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白驹过隙三年期(上)

三日后,辰时,天空初明。

众学子正在“荐贤堂”学习《论语》。

自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抑黜百家,推崇儒术”的建议后,儒家的“仁义”、“愚忠”、“至孝”等思想就成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论语》乃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辑录,是汉时士族子弟必学的读物,从中可以摄取的儒家的精神,陶冶情操。故,水镜庄弟子无论学文学武,即使像张任、霍峻、周泰这样的统帅之才或将领之才,亦要学习。

如徐庶、石韬、庞统等人,自有便熟读四书五经,《论语》更是倒背如流。但因为当时文字没有标点符号,也容易出现通假字(即错别字),所以对《论语》之中许多言语,还有不同的注疏和理解,各种流派也层出不穷。此类才子各抒己见的“清谈”,在文人、士族子弟之间很是常见。

司马徽坐在堂上,摇头晃脑的念道:“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看到黄射在打哈欠,有点生气,点名道:“德育,此句如何理解?”

黄射一个激励,仔细思考,答道:“孔夫子是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是美好的。选择住处时,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意思是说大家应选择乡邻之间蕴含的高尚美德的地方而居住,也可理解为鼓励人民和有‘仁德’的人交往才是美好的、智慧的。”xizu.org 柚子小说网

黄射前世是文科生,对《论语》说不上如数家珍,却也难不倒他。

此句黄射一语两解,均通语意。

司马徽正待点头,却听徐庶说:“不对。”

司马徽尚未询问,庞统却已出声道:“如何不对?此句康成先生已做过注解,‘里’乃居住之所,‘知’通‘智’。黄射虽然不太聪明的样子,但是此句理解,却无问题。”

黄射苦笑。他知道庞统说的“康成先生”是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声望斐然。

孟建附和道:“不错,此言正暗合‘水镜庄’四位水镜先生所行之事,先生们则‘仁’而‘里’,居于此地,授我等学问,实乃‘为美’。”

司马徽听见孟建所言,心里舒畅,抚须点头。

徐庶客气的向众人作揖,道:“‘里’若当做‘居住’、‘仁’若当做‘仁风’解释,自然无妨。可庶却认为‘里仁’二字不可分离,应当做一个词语,意思为:要把自己的德行放在仁的境界,‘择不处仁,焉得知’即指如果我们做出的选择,没有达到仁的境界,那就不算智慧。”

黄射似懂非懂。张任、周泰等人却是皱眉,似乎完全没有理解的样子。

一旁的石韬恍然大悟道:“元直的意思是此‘居’与‘住所’毫无关系,只是把‘仁’放在心里的意思,当真是妙解。”

司马徽等人没想到徐庶竟然对郑玄先生做出的注解还能别出心裁的理解,心里赞叹。

庞统颇有不服,还要再辩,就听门外童子呼道:“司马先生你快出来,门外有一人找你,还带了两头花猪。”

众人心里奇道,何人来找司马先生,带了两头花猪又有何意?

黄射等人却是想到,几日前,司马徽曾在“南背亭”售猪,但却被一男子以此花猪为自家丢失由,讨要回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司马徽听到有两头猪在门口,顾不得穿上麻履,急匆匆的向门口奔去。

众学子更是好奇,齐刷刷的跟上了司马徽。

黄射等人瞧见,那男子正是当初问司马徽归还“小芳”的男子。

那男子见到司马徽后,立刻磕头自责道:“我将先生的猪讨要回去后,不想第二天便寻回我家‘小芳’,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幸得亭长李君苦劝,言先生乃大度之人,否则当日怎么不与我辩解?便劝我前来归还,于是我便登门致歉。司马先生,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啊,不信你看这两头猪,右臀上真的有一模一样的黑白间纹。”

众人像那两头花猪看去,果然体态、肤色如出一辙,竟然连屁股上的花纹都丝毫不差,真乃奇闻。

司马徽扶起男子,笑道:“我知道你不是无理取闹之人,既然真相大白,那我还是十分感谢你能归还此猪”说完便跟男子施礼道谢。

男子哪里还敢受礼,羞愧难当的领着自家“小芳”匆匆离去。

司马徽笑着楼住那条花猪,道:“你又回来咯,这几天在他家好像多胖了几斤,这下更能卖个好价钱了。”

那花猪在司马徽怀里哀嚎的更凶了。

黄射虽然站在最后排,但也看的清楚,小声嘀咕道:“司马先生什么都好,就是太贪财了,收了我那么多‘学费’,竟然还在乎这点小钱。”

一旁的张任和孟建听到,孟建奇怪道:“水镜庄都是免费学习,先生们从不收取银钱,甚至我等食宿,都是先生们躬耕、养殖赚的钱来补贴我们。”

张任点头道:“任家中贫寒,只能多帮先生们劈柴烧水,已报先生之恩。”

黄射愕然,又问道:“难道当水镜庄学子,不是要过三关吗?”

