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又在熬夜,为什么你总是控制不了自己?

又在熬夜,为什么你总是控制不了自己?

经常看到朋友圈的调侃,我见过凌晨4点的教学楼,也经常听到工作了一天后的“打工人”抱怨,自己回家之后明明只玩一会儿手机,没想到就凌晨两点了。

有人戏称现代的年轻人为朋克青年,熬着最深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现代人明明已经认识到了熬夜的危害,但是依然控制不住的去熬夜。甚至越熬越上瘾。

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大家打破熬夜魔咒,熬夜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睡眠意识较弱,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了解了熬夜的危害,也很想睡觉,难道我的睡眠意图还弱吗?实际上睡眠意图是多方面动机综合权衡的结果。

充足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获得这些益处。与睡前刷短视频等活动带来的即时快感相比,睡眠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无法被我们及时的感知到。

选择需求的即时满足而非延迟满足,不过是人的本性罢了。

另一方面,在睡眠意图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晚上活动安排的过多,经常导致刷牙、洗澡等活动的推迟或产生打游戏、看小说等沉浸式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反复发生,慢慢成为一种持续发生的自动化行为。在经过了一天的努力工作之后,我们耗尽了自我控制的能量,这种自动化行为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需要意志力的睡眠行为,从而“被迫”熬夜。

因此,我们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熬夜行为。内部来说,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睡眠动机到底被什么影响,进而对这种想法或动机进行控制。外部来说,我们可以在精力较好的时候针对自己的熬夜行为制定相应的策略,并在熬夜行为可能发生时回想并执行这些策略。比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玩手机时就把手机关机或者放在某些固定的地方。

睡眠是我们生命接近三分之一的部分,所以,掌控睡眠,尽量减少熬夜行为,其实就相当于掌控了你三分之一的人生。

睡眠监测设备真的有用吗?

睡眠问题是困扰很多人的一大难题,入睡困难、失眠、睡眠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更会损害我们的大脑健康,为此,大量功能丰富的睡眠监测设备应运而生。它们有的能监测睡眠的深浅、有的能记录睡眠的时长、有的甚至还可以记录你说梦话的次数和内容。

我们也常常好奇这些设备是如何记录睡眠数据,监测我们的睡眠呢?它们真的有用吗?

睡眠监测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可以通过设备的各种传感器来采集身体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比如通过麦克风采集我们睡觉时的各种声音。包括呼吸声,打鼾声及说梦话的声音,并和各种数据模型进行比对后,输出一些报告,同样的道理,通过设备的陀螺仪收集身体运动的数据,并进行模式分析与判断,也同样可以输出睡眠质量报告。

简单来说,夜间睡眠期间,你的身体发出的信号都会被睡眠监测设备采集,设备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后,看看哪一段睡眠符合浅睡数据模型、哪一段符合深睡数据模型。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睡眠监测数据。

这种数据的准确性,依赖睡眠模型的准确性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不能全盘接受,在出现睡眠问题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

首先通过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来放松心情,睡前的紧张情绪,常常会让我们难以入睡。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放松心情,让大脑处于安静的状态,比如要做到睡前保持情绪稳定,不做剧烈运动。

也可以提前一小时放下手机,阅读一些睡前读物,还可以调暗灯光,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入睡。延长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

其次,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并根据入睡时间规划好自己的睡前活动。例如睡前四小时吃完晚饭,然后适当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好的睡眠习惯不仅能提升睡眠质量,也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最后,如果存在入睡困难的现象,可以看看书或者静坐冥想。都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有助于缓解睡眠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