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狄仁杰的想法

将金通宝的事情敲定,李承乾也就没有继续待在墨苑的必要,当下起身道:“行了,新钱之事既已敲定,朕这便回宫了。大军还有月余便要回转,两位卿家各自下去准备吧......”

杨毅二人同时拜道:“臣等恭送陛下!”

......

等李承乾回到大明宫,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有内侍进来禀告说驸马都尉狄仁杰求见。

李承乾微微一愣,吩咐道:“将人带去紫宸殿,朕在那里见他。”

内侍领命而去。

等李承乾换好衣服来到紫宸殿的时候,狄仁杰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如今的狄仁杰,和李承乾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比起来,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当年那个小胖墩,眼下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一身驸马都尉的官服穿在身上,越发显得俊朗不凡。

看到走进殿中的李承乾,狄仁杰恭恭敬敬地俯身拜道:“小臣狄仁杰,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坐上御座,笑道:“怀英(狄仁杰表字)免礼,你是兕子的夫婿,也算是朕的家人,没有外人的时候无需如此多礼。”

“谢陛下。”狄仁杰躬身致谢,退到一旁站定。

李承乾有些好奇地看着他问道:“怀英今日为何而来?”

狄仁杰躬身应道:“启奏陛下,臣今日入宫,乃是想向陛下讨一个恩典。”

“怀英有何请求,不妨直说。”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狄仁杰再拜道:“臣愿出京为一方县令,还望陛下允准。”

......

听到狄仁杰的请求,李承乾微微有些皱眉。

就在今年春天,狄仁杰考上科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唐预备官员,之后又顺利通过了吏部的选官考试,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按照惯例,他本来应该要被外放到地方去做一任县令,只是因为他和晋阳公主的婚期将近,吏部这才一直没有安排。

等到他与兕子完婚,成为了驸马都尉,吏部那边就再也不能去了。

因为按照惯例,驸马出仕为官,最低也是从九寺五监的监丞,或者三省六部的郎官起步,从来没有让驸马去地方上做县令的道理。

......

一番挑拣之后,李承乾最终将狄仁杰扔去了御史台,在长孙冲手下做事。

现如今的御史台,可不再是前些年那个只能成天嘴炮的清水衙门。

如今的御史,就相当于后世的纪委,是一柄悬在所有官员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官场上的任何蛛丝马迹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四年以来,倒在御史参劾之下的大小官吏加起来足有数百人,御史台的声势一时无两,御史大夫也彻底恢复了往日“亚相”的风光。

李承乾把狄仁杰按在御史台,就是想让他从侧面观察大唐官场,学习为官之道。

等他有了一定的见识之后,再把他调到六部或者九寺五监里去重点培养。

只是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狄仁杰在御史台待了还不到三个月,就吵吵着要外放。

结合他刚刚和兕子完婚不久这件事,皇帝陛下不免有些想多了:“驸马这是与公主吵架了?”

......

在李承乾想来,狄仁杰虽然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成熟,可是再怎么说也不过个十七岁的半大小子,加上一个十五岁的兕子,两人刚刚组建家庭,有些摩擦是难免的。

狄仁杰如果因为这个就要请求外放,那李承乾可就真的有点看不上他了。

虽然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大,眼下看来也确实有成为宰辅之臣的底子,但是如果他敢让兕子伤心,那就算是天王老子下凡,李承乾也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

眼见皇帝神色不对,狄仁杰连忙解释道:“回陛下的话,公主温婉贤淑,实是难得佳偶,臣能与公主结为连理,是臣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小臣请求外放,并非因为公主。”

李承乾稍稍收敛了一下情绪,面无表情地问道:“那狄卿何以要请求外放?”

狄仁杰躬身答道:“回禀陛下,臣甫入官场便骤登高位,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御史台诸般事务,臣应付起来万分艰难,是以臣斗胆向陛下请一道恩典,许臣外放地方历练。”

听到狄仁杰这么说,李承乾不免有些沉默。

他怎么也没想到,狄仁杰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请求外放。

不管是眼下的大唐,抑或是之后的宋元明清,乃至于天朝,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使出浑身解数调往中央。

像狄仁杰这样主动申请外调,还是降级调任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承乾高看他一样。

同时,狄仁杰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短板,并且主动想出解决办法,这种自知之明和决断,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更加难得。

......

如果狄仁杰只是一个普通臣子,李承乾这个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的请求。

只是作为兕子的兄长,李承乾实在不忍心看着妹妹刚刚成婚就要和丈夫两地分居。

思量片刻后,李承乾对狄仁杰问道:“怀英可曾将此事告知过兕子?”

狄仁杰脸上露出些许感慨之色,答道:“此事臣已与公主殿下商量过,公主殿下也赞同臣的想法。”

如此一来,李承乾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点头道:“怀英能有此想法,朕心甚慰,不知怀英可有中意的去处?”

狄仁杰明白,皇帝这么说,言下之意就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当下大礼拜道:“臣愿往江南一行!”

狄仁杰想的很清楚,眼下的大唐虽然表面看上去一片平和,可事实上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变革期。

这种变革最为激烈的地方,就是江南。

和北方依旧坚持以农业为主导不同,江南地区早就是工商业与农业平分秋色的局面。

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江南地区的思想远比其他地方更加活跃,社会问题也要多出不少。

他想要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最好的去处,就是江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