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被圈禁的侯君集?

长安城西,金光门。

今天的金光门和往日的金光门没有任何区别,依旧是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十几个禁军簇拥着一辆马车朝金光门的方向走来,马车中,正是刚刚被皇帝老子下诏剥夺了一切职务,闭门思过的侯君集。

车队缓缓驶过金光门,侯君集躺在柔软的坐垫上,目光直愣愣地盯着车顶,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些天以来的遭遇。

......

侯君集能够成为大唐有数的名将,当然不是一个只会刚愎自用的蠢蛋。

早在他做出欺骗阿史那贺鲁等人决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甚至他曾经都考虑过皇帝杀自己全家的可能。

之所以会明知故犯,除了有性格因素的影响外,还存了一点试探的心思,试探自己在这个新皇帝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如果皇帝能够像先帝那样保住自己,那么没什么好说的,他会老老实实做好自己为臣的本分。

如果皇帝还像当年做太子时那样不待见自己,甚至在这件事情上落井下石。

那他就会趁着领军在外的机会,直接远遁他乡,投靠吐蕃或者西域某国,再也不回来了。

至于李承乾担心的造反问题,不好意思,侯君集从来没想过。

别说他手里只有一万正规军和两万杂牌,就是再给他十倍的军队,侯君集也不一会起造反的心里。

且不说大唐如今常备的二十万大军和五十多万的预备队,就是程咬金和尉迟恭手下的那一万多人,也足够他喝一壶的。

......

历史上的侯君集之所以敢造反,其实说起来还是“李承乾”的锅。

大唐的太子可不是后世那种光杆司令,东宫十率加起来足有将近一万人,算是长安城中除了禁军之外最强的军事力量了。

正是因为得到了“李承乾”里应外合的承诺,侯君集才敢起兵造反。

就这样,历史上的侯君集在决定造反之后还是每日惶惶不安,生怕失败。

这一世,没有“李承乾”跟他里应外合,侯君集如果还想着造反,那就真是脑子抽了。

在接到李承乾的圣旨之后,侯君集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准备潜逃出境的。

是侯景给他去的那封信,才让他抱着万一的态度回长安来试一试。

......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见到皇帝,侯君集幽幽叹了口气,坐起身掀开车帘看向街上拥挤的人群。

他不知道自己这次回来是对是错,如果事情真的像儿子所说的那样,那么他将来还有奋起直追的机会。

如果这一切都是皇帝故意布下的陷阱,那么今天恐怕就是他最后一次看到长安景色了。

......

就在侯君集心里犹豫不定的时候,前方的人群忽然分开。

一个手持天子节的青衣宦官在禁军的护卫下来到侯君集的车队前,尖声道问:“侯君集何在?”

听到召唤,侯君集立马掀开车帘走了出去,来到宦官面前拜道:“罪臣侯君集,恭问圣安。”

“圣躬安。”

宦官答应一声,将天子节交给身边的禁军,取出一道圣旨,高声道:“陈国郡公侯君集接旨。”

听到“郡公”两个字,侯君集眼角忍不住一跳,深呼吸了几次之后才终于忍住没有暴走,躬身拜道:“臣在。”

宦官就好像没有发现侯君集的异样,直接展开圣旨念了起来:“上谕:......”

随着宦官念诵圣旨的声音,侯君集整个身子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没想到,皇帝不为自己举行郊迎仪式也就罢了,现在居然下旨连陛见的资格也取消了,让他直接回家闭门思过。

这对于侯君集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刻,他几乎已经肯定,皇帝其实就是为了把自己骗回长安圈禁的。

侯君集真想不顾一切地转头离开,直接投靠吐蕃或者随便某个国家,但是身边几十个虎视眈眈的禁卫让他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青衣宦官将圣旨念完,看着侯君集打摆子一样抖个不停,也不说话,等了几息之后才问道:“怎么?侯郡公不想接旨么?”

侯君集再次被“郡公”两个字刺激到了,只是这一次不再是愤怒,而是无奈。

深深叹了口气之后,侯君集整个人的精神都垮了下去,涩声拜道:“罪臣侯君集领旨。”

说完上前伸手接过圣旨,转身登上马车,在禁军的护卫和看押下朝着自家府邸的方向走去。

......

太极宫、两仪殿。

李承乾带着新上任的缇骑都督赵元茂站在殿前的月台上,目光看着金光门的方向,有些神思不属地问道:“侯君集这个时候应该进城了吧?”

赵元茂看了看天色,答道:“回陛下的话,应该是已经进城了。”

李承乾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转而问道:“赵卿,缇骑卫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因为赵元茂已经成了正式的朝廷官员,君臣名分已定,李承乾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先生”、“先生”的称呼他了。

赵元茂躬身一拜:“回禀陛下,缇骑卫已经接手了鸿鹄的情报网,只等筛选一番之后应该就能够为我所用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此事朕就交给卿家去办了。”

赵元茂躬身应是,想了想之后从怀里取出一个信封:“陛下,这是臣在整理鸿鹄档案的时候发现的一份奏报,臣觉得,还是向陛下禀报一声为好......”

李承乾有些好奇的接过信封,取出里面的奏报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送到了长安的奏报,可是因为纥干承基被李承乾剐了,这封奏报并没能送到李承乾面前。

如果不是赵元茂奉命统合鸿鹄,只怕这封奏报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

......

将奏报仔细看完之后,李承乾抬起头看向东北方向,有些无奈的苦笑摇头:“这家伙,还真是不给朕省心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