连一旁沉默寡言的霍峻都说:“何来三关?先生收徒向来只看‘德性’与‘因材施教’。”

黄射石化在原地,心道:“原来司马徽知道自己富裕,把自己当成肥羊,痛宰了一笔。”

黄射看着在司马徽怀中哀嚎不已的花猪,只觉得同病相怜。

虽然当了一把冤大头,但黄射对司马徽的品行却是敬佩有加。他觉得司马徽人情练达、处事妥当,真乃自己学习的榜样。

——————————

虽然只能选择两门课,但只要还有时间,他还经常去蹭童渊的课,一是练习武术以求自保,二是为了跟张任、霍峻、周泰等人培养情谊。

本来童渊还心里还不太乐意,黄射没有直接选他的课,而是蹭课。

但黄射给家里修书一封,黄祖直接从府中里选了十匹好马送到水镜庄上。

童渊自己无双,奈何自己无甚钱财,只有匹黄骢马老迈不堪。黄射送来的这十匹马实乃雪中送炭,一解燃眉之急。

童渊毫不客气的选了一匹最健硕的骏马当坐骑。吃嘴最短,拿人手短。童渊看黄射也顺眼起来,有时还给他开个小灶,指点一下枪法技巧。

黄射在水镜庄学习时,可圈可点。

尤其是“奇门术”上,他前世的经验和奇思妙想,不止一次让黄承彦惊为奇才。

黄承彦暗自把黄射和黄月英默默地对比起来,感觉黄射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更为天马行空,甚至荒诞。对于“十发连弓弩”、“模流牛马”等设想,更是让黄彦承赞叹有加。有时候黄月英也会到水镜庄游玩,黄月英经常拉着黄射在屋子里捣鼓,一弄就是一整天。

“治世学”只有黄射一人所学,与其说庞德公跟黄射授课,不如说庞德公与黄射两人“清谈”。

比如有一次庞德公问黄射:“德育,且试言,你所想的太平盛世为何?”黄射下意识道:“人人平等。”庞德公饶有兴趣道:“可是佛家所提出‘众生平等’?”黄射摇头道:“佛家所言‘众生平等’,可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人与佛既然相等,那为何却要舍身求佛?”庞德公对黄射打的这个“禅机”不太理解,追问道:“那何谓‘人人平等’?”黄射只能说:“射希望的那个世界,每个人民都是自由的。那里没有剥削和奴役,没有偏见和歧视。每个人民都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都能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庞德公奇道:“何以至此?”黄射摇头不语。

不止庞德公,当时所有的人接受的思想,都是男子需要“忠孝”,女子需要“三从四德”。黄射提出的思想,让庞德公世界观和价值观冲击很大。最终只能感叹道:“黄德育非常人也,乃天纵奇士。”

白驹过隙,黄射快乐的在水镜庄学艺,与友谈经论道,切磋武艺。这两年实在是他穿越以来,最高兴、难忘的时光。

黄射短暂的抛却了在乱世生存的焦虑,却没有对现实掉以轻心。虽然他人在水镜庄,却时常与外界书信交往,获取信息。最频繁的便是他拜的第一个老师钟繇和第一个交的好友向宠。

与钟繇书,除了会经常交流书法心得,互换作品。最重要的是钟繇乃黄门侍郎,天子近侍,时常与黄射讲述天下大事,各路诸侯的动态。比如在黄射学习一年半后(194年)年初,天子将国号改为“兴平元年”,大赦天下,并且透露出想东归洛阳的意思。再如兖州牧曹操为父报仇,西征徐州;吕布趁机奇袭濮阳;陶谦病逝,刘备自领徐州牧;刘焉病逝,其子刘璋领益州牧等消息。

与向宠书,更多的是好友互问学习进展,向宠知道黄射升为他的“师叔”后也颇为惊讶。黄射劝向宠也来水镜庄学习,胸脯拍得响亮,保证有自己族叔照应。

向宠却认为自己的叔父向朗兵法已经高深,自己向他学习已然不易。同时,他正在随叔父从军征战,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无甚时间,因此惋拒黄射。另外黄射知道自己对荆州诸多人杰都不认识,便请向宠介绍,向宠在书信中只给他描述了两人。

“一人为文聘,字仲业,乃刘荆州倚重大将。聘兵法娴熟,武艺超群,镇守荆北,宵小闻风而逃!一人为黄忠,字汉升,授中郎将。忠勇冠三军,破阵摧坚,百步穿杨,荆州无人可及!”

黄射拿着向宠的书信,默念道“文聘”和“黄忠”的名字,不知在做何打算。

——————————————————————————————————

《英雄记·艺文类聚》:司马徽,字德操,时人呼为水镜,尝有人妄认徽猪,徽便推猪以与之,后数日,亡猪者得其猪,既以猪还徽,乃叩头自责,徽又厚谢之。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