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为什么有时候会口是心非?为什么我们容易以己度人?

为什么有时候会口是心非?

明明很在意对方,但是别人一问,总是下意识回一句,“谁会在乎他(他)啊”,明明很喜欢对方。但是跟对方相处的时候,总是变着法儿的欺负对方。这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体验。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那些被“否定”的爱意并不是现实中有万般阻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们再三纠结下的一口否决。有些人还会因此错过那个也爱着自己的人。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口是心非呢?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向形成,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意思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一些欲望和冲动不能被接纳或者满足。于是会转化成意识中的反向行为。这些欲望和冲动往往与社会文化、道德及习俗相违背。

比如生气时,如果说出自己想攻击对方的想法,可能会被指责或惩罚,所以最后只能说我不生气,也没必要生气。

再比如喜欢一个人时,害怕告白后被拒绝,所以只能通过“欺负”对方的方式,吸引对方注意力。害怕承认在意对方后被身边人起哄,就只能违心的说“我才不在乎他呢”。

除了感情中的时候否认,反向形成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一个内心深处很不自信的人,反而会标榜自己很自信。一个过于尊重老板的员工,内心对老板可能是很害怕或是很不喜欢的。

在性格方面,完美主义、吹毛求疵、吝啬、洁癖都涉及反向形成,他们的无意识里可能存在着懒惰、贪婪、邋遢的欲望。但却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反向形成,让自己远离那些可能不被接受的欲望。

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果我们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可能就会过得很辛苦,很煎熬。

仔细想想,很多欲望并不会受到惩罚,表白被拒绝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遇到喜欢的人不妨大方承认。过度否认,只会让自己错过那个命中注定的他(她)。

为什么我们容易以己度人?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觉得身边的人都很小气;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觉得大家都襟怀坦白;一个工于心计的人,觉得周围人都诡计多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觉得所有的人都直率真诚;这种以己夺人的现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

指的是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时,就会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即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性格、观念、欲望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认知倾向,也是一种自我中心式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十分方便、省力且无需外界支持。

起初,儿童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很多时候都需要参照自己的情况来了解世界,比如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月亮有妈妈、太阳需要睡觉,而随着自己的知识和经历越来越多。可以区分有无生命的事物,而后又开始将自己的喜好、性格、观念投射到人和动物身上。

例如,认为兔子喜欢吃蛋糕,自己讨厌的人,其他小朋友也讨厌。

这种基于自我的认知倾向一直都保留在我们身上,只是随着见识的增长。这种方式使用的也越来越少,由此不难看出,越是无知越是容易投射。对一个人越是不了解,就越容易引起以己度人。

从这个角度看,投射也造成了我们跟这个世界的断层和人与人之间的隔绝。

但换个角度看,投射也能帮助我们认识他人,当一个人喜欢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时,我们可以知道他内心阴暗的一面,当一个人觉得所有人都很大方时。我们也不难得知,他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钱钟书先生说他传就是自传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投射无处不在且不可避免,人际中的很多误解、偏见、冲突都源于投射,我们都活在一个相互投射的主观世界中。

但投射可以被察觉,当我们基于事实来分清自我和他人,就能够把投射慢慢收回,慢慢远离那个“自以为是”的世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