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觉得网络心理测验很准,该信吗?幻想和幻觉是一回事吗?

觉得网络心理测验很准,该信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遇到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心理测验,你都会忍不住点进去测一测。测验结果往往戳中你,然后疯狂安利给其他朋友,小心,你可能陷入了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人们很容易相信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觉得这种描述非常准确,回想一下,你觉得特别有吸引力的网络测试,它的结果是不是都很类似?

比如有时你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有时你又变得活泼开朗,热爱社交;这类描述一般比较模糊且普遍。给出的反馈也都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结论,而这些看似详细的结论,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假设。

比如你喜欢吃辣就判断你是急性子的人。这个结论看似合理,却忽视了一个人先天对辣的感觉,出生地、饮食习惯的影响。急性子和爱吃辣之间是相关关系,而不是真正的因果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上的测验呢?

首先,网络测验的科学性有待检验,网络测验大多没有经过完整的测验编制流程,无法真正达成测验目标,过分相信测验的结果,反而会被误导。

因此,把它当做茶余饭后之乐,消遣消遣即可。其次,测验只是自我认知的一个手段,包括网络测验在内的多数测验,展现的只是当下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仅凭几个简单的测验就能准确的测出心理状态是不现实的。

仅凭一时的测验结果就试图对自己做出评价也是不理智的。

除了心理测验,还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人交流,横向比较的方式认识自己。

最后,心理学测验的结果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解释,否则心理测验就失去了价值。如果觉得自己存在某些心理问题,需要做心理测验时。应该到正规机构求助。如果只是追求娱乐放松,在做网上的测验时,不要过度看重测验结果。

幻想和幻觉是一回事吗?

想像自己身处太空之中和坚称自己耳边有魔鬼低语,这两种现象是一回事吗?

其实它们分别是幻想和幻觉。幻想和幻觉有联系,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幻想和幻觉是想象的不同分支,幻想属于有意想象,而幻觉属于无意想象,它们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

幻想有目的性,也有自觉性,即便是做白日梦,你也能随时调控和结束这段幻想。例如你想象自己拿到了奖学金,幻想要用这笔钱来做什么?一时间飘飘然难以自持,但即使再开心,你也知道这只是你的幻想,并非现实。而且这种幻想需要你有意识的去促成,像艺术家在脑中构建出的美丽画面或丰富的人物形象等都属于幻想的一种表现,通常情况下它是正常的,只与个人性格有关,不属于病态的范畴。

幻觉无目的性,也无自觉性,常出现在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身上。闻到别人闻不到的气味,听到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等,都是常有现象。陷入幻觉的人无法区分虚幻与现实的区别,也不能控制幻觉是否出现。对他们而言,幻觉是不需要有意识去促成的,如果不好理解,就想一想我们的梦境吧。它与幻觉一样同属于无意识幻想,做梦时即便是再荒诞的梦境,我们也很难意识到这并非现实。

幻想和幻觉也可以通过看是否有现实刺激来区分和判断。

幻想通常是被现实刺激产生,例如看到别人在舞台上光鲜亮丽,也想象自己站上去大展风采的模样。

幻觉则完全相反。它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可能毫无预兆的发作,不分时间和地点。

总而言之,幻想是正常的,幻觉却是疾病的示警信号。

有了这几条判断方法,相信你能够大致区分出幻想和幻觉的不同了。

这能够帮助你在身边人出现相应的症状时进行判断,如果出现幻觉需要尽快送医,以免延误治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