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脑洞大开的李恽

鸿鹄这封奏报里说的事和李承乾的弟弟有关,对象正是如今在辽阳城中坐镇的河北王李恽。

当初李二陛下将几个儿子分封到天下各地,李承乾给每一个兄弟都找好了财路。

南边的三人,戎王李贞负责与吐蕃和西羌等国的贸易,岷王李慎负责与西南诸夷的商业来往,粤王李福则独享日渐丰厚的海贸利润。

至于辽王李佑和河北王李恽,李承乾分别让他们负责寻找金矿和整顿北方捕鲸业。

......

刚开始的时候,李恽学习李恪在江南的“先进经验”,垄断了整个辽东的鲸鱼处理工坊,成功做到了日进斗金。

可惜世事难料。

随着《海税律》的颁布与实施,大唐的捕鲸产业逐渐走上正轨,李恪与李恽这种野蛮的垄断模式当然不能再继续容忍他们存在下去。

李承乾一纸令下,各种民营鲸鱼工坊不断兴起,李恽手底下的鲸鱼托拉斯帝国轰然倒塌,收入跳崖式下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佑在荒废了两年之后,靠着那座储量极为庞大的金矿后来居上,短短几个月工夫,就攒下了丝毫不逊色于他的财富。

更可气的是,李佑那个烧包的家伙,居然直接派人来到他的辽阳城,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衙门,和那些从大唐内地赶赴辽东的淘金客签订契约。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李佑以辽王的身份为他们提供庇护,而他们,则会将淘金所得的一部分收入作为“保护费”交给李佑。

可以想见,等这些人赶到鸭绿水,加入淘金大军,李佑的收入必然要再次翻上好几番。

这让李恽怎么能忍?!

......

最终,在和一众满肚子坏水的幕僚商议了几个昼夜之后,李恽大手一挥,下令开辟一个新的财源——捕奴!

因为李承乾的穿越,如今的大唐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工坊业、捕鲸业、淘金热的接连出现,使得大唐现有的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国家继续发展的需要。

眼下的大唐,各种人工的价钱比起武德年间上涨了三倍不止。

就算这样,还经常发生有钱都招不到工人的情况。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恽才会生出捕奴的心思。

虽然《唐律》中明文规定不允许私蓄奴仆,不过那都是针对大唐百姓而言的,朝廷并不禁止将其他国家的人抓来做奴隶,甚至贩卖奴隶还成了长安城中最走俏的行业之一。

但凡自认为有身份的人,都会在家里养几个新罗婢或者昆仑奴,借以表现自己的不凡。

素质顶尖的新罗婢在长安往往千金难求。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行中的暴利,才会让李恽这个大唐亲王不顾身份,亲自下场和那些奴隶贩子抢食。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半岛上正在打生打死的高句丽三国和传说中的倭国。

......

高句丽三国因为有大唐在暗中搅局,这两年来大大小小的战斗就没停过。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百济和新罗联合起来对付高句丽,可是打着打着,原本就有宿怨的新罗百济就因为分赃不均发生了内斗。

加上见机反扑的高句丽,三国你打我,我打你,最终将整个半岛打成了一锅粥,百姓民不聊生。

都不用大唐动手,这两年来偷渡进入唐境的三国子民就已经达到了万余人的规模。

李恽觉得自己可能都不用做什么,只要像那些鲸商一样,将船开到三国溜一圈,就能“招募”到许多愿意投入大唐妈妈怀抱的“可怜人”。

......

除了新罗半岛之外,李恽此行更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去倭国看一看。

因为他从一些偷渡来到大唐的百济人嘴里听说过,那些之前被他瞧不起的倭人,其实是一个总人口比高句丽三国加起来还要多的国家。

人口多,就意味着李恽能够抓到更多的奴隶。

有了更多的奴隶,自然就能挣到更多的钱。

至于倭国人有可能的反抗,李恽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在心上。

在无敌的大唐王师面前,李恽就不信一个小小的倭国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

当李承乾从赵元茂那里得知辽东消息的时候,李恽的捕奴船队其实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辽阳城外,辽河码头,安州都督下辖的所有战船沿着码头一溜儿排开。

这些船里,既有新式的捕鲸船,也有老式的楼船,战船,看上去有点矬,但是要论起战斗力,这绝对是如今整个蓝星数一数二的海上强军——虽然他们主要的作战方式还是弓箭长矛。

李恽登上岸边临时搭建的高台,为即将随自己出征的将士做战前动员。

一番慷慨激昂、唾沫横飞的训话之后,李恽大手一挥,等在岸边的将士们轰然应声,然后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陆续登船。

李恽走下高台,对等在那里的安州刺史王德等人说道:“王刺史,本王走后,这安州大小事宜就要诸公多担待了。”

王德躬身一拜:“大王尽管放心,下官与诸位同僚一定守好安州,静候大王凯旋归来。”

李恽满意地点头,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带着随从匆匆朝旗舰的方向走去。

片刻后,苍凉的号角声响起,十几条战船同时扬起风帆,缓缓驶离码头,沿着辽河一路向东,朝着大海的方向驶去。

王德带着留守的众人对着李恽座船的方向躬身再拜:“下官等恭送大王。”

......

长安,太极宫。

李承乾收回看向东北方向的目光,对黄安吩咐道:“取一只火盆来。”

虽然李承乾心里早就给李恽的这种行为点了三十二个赞,但是他怎么说也是皇帝。

捕奴这种事,李恽可以做,他却不可以,甚至都不能让别人知道他知道这个消息,否则就会给他仁德天子的形象抹上污点。

黄安应诺一声,转身下去,很快就取来一只烧得正旺的火盆。

李承乾随手将奏报扔进火盆,亲眼看着它烧成了灰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