,一部影片的导演、摄影师、演员等,全部出现。

张凯卫皱皱眉,他接到电影节邀请的时候,也是想要这样安排。

奈何《苏城森林》的制作人员,全都有事请假,让张凯卫一个人来代劳。

就连叶诗诗也不愿意掺这趟浑水。

“孤家寡人呀,真可怜,也就我勉为其难的和你在一起。”陈四城嬉皮笑脸。

“你也可以不来的。”张凯卫回应道。

“啧啧啧,臭男人就是嘴硬。”陈四城双手环胸,别过头去。

张凯卫没有理他。

距离开场还有三分钟。

张凯卫没看见李大维的身影,心中大抵明晰了情况。

虽然新闻还没报道出李大维的罪行,但张凯卫由小道消息得知,夏莉已经将罪证递交给法院,李大维被带走调查。

一会的评奖活动,指定与他无缘了。

在张凯卫寻找李大维的时候,眼神正好扫过范之帆。

范之帆看见他身边的陈四城,眉毛一凝,只是冷漠的摆了摆手。

“不用感慨世道炎凉,你们今天晚上是竞争者,还指望对手给你什么好脸色吗?”陈四城觉察到张凯卫的不解,冷笑着说道。

紧接着,他又提醒道。

“电影圈里划分阵营很明确,她现在是冯大罡的手下,你是宁昊的手下,即使宁昊和冯大罡熟络,你们也不能走得太近。”

“这个道理用你告诉我?”

张凯卫转过头,正襟危坐。

……

“华夏国际青年电影节正式开始。”

“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的赛事评委入场,他们分别是姜双全导演。”

“啪啪啪。”

下面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下一秒,姜双全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身穿一身深棕色皮夹克,镇定自如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的座位位于评委席的正中央,足以见得他超高的地位。

按照道理来说,冯大罡是评委之中辈分最高的人,但是影视圈的现实就是。

流量和名气为王。

姜双全近些年推出的影视作品,叫座又叫好,反观冯大罡,已是江郎才尽,全靠以往的成就和岁数撑腰。

“冯大罡导演,宁浩导演。”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冯大罡和宁昊走上舞台,不咸不淡的跟下面的人打了声招呼,前往自己的座位。

跟姜双全相比,他们两的气质确实要矮上一截。

后面跟随而来的,是几大电影学院的教授,其中华夏电影学院的一位教授,宁方舟,是张凯卫大学时期的辅导员。

两人的关系不算熟络,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毕了业,没有任何联系。

八位评委就坐,还有三十位影评人和观众坐在了嘉宾席,他们一个个讨论的热火朝天,仿佛是来参加宴会的。

张凯卫对此无奈,对台上的这些家伙而言,今天最重要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笼络其他行业资源。

不仅仅是他们,姜双全三人来到此地,找寻能够继承的青年导演,也是一样的目的。

而台下的青年导演们,就像是商场上的摊贩,他们的电影是商品,等待多位顾客的精挑细选,期望能够卖出去一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