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成长

“至于,死囚的话,一句话愿意配合的话免死,但看情况要服劳役。”

听完李山的想法,张孟手指轻轻敲击这扶手,李山刚才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在他脑海里划过,说实话糙实在是太糙了。

“那外面的口诛笔伐你怎么处理,要知道这件事一个不小心,你要面对的就是他们的联合讨伐。”

“这个胆子他们还没有!或许口诛笔伐,抹黑少不了甚至咱们内部这样的人也不会少。可我相信百姓会知道谁才是对的。

就像这绥州百姓,一开始这些地主不都有反抗的心吗?可你看看现在,但凡谁又这个想法,第一个动手的就是他周围的人。

人心所向,不外如是!

至于,真正动手不说他们有没有那个胆子和实力,就以现在的天下局势他们只会和六国攻秦一般心口不一。

更何况,现在晋国代替朱梁威压天下,自保都来不及那有那个闲心来管我。”

李山的一通分析也确实如此,为了这么一件事确实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更不至于和他李山撕破脸。

李山的事情就算是捅出去,也无非就是给这混乱的天下诸侯再添一个混账家伙。

张孟看着李山的无赖模样,无奈的摇了摇头。“果然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李山啊!

没变。”

“刚才你说的东西我想了一下,到是可以,以后或许可以大规模的推广,我们这里以后的战争和扩大,都要大量用到这个医术。

或许你不太清楚。下面的人汇报,除了军营之外,最多的受外伤的就是工厂里面的,哪里水利工具的使用,已经造成了很多工人的手脚受伤。

还有就是历次大战过后的老兵们,虽然有州府和军队农场的帮扶,可日子也不好过……”

听着张孟的叙述,李山虽然难过可也没什么办法,这就是现实。

“不过你的方法到是可以改进一番,对于给降臣提供这些的抚恤条件要进行好好商议,这几天我会召集有关的商议。

不过你要加紧把这个人给我弄回来,我们要赶快开课医术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学会的。”

“行,我回头就让李芒再去跑一趟把她招来。”

张孟看李山答应了,随后又说道“对了李芒你先把他弄回来,既然这小子当时决定替你顶这个包,那就让他旅行自己的决定吧!”

李山的手顿时停了下来。

“怎么?舍不得?”张孟看着李山的样子说道。

“是!毕竟是一手带出来的。老子就是舍不得!好好的孩子,从此以后就只能生活在暗地里,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你就能忍心吗!”

李山嗓音有些暴躁,破音。门外的侍卫听到里面的动静,头低的更低了。自他们到这里的那天起,都护和长史就没有过这种情况。

争吵,或许说是李山一个人的吼声还在继续“张子义!你也有儿子,你会让他去背这种事吗?”

李山眼睛盯着张孟,随后长出一口气坐下靠在椅背,仰头闭上了眼睛。

“我不知道。”张孟轻柔缓和的声音传来。“可我清楚,既然做了抉择那就让他走下去,无论对错都是他的选择。

李山,从在李芒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就不再是你希望的那一种,他选择了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那条路。

你说他是个孩子,他今年有二十岁了吧!”

“二十整!”李山回了这么一句。

“二十了,可以加冠了,他这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志向。你应该为他高兴,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再说了你和他也差不了几岁,你都能早早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为什么不行?需知有志不在年高啊!你要是真的为他好那就多教他些东西才是。”

“哼!横竖都是你有理!”李山甩开张孟扶着他肩膀的手,丢下这么一句话出了书房。

随手招来一边的侍卫说道“去把李芒那个臭小子给我叫过来!”

“是!”侍卫不敢招惹气呼呼的李山连忙跑了出去。

没多久,穿着粗气的李芒跑到了李山的书房,“不良人莽离,见过都护!”

“口改的到是挺快!”李山撇了一眼李芒,继续说道“先不用去崔东升哪了,有个任务给你。不过该和老崔学的一样不能拉下,名字也给我改回来在我身边一天就一天不准叫那个劳什子名字!”

李芒听着李山的话语,眼睛里的亮光逐渐泛起,“听到没有!”

李山的话再一次传来,李芒连忙答应“都护知道了!”这次又一次恢复了原来的那份憨气。

李山嘴角微微上扬,又吩咐道“去回灵州找到咱们见得那个人,把她请到书院。”

“是!”李芒拱手一礼,然后就下去执行任务了。

李芒走后,李山这个清涧书院名义上的校长,就给教导主任徐叔达送去了信件。

大致意思是一个和侯卿一样的人就要到了,不过这人和侯卿不同,大约就是这人研究的主要是医术。

一呢,就是让他们几个看好这位别整出什么事,二呢,就是找几个感兴趣的人把她这门手艺学到手……诸如此类还仔细的说明了这个人不是好惹的千万小心。

第二封信,则是给书院看门的大爷的。这两位大爷虽说功力没多高,但也强于各位读书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看好了降臣,事有不对立刻报告。

交代清楚,就静待降臣到来。

清涧县,收到李山书信的徐叔达此时此刻,有些头疼,好不容易走了侯卿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天,又来了一个。

至于他们的清净日子,可以说自侯卿来了后就没安生过,以前是侯卿整那些奇怪的东西。

现在则是侯卿的那些学生,而且人数不断加多,每天的动静自然而然不会小。

随着理解学习的加深,这些孩子甚至自发的分为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农学,工匠技艺,术数,冶炼技艺,辩论……

徐叔达看着这一切自然而然的出现,他没有多说只是默默关注着一切,他相信百家的希望和种子已经发芽如今正在成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