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换亲换来的媳妇

是的。

穿越了十来天。

结婚了十来天,他们没有洞房。

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接受了原主的记忆后。

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媳妇的来历。

记忆中,她根本就不是正儿八经娶回来的女人。

而是大他五岁的姐姐,用换亲的方式帮他换过来的。

同时,郭小乔也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像个物品一般,用她给她的哥哥换回家一个媳妇。

这样的结果,就是两家两个未婚的男人,都娶回了媳妇。

至于两个女的,反正早晚都要嫁人,嫁给谁不是嫁?

如此一来,四个人的婚姻一下子解决。

如此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

时新华不能改变什么。

因为,这个身体的姐姐比他早结婚一个月。

等他占据这个身体的时候,早就生米煮成了熟饭,想退回自己的婚事把姐姐换回来也为时已晚。

每每想起这一点,他心里就觉得别扭。

他不是原身,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姐姐这样的付出。

堂堂一个男人,靠自己的姐姐用一辈子给自己换来一个媳妇。

这让他这个穿越客,有点接受不了。

尽管他知道,换亲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

但是他还是难以接受。

当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他也不会傻傻的把属于自己的媳妇送出去。

他只是等着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理由说服自己而已。

这些天,跟郭小乔慢慢熟悉。

对郭小乔的哥哥也有了一些了解。

庆幸的是,郭小乔的哥哥并不是什么有缺陷的人。

仅仅是个子有点低,不善言辞而已。

所以,长到二十八岁的他,依然光棍一个。

偏偏他还是他们郭家唯一的男子。

这要是打一辈子光棍,岂不是断了郭家的香火?

正因为此,他父母想到了给他换一门亲事。

郭家有四个姑娘,其中两个比他大,早就已经结婚,下面又是两个妹妹,大点的那个今年二十五,也已经结婚。

唯有这个最小的郭小乔。

才十八岁。

成了唯一可以帮她哥哥换媳妇的人。

最后,一家人给郭小乔做思想工作,终于让她答应了换亲。

至于时新华。

他们家的情况有点小复杂。

他们一家本有五口人。

除了父母他还有两个姐姐。

大姐时新荣大他五岁,二姐时新枝大他三岁。

至于父母则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因病去了性命。

当时,刚刚二十岁的大姐时新荣作为家中的老大姐,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父亲的工作,也由大姐暂代。

这一代,就是好几年。

期间,把二姐时新枝嫁了出去。

但是她自己,从一个二十岁的少女,直接代到二十五岁,成了这个时代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今年,时新华二十岁。

大姐时新荣刚过年,就把暂代父亲的工作,转给了时新华。

然后便开始在家给他张罗起了对象。

可惜她想不到,那些经过媒婆介绍的女子,一听到嫁到他们家后没有公公婆婆帮衬,一个个的都不愿意嫁过来。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劳力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正常二十岁左右的男子结婚,父母也就四十来岁,少说能为家里干十几年。

哪怕没有工作,也能找个小活挣点钱。

而且家里有人,人丁兴旺才不会被人欺负,分配的粮食才会更多。

到时候,一人少吃一点,就能多凑出多一人吃的粮食。

所以家中有公婆帮忙,那小日子才值得期待。

像他们家没有父母帮衬,全靠一个二十五岁的女人把持,谁愿意嫁过来?

所以,时新荣从年初张罗到年底,张罗了大半年,硬是帮时新华张罗不到一个好一点的媳妇。

当然,也有愿意的。

只是那些愿意的,不是歪瓜裂枣就是人有点问题。

她这个当亲姐的,自然不会同意。

就在她毫无办法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媒婆把郭小乔家的情况说给了她。

并且告诉她,只要她愿意嫁给郭小乔的哥哥。

那么郭家就把郭小乔嫁给时新华当媳妇。

时新荣一听,根本就不不问郭小乔的哥哥有没有问题。

直接就要求去见见郭小乔。

这一见,直接就同意了这次的换亲。

一个月后,时新荣嫁了过去。

又是一个月。

郭小乔就被自己的亲嫂子,生拉硬扯的带到了时家,然后带着时新华去了民政局,当场领了结婚证。

然后才带着满意的笑容,眼角流着泪走了。

可是,她怕是如何都想不到。

这个让她用整个青春年华,换来中意媳妇的弟弟。

会在新婚之夜,因为一处小小的结冰而一命呜呼。

要是她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愿意离去。

或者干脆不这么着急给她弟弟介绍对象。

可惜,一切都是命。

无可挽回。

唯一幸运的是,他弟弟走之后。

来了另外一个灵魂,占据了她弟弟的身体,接受了她弟弟的记忆。

使得她弟弟,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

并且,比他的弟弟优秀太多。

……

思绪间。

时新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这是一个临街的破旧院子。

院子不大,但是也不小。

类似后世七八十年代农村的那种小院子。

院子有堂屋三间,西屋两间。

东屋是个杂物间,旁边还有一个地窖,里面放的是储存起来的大白菜还有萝卜。

中间是一处大大的空地。

南边是一堵围墙外加一个木质的厚实大门。

大门通体用五六公分的木板制成,可比后世那些铁皮门结实多了。

一开始知道这个院子是自己家的时候。

时新华心中很是意外。

原身的父亲就是一个四级工而已,怎么会有一个单独的院子?

可是在浏览的原主的记忆之后,他才明白。

像他们家这种院子,在这个年代是最不招人喜欢的。

这个年代无论干什么都讲究集体。

他们这样的独门独户,遇到事情连个帮忙的也找不到,谁会喜欢?

要说最招人喜欢的,还是厂里面专门给工人们建的房子。

听说是按照北方老大哥的模式建的,

统一模式的三层小楼。

一层楼住上他二三十户人家,三层就是百十户人家上千人,家家通水管,户户干净卫生,还漂亮美观。

遇到事情,小事附近三五家,大事一栋楼的人都能出来。

这才叫集体,这才叫时代精神。

所有的工人,都以能够分住在这里面为荣,住进去感觉就能高人一等。

接下来,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房子,比如三四进的四合院之类的那种地方。

一个大院子住上一二十户,百十口人。

一遇到什么事情,全院的人们相互帮忙、共渡难关,也算是个小集体。

最后,才是他们这样的独门独院。

这里脱离集体,下班之后游离在集体之外。

不符合时代精神。

所以,是最不受欢迎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