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抢蛋糕

太极殿之会的余晖还没有散去,长安城中的百姓,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所有人都乐此不疲地讨论这件事给天下带来的影响。

还没等他们议论出个结果,又一件事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以皇长子中山王为首,三公三省,六部九寺的头头们纷纷奉诏离京,前往骊山面圣,各家的仪仗队伍加起来绵延出去足有数里。

自从新君登基至今,除了和西突厥大战那一次,从来没有如此大张旗鼓地一次性召见这么多臣子,更是从来没有在华清宫召见过群臣。

突发的变故,让所有人都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太极殿之会的事情,顿时被大家抛诸脑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向骊山方向,各种流言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甚至有人猜测,是不是皇帝在泡温泉的时候出了意外,这才着急让皇长子和几位重臣前往,准备在华清宫来个灵前继位。

对于这种臆想,只能说,中国老百姓们的脑洞,真不是一般的深......

......

骊山,华清宫。

李承乾并不知道他在某些人的心里已经成了“先帝”,皇帝陛下此刻正在九龙殿接见从长安连夜赶来的一众臣工。

见礼已毕,为首的李建成首先开口说道:“未知陛下今日召见臣等有何训示?”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李承乾斜靠在御座的扶手上,平静道:“朕今日召见诸位卿家,确实有一件要事,需要诸卿议论议论......”

说到这里,李承乾转头看向坐在一边的李治,吩咐道:“晋王,将你在塞上所见,与诸位卿家说一说吧。”

“唯。”

李治答应一声,转而面向众人,将自己在瑶池的经历,原原本本描述了一遍。

听着李治的陈述,几个出身九寺五监的大臣脸色都不怎么好看,相反,三省六部的人则都露出笑容。

之所以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全都是因为“利益”二字。

......

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相当于大唐的参众两院。

两方人马,都想把更多的权力揽到自己怀里。

高祖和先帝时期,三省六部基本上是压着九寺五监揍。

可是自从李承乾登基,墨苑和天海商号的先后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势力格局。

掌握了技术,又有了比国库还多的钱粮,卿臣们的尾巴也都翘了起来。

曾经只会唯唯诺诺的九寺五监,如今也敢跟三省六部对着干了。

自从上次少府令杨毅和将作大匠阎立德主动上门打架,三省六部内部就已经形成共识——六部内的矛盾暂且先搁置,先联手把九寺五监按趴下再说。

如今皇帝既然主动提起天海商号的事,那就怪不得他们了。

李治的话刚说完,那边,作为太府和天海商号的直接竞争对手,户部尚书于志宁就出列拜道:“陛下,天海商号如今每岁收入数百万贯,有商铺数百家,商队千余支,名下工坊工匠、护卫、杂役等数以十万计......”

“臣愚以为,再将天海商号交由太府寺监管,似乎颇有不妥......”

听着于志宁嘴里吐出的一个个数据,太府卿刘端的脸色越发难看了几分。

天海商号在草原做的那些事,皇帝事先真的一点都不知情?

拜托,大家都是成年人,别这么幼稚了好不好。

可是就算皇帝提前知道,甚至于说这件事就是他安排的又如何?

一旦拿到台面上来,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帝明显是打算以这件事做突破口,对天海商号,或者说对九寺五监进行改革。

本来自己这边还能跟皇帝打打感情牌,卖卖萌,说不定就能把这件事糊弄过去。

可经于志宁这么一爆料,这件事彻底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愿意让臣子掌握这么庞大的一股力量,当今天子也不会例外。

......

从于志宁站出来的那一刻起,天海商号就已经注定要被从太府体系里剥离出去。

而剥离之后的天海商号,很有可能被六部划到自己碗里。

只不过......

【老夫岂能让尔等如此轻易就占了这便宜?!】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端在于志宁说完之后便起身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于尚书所言甚是。臣请于九寺五监外增设一衙门,专责管理天海商号诸般事宜......”

既然你们说太府不适合管理天海商号,那我建议新建一个衙门总没问题了吧?

真的没问题吗?

特么的问题大了啊!

大家想要把天海商号切割出来,不就是为了削弱九寺五监的权力吗?

如果真按照刘端的意思来,在九寺五监之外再开一个衙门,变成十寺五监,或者九寺六监,那这些家伙以后还不得上天?!

想到这里,工部尚书张放连忙跳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刘寺卿所言大谬,天海商号事务繁杂,岂可委任于一人。臣以为,当依事务之归属,分别交付有司辖制......”

张放这话有些胡搅蛮缠的意思,不过却将六部的底线划了出来。

就算不能将天海商号整个划到自己碗里,至少也要从中分一杯羹,不能让九寺五监独占这么大一块蛋糕。

毕竟,三省六部才是真正的执政者,是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

如果让天海商号继续膨胀下去,让九寺五监骑到头上,那大家还玩个屁,都回家种地抱孙子去算了。

只是他的想法虽好,却注定不可能被九寺五监接受。

九寺五监被三省六部压制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看到翻身的希望,怎么可能轻言放弃。

张放的话还没有说完,少府令杨毅就站起来反驳道:“张尚书此言差矣......”

“所谓‘一事不烦二主’,天海商号自创立之日起,便一直由林寺丞(林木)主持,十余年间从未有任何差错,岂可随意变更?”

“更何况,陛下乃仁德之君、圣明之主,又岂会因此伤了功臣之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