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王!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李承乾将抱在怀里的玉圭交给黄安,强忍着连骨头都能吹酥的寒风,对侍立在一旁的太常张行成吩咐道:“文来......”

张行成应诺一声,捧着一只玉匣走上前。

李承乾伸手从玉匣里取出一卷由玉片金丝穿成的玉简,展开来念诵道:“有唐嗣天子臣承乾,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佩德,受命立极,太宗升中,六合殷盛。”

“上帝佳顾,锡臣忠武,底绥外难,继兴圣父。恭承大宝,已岁六年矣。”

“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圜丘,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音同易)礼,式表至诚......尚飨......”

一声令下,乐声一变,从之前庄严肃穆的《云门》之乐,换成了中正平和一些的《韶乐》,几十位来自教坊的舞者也走下场,跳起了取悦天神的舞蹈。

直到这时,李承乾才转身面对百官,淡淡吩咐道:“众卿免礼平身。”

张行成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制曰‘众卿平身’。”

“谢吾皇陛下万岁!”众人顿首再拜,起身退到一旁,一边揉着被冻麻了的膝盖,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起场中的乐舞。

放在宗周乃至于秦汉时期,肯定没人敢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这么“放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人对天地的敬畏越来越有限。

为了拍皇帝马屁,官僚们连祥瑞都敢肆意伪造了,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干的?

今天众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分封的事,至于这之前祭祀和款待上帝的流程,乐呵乐呵就行了,没人会当真。

......

真的没人会当真吗?

却也不尽然。

至少那些一旁观礼的各国使臣有不少人面露震惊之色。

在他们各自的文化里,神明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即便是国王或者酋长,都不能对神明有丝毫不敬,否则就会给国家和部族带来灾难——反正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大唐的皇帝居然能够和上天交流,甚至能够请动上帝来观看他准备的乐舞,这就有点牛13了。

虽然他们并没有看明白大唐君臣用的究竟是什么手法,可恰恰因为看不明白,反而让他们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看着一脸平静(其实是冻麻了)站在天坛顶上的李承乾,这些番邦使者纷纷在心里下定决心,回国之后就劝告自家国王(酋长),千万不要与天朝为敌,否则很有可能落得和西突厥一样的下场。

......

李承乾并不知道,自己这番安排竟然会有意外收获。

等到一曲奏罢,舞者们陆续离场,皇帝陛下缓步上前,淡淡道:“宣诏......”

张行成尽职尽责地传话:“陛下制曰‘宣诏’!”

文武百官闻言纷纷抖擞起精神,注意力前所未有的集中,关注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

房玄龄、李建成、长孙无忌三人缓步上前,来到天坛下躬身一拜:“臣等谨奉诏!”

说完便同时转身面对百官。

房玄龄作为首辅大臣,第一个走上前,接过太常寺礼官递上的诏书,清朗的声音在寒风的吹送下传遍全场:

“朕闻‘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其有德者位崇,有功者秩厚。事本关乎国体,理无隔于亲疏。故周有八百之封,汉有列侯之爵。”

“朕君临率土,劬劳庶政,昧旦求衣,思宏至道。”

“尚书左仆射、司空、梁国公房乔,器宇沉邃,风度宏远,誉彰遐迩,道冠簪缨。”

“器范忠肃,识具明允,才称王佐,望乃时英。霸国爰始,预经纶之业;鼎命维新,赞隆平之化......诚固金石,勋勒钟鼎。”

“其册尚书左仆射、司空、梁国公房乔为梁郡王,封国千里......”

.....

虽然自己给自己颁诏这种事看上去很古怪,但是已经没有人再顾得上去计较这些。

当房玄龄将“梁郡王......”“封国千里......”几个字念出口,文武百官的眼睛几乎都要瞪出眼眶了!

尽管皇帝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承诺过不吝以异姓为王,可是大家都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众人难免都有些如在梦中的感觉。

要知道,自从汉高祖亲手将他封的几个异姓王斩尽杀绝之后,就再也没有统治者主动册封异姓之人为王。

但凡出现异姓为王,必是受千夫所指的乱臣贼子、窃国大盗。

可是,这并没有浇灭世人对王爵的渴望。

事实上,但凡有能力的人就有野心,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幻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一天能够出将入相,得到那个象征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封号。

而今,这一天到来了,房玄龄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尽管只是一个郡王,而不是等级最高的亲王,但那也是“王”!

是数百年来都没有臣子再得到过的最高封爵!

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之后,所有人都用炽烈的目光看向天坛上的皇帝,圜丘附近的气温似乎都为此升高了几度。

就连向来沉稳干练的房玄龄,此刻宣诏的声音也带上了几分颤抖。

虽然他早在华清宫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皇帝的安排,然而直到现在,他依旧觉得自己或许是在做梦。

勉强撑着将诏书最后那句“往钦哉,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念完,房玄龄立刻转身面向天坛拜倒,高呼:

“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圜丘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亦同时拜倒:“伏唯陛下(天可汗)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