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可以跟我的咨询师做朋友吗?心理咨询就是给人建议吗?

可以跟我的咨询师做朋友吗?

不少来访者觉得跟咨询师聊的来,咨询师懂自己,关心自己。于是便想跟咨询师做朋友,在咨询室外拥有一份长久的友谊。不过这往往会遭到咨询师的拒绝,这并不是因为咨询师不近人情,而是不能和来访者建立咨询之外的关系,是咨询师的工作原则之一。

双重关系的建立对来访者和咨询师都不利。对来访者而言,和咨询师成为朋友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当咨询师和来访者成为朋友。假若两人关系融洽,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忘记自己当事人的身份。而以朋友的身份把咨询当做闲聊,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友谊之中发生冲突,那这种冲突也会使两人在咨询过程中很难做到坦诚相对。

此外,一旦建立友谊关系,来访者一有问题就可以联系到咨询师。这不利于培养来访者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咨询师的依赖。对咨询师而言,建立友谊也有着诸多不便。

一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这样才能客观的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如果多了朋友这一重身份,咨询师难免会夹杂私人感情和态度去看待问题。这不利于良好咨访关系的维持。

二是咨询师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优缺点,来访者可能因为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善解人意,想要跟他做朋友,但咨询师离开工作岗位后可能判若两人。倘若你因为咨询师的前后不一致,对咨询师产生怀疑质问,便可能对咨询师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三是咨询师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离开咨询室后,咨询师要快速清除来访者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迎接第二天的工作,在工作结束后,如果咨询师还要以朋友的身份来接受你的负面情绪,那咨询师的工作负荷就会变得很大。最后十分疲惫,对你原本的问题也失去了耐心。

因此专心享受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给你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才能跟咨询师成为朋友上。

心理咨询就是给人建议吗?

谈到心理咨询,很多人觉得咨询师能给出一些专业的建议。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不少来访者在开始接受咨询的时候,也总是对咨询师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给出好的方法或建议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遵循非指导性原则,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一般不会给来访者建议。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体现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尊重,在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咨询师以一个过来人、专家的身份,居高临下的指导来访者。应该怎么做?这样平等的咨询关系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来访者才能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

第二这有利于来访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潜能。这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来访者通过咨询师的建议成功解决了某些问题,很可能养成对咨询师的依赖。当遇到其他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时,又只能求助咨询师。一个好的咨询效果应该是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具备自主应对问题的勇气,信心和能力。

第三,咨询师的建议不一定有效,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很大。一些建议可能只对某些人有效,加上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给的建议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来访者的真实情况,假如给的建议不奏效,还可能会引起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质疑。破坏了正常的咨询关系,这反而会导致咨询效果变差。所以心理咨询中强调非指导性原则,让来访者当决策者和实施人。而咨询师只是一个参谋。

第四,有时候来访者需要的或许并不是建议和方法。而是一个可以表达和放松自己的空间,咨询师的安慰,理解和支持可以让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也可以让他们沉重的心灵得到放松,比如很多来访者觉得咨询后心情好多了,就是因为内心憋了很久的话终于说出来了。至于问题的解决,他们知道。只能靠自己。

最后,心理咨询并非完全不给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或者是在某些疗法中咨询师也会给一些建议供来访者采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